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7945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653321.7
申请日:2013-12-05
IPC: B62D21/09 , B60K15/063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目的在于不使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降低,在碰撞时能够防止所述框架对燃料箱等造成损伤。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板构造是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20)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在构成车辆的底板的多根筒形框架(14、17、19)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14)的侧面上,并且从第二框架(19)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197)以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第二框架(19)的下板部(197)被保护板(177)从车辆部件(20)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177)固定于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563267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80044292.7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野敬一
IPC: B62D2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2 , B60R21/34 , B60R2021/343 , B62D25/1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加当撞击载荷施加到车辆发动机罩的前部结构中外部面板的外表面时防凹陷加固件沿撞击载荷施加方向的位移量。在车辆发动机罩的前部结构(1)中,防凹陷加固件(70)连接到外部面板(20)和内部面板(30)。防凹陷加固件(70)形成为在两面板(20和30)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同时相对于两面板(20和30)垂直延伸的板状构件。在防凹陷加固件70的垂直壁部分(74a和74b)内分别形成有可将应力集中到其的应力集中部分(70a和70b)。因此,当从车体BD外部将撞击载荷施加到外部面板(20)的外表面时,防凹陷加固件(70)的垂直壁部分(74a和74b)在应力集中部分(70a和70b)处弯曲,从而可吸收撞击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156846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880001240.6
申请日:2008-05-20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野敬一
IPC: B62D2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 B62D25/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通过前轮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轻易地通过翼子板内衬板的排泄开口进入翼子板,并防止向上飞溅的泥水通过排泄开口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入口(9)设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10)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空腔(9)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围绕前轮(T)的胎面部分(Tr)设置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具有沿周界形成以设置在前轮(T)的中心前面的多个排泄开口(20)。排泄开口(20)分别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21),从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而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并具有向上飞溅并穿过开口部分(21)的泥水可撞击的挡护部分(22)。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116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780042226.6
申请日:2007-07-13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05 , B60R13/0838 , F02B29/0475 , F02M35/10019 , F02M35/161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机罩构造(1),设有覆盖发动机舱(6)的机罩(1)的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机罩外部件(2)、配设在该机罩外部件(2)的背面的机罩内部件(3)、用于抑制所述发动机舱(6)内产生的声音朝外部的传递的隔离体(4),和对流入所述发动机舱(6)内的外气进行引导并将其送给中间冷却器的中间冷却器管道(5)。隔离体(4)在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管道(5)重合的重合部(4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贯通孔部(42)。
-
公开(公告)号:CN101568462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880001240.6
申请日:2008-05-20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野敬一
IPC: B62D2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 B62D25/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通过前轮向前飞溅的泥或其它这种物质轻易地通过翼子板内衬板的排泄开口进入翼子板,并防止向上飞溅的泥水通过排泄开口到达发动机的进气口。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翼子板内衬板结构,其中进入口(9)设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挡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内衬板(10)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内,从而可将空腔(9)内的空气引入发动机内。围绕前轮(T)的胎面部分(Tr)设置的翼子板内衬板本体(12)具有沿周界形成以设置在前轮(T)的中心前面的多个排泄开口(20)。排泄开口(20)分别具有方向向上的开口部分(21),从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而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并具有向上飞溅并穿过开口部分(21)的泥水可撞击的挡护部分(22)。
-
公开(公告)号:CN103879452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653321.7
申请日:2013-12-05
IPC: B62D21/09 , B60K15/063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底板构造,其目的在于不使筒形框架的交叉部的强度降低,在碰撞时能够防止所述框架对燃料箱等造成损伤。本发明的车辆的底板构造是在底板具备收纳有液体的车辆部件(20)的车辆的底板构造,在构成车辆的底板的多根筒形框架(14、17、19)的交叉部处,第二框架(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抵接并固定在第一框架(14)的侧面上,并且从第二框架(19)的一端沿长边方向突出的下板部(197)以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该下表面,覆盖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的第二框架(19)的下板部(197)被保护板(177)从车辆部件(20)的方向覆盖,该保护板(177)固定于第一框架(14)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563267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780044292.7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野敬一
IPC: B62D2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2 , B60R21/34 , B60R2021/343 , B62D25/1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加当撞击载荷施加到车辆发动机罩的前部结构中外部面板的外表面时防凹陷加固件沿撞击载荷施加方向的位移量。在车辆发动机罩的前部结构(1)中,防凹陷加固件(70)连接到外部面板(20)和内部面板(30)。防凹陷加固件(70)形成为在两面板(20和30)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同时相对于两面板(20和30)垂直延伸的板状构件。在防凹陷加固件70的垂直壁部分(74a和74b)内分别形成有可将应力集中到其的应力集中部分(70a和70b)。因此,当从车体BD外部将撞击载荷施加到外部面板(20)的外表面时,防凹陷加固件(70)的垂直壁部分(74a和74b)在应力集中部分(70a和70b)处弯曲,从而可吸收撞击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116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2226.6
申请日:2007-07-13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05 , B60R13/0838 , F02B29/0475 , F02M35/10019 , F02M35/161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机罩构造(1),设有覆盖发动机舱(6)的机罩(1)的构成车身外表面的机罩外部件(2)、配设在该机罩外部件(2)的背面的机罩内部件(3)、用于抑制所述发动机舱(6)内产生的声音朝外部的传递的隔离体(4),和对流入所述发动机舱(6)内的外气进行引导并将其送给中间冷却器的中间冷却器管道(5)。隔离体(4)在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管道(5)重合的重合部(4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贯通孔部(4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