-
公开(公告)号:CN118362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31213.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PC: G01M17/007 , G01R31/38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热失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汽车热失控及致灾危害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被测车辆和目标物放置于气体收集罩下方平行布置并保持间距;车辆触发热失控,并采集现场的关键指标;进行危害维度分析,包括热流评估分析、烟气危害评估分析、爆炸危害评估分析和明火危害评估分析;根据各维度的评估情况进行加权评估,得到电动汽车热失控灾害评估结果。该技术方案能够全面且准确地对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84180.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整车热失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失控仿真模拟方法、系统及存储设备,包括构建所需模拟的动力电池所对应的动力电池一维模型;根据动力电池一维模型,设置动力电池所对应的各个热失控触发工况,并在不同的热失控触发工况下,对动力电池热失控仿真试验进行模拟,并计算热失控下的动力电池所对应的电池热失控数据;对电池热失控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形成对应的拟合曲线,并将拟合曲线编写为预设格式文件;构建整车所对应的三维立体模型;根据三维立体模型、电池热失控数据以及编写为预设格式文件的拟合曲线,对电动汽车所对应的整车热失控进行仿真试验的计算,并得到对应的电动汽车所对应的整车热失控仿真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21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61181.4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安全风险判断与紧急抛包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在电动车辆上的电池包上设置传感器集,通过传感器集对电池包的状态进行实时采集;S2、根据实时采集到的传感器集中各个传感器所对应的传感器数据,基于预设的传感器数据处理策略,对当前时刻下电池包是否存在潜在危险,若是,则电动车辆上的中央处理单元就会发出紧急抛包指令,若否,则继续对电池包的状态进行采集;S3、根据发出的紧急抛包指令,控制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爆炸螺栓脱落,将电池包与电动车辆进行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31206.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热失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汽车热失控方法及安全试验台。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内部及车辆外部周边布置采集装置,采集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摄像头;对电动车辆充电,达到目标SOC;进行测试准备,选择触发装置,设置触发参数,触发装置包括针刺组件或球形撞击组件;试验启动后,检测各功能模块是否工作正常,记录触发参数以及传感器数据变化;记录热失控情况,并根据热失控情况停止试验。该技术方案能够真实地模拟电动汽车发生热失控和着火的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0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04835.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火灾实验用标记模型及实验方法,属于汽车实验技术领域,将模型车辆布置在实验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或前方或后方;引燃实验车辆;分别采集模型车辆迎火面处的温度和热辐射强度的数据进行记录,采集模型车辆内部的烟气浓度数据进行记录;采集模型车辆内部的画面信息,传输至监控主机保存;实验结束后,根据模型车辆可燃部件烧损部分占模型车辆整体的比例,分析实验车辆起火对周边模型车辆可燃部件危害程度的影响,为初步评估实验车辆周边模型车辆引燃的风险性提供依据;该模型车辆可在替换可燃部件后重复利用,极大地缩减了该类模拟实验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82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90381.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 H01M8/04119 , H01M8/0662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701 , H01M8/04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结构及其温湿度参数控制方法,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结构包括氢气循环管理单元,氢气循环管理单元的出堆总管路和入堆总管路均与电池堆连接,阳极出堆总管路的氢气循环支路上设置有循环冷却器、气液分离排液器、氢气换热器、循环泵;冷却循环单元的总路上设置有冷却液泵,冷却液泵出口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加热器、氢气换热器;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散热器电池堆,第三支路一端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汇合点与冷却液泵入口之间管路连接,一端与冷却液箱连接。本申请能够避免液态水进入氢气循环泵造成泵组件损坏,提高燃料电池稳定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2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37322.1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8 , H01M8/04537 , H01M8/0485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内部电气参数分布辨识方法,包括:S1:建立燃料电池电堆的等效电路模型;S2:对燃料电池电堆进行启动实验,获取内部电气数据;S3:确定等效电路模型的初始状态,设置等效电路模型中电气参数的预设值和上下限;S4: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参数辨识方法;S5:将内部电气数据作为参数辨识算法的输入,对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电气参数迭代优化,得到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基于等效电路模型,使用参数辨识方法对模型内部的电气参数进行迭代优化,能够准确获取或预测电堆内部电气参数的分布情况,相较于EIS等实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运算速度快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18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60597.0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0L53/00 , B60L53/60 , B60L50/60 , B60L58/10 , G06F30/20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充电系统能量效率的快速充电方法,包括获取充电系统中充电设备的负载率‑效率特性曲线;进行混合功率脉冲特性实验,构建动力电池建模参数表;采用热流密度测算动力电池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根据动力电池建模参数表和动力电池比热容,建立动力电池等效电路‑热耦合模型;构建充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智能算法求解充电序列。本发明针对充电系统提出了多目标优化充电策略,实现在快速充电的前提下提升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3014.6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9 , H01M8/04701 , H01M8/04828 , H01M8/0662 ,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结构与温湿度参数控制方法。包括电池堆单元、氢气循环管理单元和电控单元;电池堆单元包括阳极出堆口、阳极入堆口与电压采集线,氢气循环管理单元包括阳极出堆总管路、阳极入堆总管路、气源支路、氢气循环支路;阳极出堆总管路分别与阳极出堆口与氢气循环支路连接;阳极入堆总管路分别与阳极入堆口、氢气循环支路和气源支路连接,且设有第一相对湿度传感器;氢气循环支路上设置有循环氢气增减湿装置、气液分离排液器、循环泵;循环氢气增减湿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换热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该技术方案能够进行氢气循环支路的水分增湿和减湿过程管理,从而保证燃料电池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1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71635.1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制动与滑行减速一致性测试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车辆进行多组对比测试;所述的测试包括车辆滑行测试和车辆制动测试,测试结果包括车辆的滑行时间、滑行距离、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S2:对各组对比测试的测试结果进行差异化处理,获取各组对比测试的测试结果的差异百分比;所述差异百分比包括车辆的滑行距离差异百分比、滑行时间差异百分比、制动距离差异百分比和制动时间差异百分比;S3:根据预设的差异百分比与评价标准映射关系,对各组车辆滑行测试和车辆制动测试的差异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进而对车辆的减速一致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本发明能够测量和评价车辆制动减速一致性与滑行减速一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