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16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90817.X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双洞通风斜井联络风道接入施工方法,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与正洞左线隧道、正洞右线隧道正交串联的斜井右洞施工;步骤2:从斜井右洞与正洞右线隧道交叉口,进行正洞右线隧道施工;步骤3:与正洞左线隧道、正洞右线隧道正交串联的斜井左洞施工;步骤4:从斜井左洞与正洞左线隧道叉口,进行正洞左线隧道施工。本发明的斜井与主隧道各洞间均直接相连,可直接辅助施工,便于现场施工组织,通风斜井断面可提供足够的作业空间,可满足机械化施工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20248134U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21909657.0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双洞通风斜井联络风道结构,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斜井左洞和斜井右洞,所述斜井左洞和斜井右洞由左向右延伸,分别与正洞左线隧道、正洞右线隧道正交串联,所述斜井左洞、斜井右洞与正洞左线隧道的交叉处均设置有加高部,所述斜井左洞、斜井右洞的末端均与所述正洞右线隧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斜井左洞和斜井右洞分别与正洞左线隧道、正洞右线隧道正交串联,实现斜井与主隧道各洞间均直接相连,可直接辅助施工,便于现场施工组织;在斜井左洞和斜井右洞在与正洞左线隧道的交叉处均设置加高部,配合中隔墙和导流隔板隔墙,使斜井左洞和斜井右洞内部的风道布置能够实现左右分布过渡至上下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9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43602.7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特长隧道低压配电系统,包括中压电源、中压配电装置等,中压电源与中压配电装置连接,中压/低压配电变压器分别与中压配电装置、0.69kV配电装置连接,AC660V/400V配电变压器分别与0.69kV配电装置、0.4kV配电装置连接,0.69kV配电装置与隧道风机控制柜、水泵控制柜、AC660V/AC380V隔离变压器连接。本发明融合使用AC380V/660V和AC220V/380V系统标称电压,解决公路特长隧道现有AC220V/380V配电系统的供电半径较小、线路损耗较大和线路末端电压偏差较大的问题,并可以解决水下盾构法或沉管法特长隧道线路最低点处废水泵的配电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28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20292.8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结构灾害预警永久监测方法,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勘察资料得出隧道所处活动断裂带的围岩参数;步骤二:根据设计资料得出隧道支护结构参数信息,包括衬砌开挖宽度、初期支护厚度、二次衬砌厚度及材料参数;步骤三:布置隧道永久监测测点;步骤四:计算步骤三中永久监测测点的各测点项目预警值;步骤五:统计各测点的监测数据;步骤六:根据各个测点监测数据对隧道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本发明计算了隧道各支护结构的理论限值,考虑了支护结构间相互作用影响,对隧道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为活动断裂带影响的隧道结构破坏风险提供了预警及报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15478.1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管隧道内装配式轨顶风道施工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顶管隧道管片钢模板上开孔,固定预埋套筒;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管片;步骤2:制作预制侧板、预制底板、横向型钢梁和纵向型钢梁;步骤3:沿轨行方向依次安装预制型钢梁,通过紧固螺栓将横向型钢梁和纵向型钢梁分别与预埋套筒可靠连接在一起;步骤4:按沿轨行方向安装预制侧板和预制底板,安装于纵向型钢梁之间和横向型钢梁上;步骤5:屏蔽门设计位置处的纵向型钢梁下端连接槽钢,槽钢侧与屏蔽门连接件以长圆孔相连。本发明施工效率高,风险低,能较好地适应隧道的不均匀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94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47130.4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岛式跨海通道桥隧转换结构和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限位转换桩等,限位转换桩的中部设置有通道结构承台,限位转换桩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通道转换结构可拆卸预制平台的上浮的竖向限位装置,通道转换结构可拆卸预制平台下方固定有若干浮箱装置。该方法在通道转换结构可拆卸预制平台上预制通道结构,预制过程中通道转换结构可拆卸预制平台所受合力始终表现为浮力;往浮箱装置内注水,分两步拆除通道转换结构可拆卸预制平台和浮箱装置,通道结构落在通道结构承台上。本发明的转换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预制平台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修建体量庞大的人工岛,减小了工程修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9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60789.2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隧道内装配式站台板的施工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施工区域沿隧道纵向划分为多个独立单元区,每个独立单元区的跨度与多环隧道管片的宽度相匹配,独立单元区的主要构件均采用预制构件,相邻的独立单元区之间设置变形缝;步骤2:施工隧道底部道床回填区及支撑件,道床回填区内设置有柱脚连接件;步骤3:待道床回填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梁柱构件与柱脚连接件可靠连接在一起;然后对支撑件顶面标高进行校准;步骤4:安装站台板,站台板与梁柱构件、支撑件可靠固定。本发明既能较好地适应“柔性”隧道可能存在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影响,又达到了环境保护和节约施工工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212814.0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配线区间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所述衬砌结构的外轮廓形状由两个半圆和顶部微拱、底部微拱组成,以是否设置中隔墙划分为有中墙衬砌结构和无中墙衬砌结构,两种结构的外轮廓完全一致,用一套盾构设备施工即能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自由组合拼装,形成双切换盾构衬砌结构,在两种结构切换的衔接处设置连接两者的过渡环或者在有中墙衬砌结构的表面设置预埋钢板焊接连接无中墙衬砌结构,实现两种衬砌结构的可靠连接。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双线盾构断面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且断面受力合理,适应各种埋深隧道工程,推动了地下工程机械化发展。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下双线隧道,应用范围甚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5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14445.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匝道立交隧道火灾纵向排烟烟气流动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基本参数及计算时长、迭代步长;步骤二:回路风压法求解各分支风量;步骤三:火源温度及各分支温度计算;步骤四:火风压、火灾节流计算;步骤五:判断计算时长;步骤六:输出计算结果。本发明通过迭代计算隧道纵向排烟时各分支压力、温度及风量的耦合因子,揭示多匝道分岔点烟气流动规律,可求出不同时间段隧道内各分支风压、风量及烟气温度等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1665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79123.4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 E02D29/073 , E02D1/02 , E02D5/74 , E21F17/00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隧道合理埋深的计算方法,属于海底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调查勘察资料,得出拟建隧道自上而下岩层物理力学参数;步骤2:通过隧道设计方案,得出拟建隧道信息;步骤3:计算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步骤4:将海水荷载、拟建隧道自上而下岩层物理力学参数等作为输入条件,建立地层结构数值模型,模拟受隧道开挖作用影响,围岩应力产生的重分布,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上覆岩层受开挖支护过程扰动的高度值HS;步骤5:计算最终的海底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本发明将顶水采煤法与数值模拟结合,得出海底隧道合理埋深,考虑了隧道支护作用对隧道埋深的影响,符合隧道开挖支护的变形机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