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610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1959.5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驱动泵、去离子器、增压加热器与燃料电池电堆形成热管理回路;增压加热器设于去离子器上游,增压加热器包括:壳体、增加组件和加热件,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增加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且用于增大容纳空间内介质的压力,加热件用于增大容纳空间内介质的温度。由此,通过在去离子器上游设置增压加热器,可以增加流入去离子器的介质(例如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可以降低介质流阻,可以降低介质粘度和包裹性,可以增大离子的扩散能力,进而使去离子器内部颗粒能够与流入的介质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去离子器的工作性能,有利于提高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截止阀测试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646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30137.6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截止阀测试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方法利用截止阀测试系统,方法包括:基于测试需求对截止阀测试系统进行调节,并在空压件、湿度采集件、温度采集件、流量采集件和第一压力采集件均满足测试参数时,开始累计被测截止阀的测试时长;若测试时长达到预设测试时长,则发送关闭指令至被测截止阀和辅助截止阀,若被测截止阀未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持续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判定被测截止阀处于第一故障状态。由此,解决了现有截止阀的截止性能、可靠性、寿命有待验证的问题,通过精准控制通入截止阀气体的压力、温度等,实现了对截止阀的性能、可靠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测试。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008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72249.2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氢气供应流路、空气供应流路、第一排气支路、第二排气支路和稀释装置,第一排气支路与空气供应流路连通,第二排气支路与氢气出口连通且设有气液分离装置,稀释装置包括箱体和旋转挡板,箱体限定出混合腔,旋转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混合腔内,旋转挡板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朝向或远离第一侧壁转动以关闭或打开第一进气口,沿第一方向第二进气口位于旋转挡板背离第一侧壁的一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系统,可以避免氢气回流至空气供应流路,防止氢气进入燃料电池的阴极,有利于保护燃料电池,延长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湿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335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31687.2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湿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当前电堆工作功率得到电堆的当前工作区间用于匹配电堆的目标参数集,根据目标参数集检测电堆的当前实际湿度是否满足预设环境监测条件,若满足则基于当前环境湿度和目标参数集确认电堆的目标湿度控制模式,并控制目标燃料电池发动机执行对应的湿度控制动作。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不同功率确认对应的湿度评价参数,并结合电堆湿度和环境湿度判定电堆的湿度状态,以确认湿度控制模式进行对应的干燥处理,从而实现对燃料电池湿度的精准控制,保障了燃料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车辆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223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58146.9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充电设备的目标需求电量和当前燃料电池车辆的最小可输出电量,若最小可输出电量大于目标需求电量,则获取待充电设备的需求充电功率和需求充电电量,并基于需求充电功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若待充电设备的当前电量小于目标需求电量,则基于第一预设功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直至待充电设备的当前电量达到需求充电电量。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的充电排队时间长、效率低、位置固定单一、移动性差,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等问题,通过不同的充电功率及对应的充电策略,能够使待充电设备在不同电量状态下实时调整充电功率,以实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目的。

    氢气制备装置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69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26446.0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源;电池本体内设置有电解液、质子交换膜、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其中,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分别设置于质子交换膜的两侧,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分别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正极材料所在电解液内设置有氧化还原介质,利用氧化还原介质的氧化反应和负极材料处的氢气生成反应制备氢气。由此,解决了传统电解水制氢技术难获得高纯度氢气,制备速度慢,容易生成易爆炸的氢氧混合气体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