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101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77557.X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生物检测芯片及封装夹具。其中,检测芯片,包括:芯片壳体,具有封装腔;微孔芯片,其上成型有若干毛细微孔,并被封装于所述封装腔中;所述微孔芯片通过支撑结构保持其两面与所述芯片壳体之间均具有间隔,以形成容纳封装油的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所述芯片壳体上分别成型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在芯片壳体的流入通道可分别向上述腔室内注入封装油,多余的样本可经流出通道排出,以形成“封装油—芯片(样本)—封装油”的封装模式,保证各通孔形成的微单元之间的独立。本发明可用在数字PCR、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41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377557.X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生物检测芯片及封装夹具。其中,检测芯片,包括:芯片壳体,具有封装腔;微孔芯片,其上成型有若干毛细微孔,并被封装于所述封装腔中;所述微孔芯片通过支撑结构保持其两面与所述芯片壳体之间均具有间隔,以形成容纳封装油的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所述芯片壳体上分别成型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在芯片壳体的流入通道可分别向上述腔室内注入封装油,多余的样本可经流出通道排出,以形成“封装油—芯片(样本)—封装油”的封装模式,保证各通孔形成的微单元之间的独立。本发明可用在数字PCR、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8305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798914.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细胞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细胞组织三维重构和细胞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轮廓提取方法和特征提取算法对第一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初始仿射变换矩阵和特征提取算法对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在得到的处理后的第一初始特征矩阵和第二初始特征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寻优算法处理可以确定出最终的目标仿射变换矩。进一步,通过目标仿射变换矩和预设处理方法对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实现每个第一细胞组织切片图像和每个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的配准并得到对应的细胞组织三维重构图像,实现了三维组织层间的精确配准,实现了细胞组织的三维多组学的精准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830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98914.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细胞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细胞组织三维重构和细胞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轮廓提取方法和特征提取算法对第一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初始仿射变换矩阵和特征提取算法对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在得到的处理后的第一初始特征矩阵和第二初始特征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寻优算法处理可以确定出最终的目标仿射变换矩。进一步,通过目标仿射变换矩和预设处理方法对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实现每个第一细胞组织切片图像和每个第二细胞组织切片图像的配准并得到对应的细胞组织三维重构图像,实现了三维组织层间的精确配准,实现了细胞组织的三维多组学的精准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21223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090432.1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H04N5/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荧光芯片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适应窗口选取;自适应阈值选取;计算离焦距离和离焦方向;实现样本对焦。本发明根据微孔式PCR芯片的微孔及排列特征自适应的选择及调整窗口位置,以保证对焦对象及其边界区域位于对焦窗口内;根据对焦对象亮度的高低自适应的调整阈值,变化的阈值给后续不同亮度的样本在其对焦曲线的一致性上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得出了微孔式数字PCR芯片荧光图像随离焦距离的变化、其大于阈值的像素数的变化曲线及其分段函数后,根据分段函数及方向判别方法,只需3个位置的荧光图像,即可得出离焦距离和离焦方向,再需一步即可完成对焦,整个过程仅需4步完成对焦。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99542.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荧光采集装置及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光源部件、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分布在光源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至少分别接收光源部件在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处的边界光;第一反射面用于分别接收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二光源和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三光源,对应地第一反射面分别反射出第二反射光和第三反射光,并分别照射在孔板上的区域所在的第二面积和第三面积,分别重叠于所述第一面积的两侧的边缘区域。通过增加孔板的边缘区域的光通量,使得光源部件发射出的点光源在孔板的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光照强度差异大大减少,实现大面积的孔板均匀照明的改善,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2122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90432.1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H04N5/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荧光芯片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适应窗口选取;自适应阈值选取;计算离焦距离和离焦方向;实现样本对焦。本发明根据微孔式PCR芯片的微孔及排列特征自适应的选择及调整窗口位置,以保证对焦对象及其边界区域位于对焦窗口内;根据对焦对象亮度的高低自适应的调整阈值,变化的阈值给后续不同亮度的样本在其对焦曲线的一致性上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得出了微孔式数字PCR芯片荧光图像随离焦距离的变化、其大于阈值的像素数的变化曲线及其分段函数后,根据分段函数及方向判别方法,只需3个位置的荧光图像,即可得出离焦距离和离焦方向,再需一步即可完成对焦,整个过程仅需4步完成对焦。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1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10899542.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荧光采集装置及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光源部件、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分布在光源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至少分别接收光源部件在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处的边界光;第一反射面用于分别接收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二光源和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三光源,对应地第一反射面分别反射出第二反射光和第三反射光,并分别照射在孔板上的区域所在的第二面积和第三面积,分别重叠于所述第一面积的两侧的边缘区域。通过增加孔板的边缘区域的光通量,使得光源部件发射出的点光源在孔板的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光照强度差异大大减少,实现大面积的孔板均匀照明的改善,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790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1049377.1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单一荧光标签的DNA测序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单一荧光标签的DNA测序方法,先使用一种荧光标签标记四种含有不同碱基的dNTP分子,并通过控制四种含有不同碱基的dNTP分子在同一DNA测序反应体系中的浓度、机械力、相对分子质量、温度、酶催化、电、声和/或光,调节其在同一DNA测序反应体系中的扩散速率,以调控其参与DNA聚合反应的速率,使其表现出反应速率常数差异,再根据反应速率常数差异,识别出四种碱基,获得待测序DNA链的基因序列。所述DNA测序方法只需要一路激发‑探测光路,不依赖复杂光路系统,这将减小测序设备中光路系统的复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8042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0889635.7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周连群 , 刘祎 , 李金泽 , 李传宇 , 曹炜 , 牛群 , 吴炎凡 , 姚佳 , 张芷齐 , 葛阳 , 王天一 , 李树力 , 李龙辉 , 罗媛媛 , 李超 , 张威 , 王学军 , 周永战 , 郭振 , 周恒 , 郑文彦 , 周颂 , 赵莎莎
IPC: C12M1/42 , C12M1/38 , C12M1/34 , C12M1/00 , C12Q1/6806 , C12Q1/684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高通量全自动病原体核酸检测系统,其包括提取机构、传递窗、配置机构和检测机构,提取机构,包括多个并排的提取区域,每个所述提取区域分别配置有用于进行高通量的核酸提取的提取工具;第一机械臂,每个所述提取工具在第一机械臂的带动下,自动执行从样品中提取核酸的操作;第二机械臂;所述配置机构包括第三机械臂、第四机械臂和配置工具,所述第三机械臂用于从所述传递窗中将样品转移到所述配置工具中,所述第四机械臂用于对所述配置工具进行配置并在所述配置工具之间进行样品;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配置机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核酸检测。本申请具有能够全自动进行核酸检测,操作方便,节约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