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842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24304.8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01B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高速铁路冰雪飞溅的混凝土轨枕。包括轨枕本体和哑铃型承轨台,哑铃型承轨台设置在混凝土轨枕本体上,轨枕本体沿线路运行方向进行喇叭状开孔设计。哑铃型承轨台的底部短轴与轨枕宽度相同,顶部上方布置钢轨及扣件系统,哑铃型承轨台设计为中部窄、两端宽的流线形状。本发明的混凝土轨枕可以在保持道床横向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升了列车底板与道床顶面之间的距离,通过结构的创新性设计,增大了风场的整体空间,降低了冰雪击打引起的道砟飞溅击打列车底板的列车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31136.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捣固稳定作业后有砟轨道质量状态的智能稳定车。包括:稳定车本体、前稳定装置本体、后稳定装置本体和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感知系统包括轨枕位移测量系统、垂横向力记录仪、夜间照明系统、数据处理及轨道结构状态显示系统;在稳定车本体上设置摄像机、悬挂装置及防抖动装置;在稳定装置上设置垂直下压力和水平激振力记录仪;在稳定车车厢底板上设置平行光源、测量数据存储器和数据处理及轨道结构状态显示系统。该感知系统利用数字图像识别功能获取轨枕垂向和横向位移,通过垂横向力记录仪获得稳定装置施加给轨排的垂向力和水平力,实现了稳定车养护维修加智能化自检测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为有砟轨道高质量维修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324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14808.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砟颗粒随机不规则轮廓生成方法,包括:S1、获取道砟颗粒轮廓样本,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得到道砟轮廓坐标集;S2、获取所述道砟轮廓坐标集中每个道砟形态学关键特征参数;S3、对所述道砟形态学关键特征参数概率分布拟合,得到每类关键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及概率分布的具体参数;S4、基于每类关键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及概率分布的具体参数,生成道砟颗粒不规则轮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砟颗粒随机不规则轮廓生成方法,能够采用较少的道砟轮廓插值点构建随机不规则的道砟颗粒轮廓,并且能够反映道砟颗粒不规则轮廓的形态学统计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032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432793.8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铁路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横向阻力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设备包括加力架;所述加力架包括加载杆;及固接于所述加载杆一端的基板;所述加载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朝向所述基板方向弯折的卡钩;所述基板至少包括一背离所述卡钩弯折方向的加载面;所述测试设备进一步包括支顶于轨枕内侧侧部斜面与所述基板加载面之间的千斤顶;及位于所述千斤顶与所述基板加载面之间的测力传感器。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根据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实际测试使用过程中,无需清理过渡段轨枕外侧侧部斜面外的碎石道砟,不会扰动道床,可准确高效的完成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横向阻力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97505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12574.3
申请日:2019-01-0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无砟轨道底座板边缘处基床表层翻浆冒泥的结构,包括:混凝土底座板、沥青混凝土保护层和憎水性填充材料,混凝土底座板两侧下端具有倒圆角,沥青混凝土保护层铺设在混凝土底座板的倒圆角与路基基床表层之间,憎水性填充材料用于填充倒圆角区域。本发明在保证铁路轨道结构安全运营的条件下,通过转移剪切位置并用沥青封闭,与憎水性填充材料防水两种手段,确保了混凝土底座板边缘处不会产生翻浆冒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1841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078708.2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北京铁路局天津工程项目管理部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L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构桥顶进施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框构桥顶进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确定监测点;S2:在所述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实时监测平台;S3:实时监测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时监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并进行安全预警,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框构桥顶进施工的监测系统,本发明能够准确确定框构桥顶进施工过程的监测点,自动、实时、远程地监测框构桥顶进施工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7873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31709.2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减小线路捣固作业次数的颗粒型轨枕,属于铁道工程线路养护维护作业技术领域,通过在轨枕本体下部设置第一道砟盒及第二道砟盒,在轨枕本体上设置信号控制装置,实现了小起道量下线路免捣固作业的定制化作业过程,提高了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效率,保证了线路的稳定性。该颗粒型轨枕采用储电装置为颗粒型轨枕系统提供电能,通过第一道砟盒及第二道砟盒控制不同有效起道量下枕底空隙的道砟颗粒填充数目,解决了小起道量情况下高速铁路有砟道床减少捣固作业次数的问题;利用无线传输装置,实现了远程控制颗粒型轨枕调整线路几何形位的过程,有利于减小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节约大量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1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21443.0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道床道砟侵入物多尺度分析模型快速构建的方法,在指定细颗粒、道砟子模型区域,建立细颗粒、道砟子模型,设置周期边界将细颗粒模型导入道砟子模型。利用颗粒删除法生成了近似全空隙填充的细颗粒‑道砟子模型。借助子模型组合法将细颗粒‑道砟子模型组装成道砟箱模型,利用颗粒等质量替换法进行沙粒粒径敏感性分析,确定合理的细颗粒粒径模拟尺寸。借助邻近网格填充法、子模型组合法生成了不同细颗粒含量的道床离散元模型。利用3个球体构建不同圆度的不规则细颗粒模板,利用中心坐标颗粒替换法,生成含有不规则细颗粒的道床模型。本发明通过自编fish语言函数实现了三维空间含细颗粒的铁路道床快速建模和道砟空隙的快速填充。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03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32793.8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铁路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横向阻力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设备包括加力架;所述加力架包括加载杆;及固接于所述加载杆一端的基板;所述加载杆的另一端上设有朝向所述基板方向弯折的卡钩;所述基板至少包括一背离所述卡钩弯折方向的加载面;所述测试设备进一步包括支顶于轨枕内侧侧部斜面与所述基板加载面之间的千斤顶;及位于所述千斤顶与所述基板加载面之间的测力传感器。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根据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实际测试使用过程中,无需清理过渡段轨枕外侧侧部斜面外的碎石道砟,不会扰动道床,可准确高效的完成胶粘道床过渡段轨枕横向阻力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831136.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捣固稳定作业后有砟轨道质量状态的智能稳定车。包括:稳定车本体、前稳定装置本体、后稳定装置本体和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感知系统包括轨枕位移测量系统、垂横向力记录仪、夜间照明系统、数据处理及轨道结构状态显示系统;在稳定车本体上设置摄像机、悬挂装置及防抖动装置;在稳定装置上设置垂直下压力和水平激振力记录仪;在稳定车车厢底板上设置平行光源、测量数据存储器和数据处理及轨道结构状态显示系统。该感知系统利用数字图像识别功能获取轨枕垂向和横向位移,通过垂横向力记录仪获得稳定装置施加给轨排的垂向力和水平力,实现了稳定车养护维修加智能化自检测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为有砟轨道高质量维修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