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52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810838394.6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效减小土压平衡式盾构出渣量测量误差装置及方法,包括轨道小车(1)、走行轨道(3)、走行限位板(4)、渣土车(5);所述渣土车(5)的两侧上部均固定对称设有走行轨道(3),每个所述走行轨道(3)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走行限位板(4);所述轨道小车(1)横跨所述渣土车(5)安装于所述走行轨道(3)。被摊平后的渣土车(5)满载所容纳的渣土的体积即为渣土车(5)标定的体积,这样可以准确得出盾构出土的体积,依次判断盾构是否超挖或欠挖,进而及时调整盾构推进参数。本发明可提高土压平衡式盾构出渣量测量准确度,使得实际出土量和理论出土量相接近,进而减小盾构隧道掘进对地层位移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212814.0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配线区间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所述衬砌结构的外轮廓形状由两个半圆和顶部微拱、底部微拱组成,以是否设置中隔墙划分为有中墙衬砌结构和无中墙衬砌结构,两种结构的外轮廓完全一致,用一套盾构设备施工即能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自由组合拼装,形成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在两种结构切换的衔接处设置连接两者的过渡环或者在有中墙衬砌结构的表面设置预埋钢板焊接连接无中墙衬砌结构,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可靠连接。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双线盾构断面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且断面受力合理,适应各种埋深隧道工程,推动了地下工程机械化发展。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下双线隧道,应用范围甚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91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83316.7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美琴 , 张金伟 , 程科 , 柏林 , 杨斌斌 , 邱术来 , 岳彬 , 熊田芳 , 徐骞 , 李昂 , 袁创辉 , 徐斌 , 朱宝玲 , 宋仪 , 张存 , 姜宝臣 , 江水德 , 彭柳松 , 高菊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线隧道拱圆盾构衬砌结构,T形块、第一邻接块、两块标准块、人字块、中墙块依次连接构成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T形块、第二邻接块、封顶块、两块标准块、人字块、中墙块依次连接构成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与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共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T形块、中墙块、人字块,中墙块竖直设置,T形块和第二邻接块顶部连接有双面楔形拱顶块,T形块和第二邻接块顶部与拱顶块匹配贴合,使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拱顶块构成顶部为拱圆形的双线隧道拱圆盾构衬砌结构。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双线盾构断面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且断面受力合理,适应各种埋深隧道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67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83745.4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金伟 , 岳彬 , 程科 , 王琳 , 邱术来 , 熊田芳 , 杨斌斌 , 徐骞 , 李昂 , 宋仪 , 张美琴 , 柏林 , 张存 , 姜宝臣 , 江水德 , 彭柳松 , 袁创辉 , 朱宝玲 , 刘志广 , 宋彦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快速接合装置和立体防水系统的拱圆盾构拱顶块,拱顶块本体拱顶部呈单拱形,底部呈下凸形,匹配地设置于拱圆盾构隧道衬砌环顶部凹槽上方;快速接合装置包括T‑U快速接头、定位销;T‑U快速接头包括T型凸起构件、U型凹槽构件,T型凸起构件一端连接的螺纹锚筋预埋于与拱顶块本体相邻的衬砌环管片分块内;U型凹槽构件背面连接的若干的螺纹锚筋预埋于拱顶块本体内;T型凸起构件与U型凹槽构件连接;纵向相邻的拱顶块本体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立体防水系统包括空心硅胶条,拱顶块本体上沿水平环向设置有空心硅胶条槽,空心硅胶条槽中设置有空心硅胶条。本发明可满足拱顶块限位、避免拱顶块上浮及接缝临时止水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9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283316.7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美琴 , 张金伟 , 程科 , 柏林 , 杨斌斌 , 邱术来 , 岳彬 , 熊田芳 , 徐骞 , 李昂 , 袁创辉 , 徐斌 , 朱宝玲 , 宋仪 , 张存 , 姜宝臣 , 江水德 , 彭柳松 , 高菊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线隧道拱圆盾构衬砌结构,T形块、第一邻接块、两块标准块、人字块、中墙块依次连接构成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T形块、第二邻接块、封顶块、两块标准块、人字块、中墙块依次连接构成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与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共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T形块、中墙块、人字块,中墙块竖直设置,T形块和第二邻接块顶部连接有双面楔形拱顶块,T形块和第二邻接块顶部与拱顶块匹配贴合,使第一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第二线隧道盾构衬砌结构、拱顶块构成顶部为拱圆形的双线隧道拱圆盾构衬砌结构。