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6555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989548.6
申请日:2019-10-17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对称再入飞行器结构静力试验载荷设计的最小二乘方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输入的六分量形式的站位气动载荷和站位质量形式的质量分布,计算分段六分量形式的气动力和惯性力及其合力;第二步,根据分段六分量形式合力,给出分段等效载荷的大小和等效作用位置的最小二乘解;第三步,根据分段等效载荷的大小和等效作用位置,利用杠杆分配原理,给出站位等效载荷的“两点挑”求解方法,得到了站位三分量形式等效加载力大小及其等效作用位置;第四步,利用分段等效载荷和站位等效载荷,求出加载站位的力矩偏差,以进行(56)对比文件Edmondo Minisci, MassimilianoVasile.Robust design of a re-entryunmanned space vehicle by multi-fidelityevolution control.Proceedings of the 13thannual conference on Genetic and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11,第689-696页.
-
公开(公告)号:CN1170683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429891.3
申请日:2022-11-15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徐喆 , 姚纳新 , 顾春辉 , 吴迪 , 程锋 , 郑义 , 崔占东 , 李晓乐 , 李丹圆 , 张帆 , 吴迪 , 陈飞 , 成磊 , 李昊男 , 邓云飞 , 熊艳丽 , 王锦峰 , 许健 , 唐青春 , 肖凯
IPC分类号: B64C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调节高度内外螺纹配合的衬套结构,包括蜂窝夹层结构上面板、中间芯材、下面板、内部外螺纹金属衬套、外部内螺纹金属衬套、缝隙填充物。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固化用工装、固化用垫片、定位固化用螺栓、定位固化用螺母,提高内外衬套固化效果。安装部件使用配套件包括安装部件、安装部件用垫片、安装部件用螺栓、安装部件用螺母,提高了整体安装的效果。本发明适用于蜂窝夹层结构已成型后的补强衬套结构,通过可适应多种高度位置的内外螺纹的内外衬套,解决了蜂窝夹层结构已成型后也可安装部件的功能和结构刚度强度的要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0434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274701.0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陈誉仁 , 贾磊 , 彭波 , 宋春雨 , 石小亮 , 张鑫桥 , 吴迪 , 刘敏华 , 朱永贵 , 姚世东 , 顾春辉 , 张庆利 , 孔文秦 , 王金昌 , 熊艳丽 , 王锦锋 , 崔娴娴 , 田甜 , 石铄 , 乙冉冉
IPC分类号: B64G1/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运输的被动式回收锁紧装置和使用方法,将回收锁紧装置主动端和被动端对齐后插入,主动端和被动端中的半圆柱销被迫旋转,迫使紧固弹簧蓄能,插入到位后,主动端和被动端中的半圆柱销啮合,同时在紧固弹簧的驱动下旋转归位,锁紧完成,另外,在返回地面后,维护人员可通过按压压杆,实现手动快速解锁。本发明解决了载荷从轨道返回地面过程中与飞行器的连接问题,降低了载荷与飞行器的连接难度,保证了载荷能够在飞行器返回过程中与飞行器可靠连接,同时飞行器能够在返回地面后快速卸载载荷。本发明回收锁紧装置可重复使用,主要应用于空天飞行器携带物品从轨道返回地面过程中,使物品便捷可靠安装于飞行器舱内。
-
公开(公告)号:CN1157435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9882.4
申请日:2022-11-15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许健 , 吴迪 , 顾春辉 , 徐方舟 , 熊艳丽 , 唐青春 , 邓云飞 , 尹进 , 张帆 , 崔占东 , 李丹圆 , 徐喆 , 成磊 , 肖凯 , 张书雨 , 邱丰 , 孟群智 , 王锦锋 , 程锋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防热承力隐身一体化结构,包括外层面板、中间芯材结构及内层面板。将具有防热、透波功能的纤维材料设计为隐身防热承力一体化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最外层面板,将具有承载、隐身吸波功能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为中间芯材,具有承载功能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夹芯结构的内层面板。本发明的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已有结构的条件,有效减少各功能单独设计带来的结构重叠、需求空间增大等问题,提高了飞行器内部可用空间。在保证结构的完整性以及预期的安全寿命的前提下重量最小,同时质量效率高、强度刚度满足载荷设计要求、具备工艺可实现性,且降低了结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66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50137.7
申请日:2020-10-23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摘要: 一种无人机机翼的折叠机构,属于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针对无人机机翼展长容易受所搭载平台纵向尺寸约束问题,给出了折叠后机翼随折叠机构相对机身纵向移动,充分利用无人机纵向空间,进而增加机翼展长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机翼折叠机构包括机构本体及纵向运动机构;本发明利用增加展长的方法增加机翼升力面积,为此类无人机(受所搭载平台纵向空间约束)在总体设计阶段赢得了设计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83471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002491.2
申请日:2019-10-21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B64C3/56
摘要: 一种弹载无人机的折叠机翼,属于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针对弹载无人机副翼驱动机构设计复杂、可靠性低、附加质量多等问题,给出了利用机翼相对机身的横向移动,以此改变机身左右机翼升力面积(升力)大小,进而产生滚转力矩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折叠机翼包括提供滚转力矩的原理及折叠机翼折叠/展开机构;且折叠机翼省去了副翼部分,避免了复杂的副翼驱动机构设计及副翼结构设计,简化了机翼的结构设计及提高了任务执行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88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90282.7
申请日:2019-10-17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新型缓冲结构,包括:若干个刚性板和若干个夹芯层;其中,相邻两个刚性板通过所述夹芯层相连接;每个夹芯层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和多个粘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提供刚度,粘性元件提供刚度和阻尼。本发明通过设计和定制其中多层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实现新型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并基于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串并联理论分析,给出新型缓冲结构刚度和阻尼的理论推导,然后采用这种新型缓冲结构设计平台设计一种缓冲结构,并给出其刚度和阻尼的分布规律,便于缓冲结构的选型。
-
公开(公告)号:CN107825092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710913706.0
申请日:2017-09-30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B23P19/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装配装置,属于装配领域。所述翻转装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驱动电机及立柱,所述翻转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翻转框架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架设在所述翻转框架上,用于固定待装配工件,所述翻转框架的一组平行的对边上各设有一连接部,所述翻转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框架转动,所述翻转框架通过两个所述立柱架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配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固定支撑待装配工件,通过翻转组件实现对装配位置的调整,无需拆卸飞行器与支撑组件即可调整飞行器姿态,实现多位置装配,不易出现质量差错,提高了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510450978.2
申请日:2015-07-28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M99/00
摘要: 一种基于预埋光纤光栅的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复合材料结构、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信号接收器和计算机终端;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产生光信号后发送给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对复合材料的健康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光纤返回给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处理后发送给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发送的信号后,传输给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的处理,该系统适用于在复合材料结构成型过程、地面试验和空中作业的过程实时监测,有效的提供复合材料结构高精度的应变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09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57897.5
申请日:2018-11-30
申请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的铺层优化方法,属于飞行器结构机构设计领域。本发明根据所需要优化的复合材料结构在PATRAN中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好优化目标、约束条件、设计变量等基础参数,从而实现后续用PCL语言对其进行优化算法嵌入,优化目标、约束条件、设计变量等内容细化,最后建立可以用于NASTRAN调用的复合材料结构铺层优化模型文件,从而完成对复合材料结构铺层的优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