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5927.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空心铸铝转向节及悬架,该空心铸铝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和型芯组件,转向节本体设置有空心腔,第一型芯件与第二型芯件对扣连接并位于空心腔内,即型芯组件镶嵌在铝制转向节本体内,第一型芯件和第二型芯件均为空心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铝体积和减重,型芯组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导热性优于砂型和泡沫型型芯,使得转向节本体的内部缩松的缺陷减少,并且在铸造过程中不会出现发热和发气的现象,从而使得转向节本体内部的缩孔缺陷减少,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同时,型芯组件在铸造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并且与转向节本体镶嵌为一体,连接可靠,在空心腔中形成支撑,可以提高铸造零件的结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800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71212.0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碰撞吸能结构的空心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副防撞梁焊接总成和后横梁,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具有副车架本体凹槽结构,用于引导碰撞溃缩;所述副防撞梁焊接总成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连接;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连接;本发明与焊接副车架相比,副防撞梁可进行单独拆卸,降低用户维修成本;与铸铝副车架相比,焊接+装配的工艺可生产更大尺寸规格样件;与市面上流行的框架式副车架相比,增加副车架防撞梁、副车架本体上设计薄弱环节两层碰撞安全功能设计,在满足正碰、偏置碰吸能溃缩的前提下,均匀的分担车身受力,提高整车的碰撞安全性,同时可减少腿部侵入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53663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799735.5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的分析方法中通过确保衬套内套筒与耳片完全贴合后,获取衬套内套筒的内套筒截面载荷Fn,并获取在Fn=0时的螺栓预紧力Fs0的方式,计算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Fn=0是衬套内套筒与耳片接触的临界状态,此时的载荷即为耳片夹持变形Δ时对应的螺栓预紧力,记为Fs0,使用该方法能准确判定耳片夹持变形Δ时对应的螺栓预紧力,进而能精确的获得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79557.9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包括主体部和鹅颈部,鹅颈部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装配孔用于供电子机械制动器的电机及控制器穿过,以使鹅颈式转向节总成与电子机械制动器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鹅颈部开设第一装配孔以进行电子机械制动器的装配,相比于将制动器布置在轴承侧面,制动器的运动包络小,使悬架布置更为紧凑,节约的布置空间可以用于增大车轮转角,增大电子机械制动器的电机尺寸规格,可以提高制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8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18767.7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B35/04 , F04B39/06 , F04B39/16 , B60S1/60 , B60S1/56 , B60S1/54 , B60R21/268 , B60N2/90 , B60G11/27 , B60C2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系统及应用,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分配阀、用气零件;空气压缩机、气体分配阀、用气零件依次串联;空气压缩机设置冷却风扇、散热器、干燥器;用于用气零件的高压充气;用气零件包括车轮、空气弹簧、储气罐、座椅背部支撑气囊、大灯和摄像头清洗器、吸氧机、座椅碰撞保护气囊、气制动冗余单元;本发明通过在车辆上设置一个大功率的空气压缩机,在压缩机缸体处增加冷却风扇,降低压缩机工作温度;在压缩机排气口之后设置散热器,降低压缩空气温度;实现多场景或多功能条件下高压气体的应用;实现空气压缩机的功能最大化利用;满足高压气体制气集中,而应用分散;实现能耗集中,能源可控;通过气路的开闭实现功能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8280.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4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后轴车轮外倾角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前轮转角、前轮转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根据所述前轮转角和前轮转角速度确定目标表;根据外倾不足转向梯度系数查询所述目标表,得到后轴车轮外倾角分配系列;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和所述后轴车轮外倾角分配系列确定后轴车轮外倾角,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车辆转向行驶的敏捷性和机动性,保证安全性及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366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9735.5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的分析方法中通过确保衬套内套筒与耳片完全贴合后,获取衬套内套筒的内套筒截面载荷Fn,并获取在Fn=0时的螺栓预紧力Fs0的方式,计算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Fn=0是衬套内套筒与耳片接触的临界状态,此时的载荷即为耳片夹持变形Δ时对应的螺栓预紧力,记为Fs0,使用该方法能准确判定耳片夹持变形Δ时对应的螺栓预紧力,进而能精确的获得副车架衬套装配结构的夹持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2384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1464994.3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的前悬架系统,包括:前副车架总成、前转向节总成、前下控制臂总成、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前滑柱总成;前副车架总成设置有预留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和混动悬置安装点,用于兼容燃油车型及混合动力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包括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和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燃油车型,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用于混合动力车型,燃油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或混动车型稳定杆带连接杆总成的杆径与整车侧倾需求相匹配;本发明能够适应MPV车型的燃油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共平台的需求,同时能够向上向下兼容拓展,开发后续其他车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596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39741.5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8 , B60G17/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悬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其中,悬架系统,包括:主动液压组件,包括缸体、油泵和活塞主体,活塞主体与缸体滑动连接,活塞主体能够相对缸体伸缩,缸体的内壁面与活塞主体共同限定调节腔,油泵能够与调节腔连通,缸体用于与车身连接;空气弹簧,与活塞主体固定连接,空气弹簧用于与车轮连接,有利于同时实现车身高度调节和底盘刚度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560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68302.7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车身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转向节、第一前控制臂、第二前控制臂、第一后控制臂、第二后控制臂、减震器和空气弹簧,第一前控制臂一端铰接于前横梁的上端,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第二前控制臂位于第一前控制臂的下侧,第二前控制臂一端铰接于前横梁的下端,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第一后控制臂一端铰接于纵梁,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第二后控制臂位于第一后控制臂的下侧,第二后控制臂一端铰接于后横梁的下端,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减震器安装于第二前控制臂;空气弹簧安装于第二后控制臂。本发明增加了第二前控制臂和第二后控制臂的长度,增大了它们的杠杆比值并减轻了它们的受力负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