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双线盾构断面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且断面受力合理,适应各种埋深隧道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6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1283745.4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金伟 , 岳彬 , 程科 , 王琳 , 邱术来 , 熊田芳 , 杨斌斌 , 徐骞 , 李昂 , 宋仪 , 张美琴 , 柏林 , 张存 , 姜宝臣 , 江水德 , 彭柳松 , 袁创辉 , 朱宝玲 , 刘志广 , 宋彦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快速接合装置和立体防水系统的拱圆盾构拱顶块,拱顶块本体拱顶部呈单拱形,底部呈下凸形,匹配地设置于拱圆盾构隧道衬砌环顶部凹槽上方;快速接合装置包括T‑U快速接头、定位销;T‑U快速接头包括T型凸起构件、U型凹槽构件,T型凸起构件一端连接的螺纹锚筋预埋于与拱顶块本体相邻的衬砌环管片分块内;U型凹槽构件背面连接的若干的螺纹锚筋预埋于拱顶块本体内;T型凸起构件与U型凹槽构件连接;纵向相邻的拱顶块本体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立体防水系统包括空心硅胶条,拱顶块本体上沿水平环向设置有空心硅胶条槽,空心硅胶条槽中设置有空心硅胶条。本发明可满足拱顶块限位、避免拱顶块上浮及接缝临时止水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2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12814.0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配线区间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所述衬砌结构的外轮廓形状由两个半圆和顶部微拱、底部微拱组成,以是否设置中隔墙划分为有中墙衬砌结构和无中墙衬砌结构,两种结构的外轮廓完全一致,用一套盾构设备施工即能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自由组合拼装,形成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在两种结构切换的衔接处设置连接两者的过渡环或者在有中墙衬砌结构的表面设置预埋钢板焊接连接无中墙衬砌结构,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可靠连接。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双线盾构断面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且断面受力合理,适应各种埋深隧道工程,推动了地下工程机械化发展。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下双线隧道,应用范围甚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6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93733.8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差异沉降和高烈度地震区的地铁盾构隧道阻尼管片环,用以解决差异沉降或者地震波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导致隧道结构发生变形损坏的问题。所述阻尼管片环包括槽型圈梁管片环、阻尼器和内胆钢桶;所述阻尼器与位于阻尼器左右两侧的槽型圈梁管片环通过阻尼器连接螺栓连接,内胆钢桶设置于阻尼器内侧,内胆钢桶与阻尼器紧密贴合;阻尼器由左侧加载板、位于中间的内芯、右侧加载板通过阻尼器弹簧机构连接而成。本发明使得在差异沉降区域或者高烈度地震区域内的盾构地铁隧道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自我调节和适应地层‑结构相对变形能力,从而降低甚至消除变形带来的结构应力集中,避免结构变形损坏,制作安装便捷,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86318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510095203.8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断面隧道近接建筑物施工隔离减震桩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建筑物与大断面隧道之间设有隔离减震桩,所述隔离减震桩包括孔桩护壁,所述孔桩护壁内设有导向钢管,所述导向钢管内设有注浆钢管,所述注浆钢管内灌注有水泥砂浆,所述导向钢管与孔桩护壁之间设有孔桩混凝土,有效的保证了浅埋上软下硬地层中大断面隧道或地下结构近接建构筑物施工的安全,该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步骤简单且实施进度快,解决了大断面隧道近接建构筑物等环境风险源施工风险大,常规加固手段与隧道内施工相互交叉影响等诸多难题,较好地解决了上软下硬地层浅埋暗挖法施工控制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96827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30175.5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3 ,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63 , E01C1/04
Abstract: 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设计技术领域;它包含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构成,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均在水域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充分利用水底空间,通过双“Y”型匝道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交通功能,且匝道全部设置于水域底部,避免地面拆迁,保护城市环境,减小对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