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01351.6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应急冷却系统的水力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守恒方程分别构建池回路和储能管的连接管对应的控制方程;根据参考管的初始参数对控制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方程;基于缩比模型根据无量纲方程对应急冷却系统的多个特性参数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到多个无量纲参数;多个无量纲参数表示缩比模型与应急冷却系统之间的瞬态特性;根据多个无量纲参数对目标比例参数进行相似性推导,得到模拟参数,并根据模拟参数验证应急冷却系统对应的缩比实验装置的性能。本发明所述方法提升了冷却系统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并降低了冷却系统性能评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67449.9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循环回路及船用自然循环冷却系统。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冷管、第二冷管、热管、换热器和储料室;储料室内设有密度小于海水的相变储热颗粒;换热器设有上升管,第一冷管的一端与上升管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冷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热肼海水连接,第二冷管的一端与储料室连接,第二冷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热肼海水连接,储料室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上升管的入口端连接,热管的一端与上升管的出口端连接,热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热肼海水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冷却循环回路及船用自然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自然循环系统上升段中增加气泡抬升装置的方式无法大幅增强增强自然循环输热能力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86749.1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04D29/66 , F04D29/02 , F04D29/043 , F04D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凝水装置、凝水系统及凝水降噪方法。凝水装置包括凝水泵、硫化橡胶层、数据处理模块和压力调节件,凝水泵具有泵轴;泵轴的外周设有硫化橡胶层,硫化橡胶层内设有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每个流体通道均与压力调节件连通;凝水泵与压力调节件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处理凝水泵的运行参数并控制压力调节件调节每个流体通道内的压力。本发明通过在泵轴外周设置硫化橡胶层,硫化橡胶层内设置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每个流体通道均与压力调节件连通,数据处理模块确定每个流体通道的目标压力,并控制压力调节件调节每个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至目标压力,调节硫化橡胶层的刚度,从而降低泵轴的振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46444.8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凝水增压系统和方法,属于水泵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凝水泵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于变频模块的输入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凝水泵控制模块采集的凝水泵的转速信号和功率信号;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转速信号和功率信号,得到水泵转速控制信号,并将水泵转速控制信号发送至变频模块;水泵增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变频模块的输出端,水泵增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于凝水泵;水泵增压模块,用于接收变频模块输出的水泵转速控制信号,并基于水泵转速控制信号驱动凝水泵。本发明通过各模块的协同控制,基于实时工况动态调节一级和二级无轴泵的转速与压力,从而提升凝水系统的抗汽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4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22687.0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K4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双层嵌套波纹管组的阀门,包括: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为中空结构;动力件,用于提供阀门开闭的动力,所述动力件包括阀杆,所述阀杆活动连接在所述腔体内;活动件,包括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与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波纹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第一波纹管与第二波纹管嵌套设置。本发明能够实现节约阀体有限布置空间、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波纹管塑性形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77135.9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蒸汽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和凝汽器,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汽轮机的乏汽口与凝汽器的进汽口连通,凝汽器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汽轮机包括轴套和转轴,轴套套设于转轴的外壁面,转轴包括高压端与低压端,低压端用于与发电机连接,低压端的外壁面与轴套之间填充有第一磁流体,高压端的外壁面与轴套之间填充有第二磁流体。本发明阻止汽轮机负压端空气内漏,也有效阻止汽轮机内气缸内的蒸汽泄漏,提升汽轮机的密封性能,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输出效率,降低蒸汽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能源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989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725132.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加热除湿静压气浮轴承,包括:轴承座、转轴、环形节流件和多个加热棒,轴承座的内部设有腔体,轴承座的外表面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腔体连通;环形节流件套设于转轴的外部,环形节流件与转轴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环形节流件用于对工质起到节流降温的作用;多个加热棒内置于环形节流件内,并沿环形节流件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加热棒用于将降温后的工质中的液相加热汽化。上述的电加热除湿静压气浮轴承,可利用节流效应,降低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同时利用加热棒将工质中的液相加热汽化成气态,进而避免了静压气浮轴承运行过程中,液体进入第一间隙,导致静压气浮轴承无法稳定运行,提高了静压气浮轴承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5976.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动力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轮机及蒸汽动力转换系统,汽轮机包括:包括:汽缸、转轴、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汽缸具有液膜密封腔和磁流体密封腔,液膜密封腔和磁流体密封腔沿轴孔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密封组件设于液膜密封腔,并套设于转轴,液膜密封腔填充有液膜层,第一密封组件与液膜层相配合,以将蒸汽隔绝在高压蒸汽室内;第二密封组件设于磁流体密封腔,并套设于转轴,磁流体密封腔设有磁流体层,第二密封组件与磁流体层相配合,以隔绝外部的空气。本发明提升了汽缸的密封性能,有效地避免了汽轮机蒸汽的泄露,从而确保了汽轮机的输出效率,降低了蒸汽动力转换系统的能源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547579.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及系统。隔振装置包括:壳体、分隔板、弹性支撑件以及安装板,分隔板置于壳体内形成第一隔振腔和第二隔振腔,其中第一隔振腔设于第二隔振腔内;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隔振腔的底面连接,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与设于壳体上方的安装板连接,安装板用于安装待保护装置,第一隔振腔和第二隔振腔内均填充有隔振材料,在待保护装置发生振动时,分隔板能够沿垂直于壳体的中心轴线移动。本发明通过弹性支撑件和隔振材料相结合,根据待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自适应调整,满足支撑隔振需求,提高隔振系统的运行效能,且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6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538233.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该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NCS的在线运行数据;基于处理含时延的非线性NCS故障检测机制对在线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检测,得到故障检测结果;该故障检测机制基于全局残差函数、全局残差阈值和全局统计量构建;全局残差函数基于预设的隶属度序列、训练集和权重矩阵进行全局运算确定。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数据、同时可反映系统机理的故障检测机制,实现了根据含权重数据的双层拟T‑S模型描述含时延的非线性网络化系统,能够克服传统外层T‑S模糊模型未能准确描述网络诱导时延的问题,提高了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