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46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61796.6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4U30/24 , B64U40/10 , B64U30/2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桨叶间距可调的共轴双旋翼飞行器,涉及无人机领域,包括:上旋翼系统、调距机构和下旋翼系统;所述调距机构,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旋翼系统安装在上安装板上,所述下旋翼系统安装在下安装板上;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有连杆机构,用于实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轴向相对位移,从而调节上下旋翼系统间距;所述上旋翼系统和下旋翼系统中均设置有变距机构,用于实现共轴双旋翼飞行器的周期变距角和总距角调节;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旋翼间距调节,既能保证较好的升力储备,又能提高飞行器的能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218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0822.4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B19/02 , B62D57/028 , B64C11/00 , B64U3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复杂行驶路面的变形轮,该变形轮的轮辐包括三个成人字形结构的辐板;轮腿为圆弧状结构且与辐板一一对应;涵道设置有腹板;旋翼同轴安装于所述涵道中;Z形构件包括长臂、固定轴以及短臂;固定轴一端部与长臂转动连接,另一端部与短臂转动连接;长臂外端部的滚子滚动配合于凹槽内,滚子两端的滚轴与导轨槽滑动配合;牵引拉杆与短臂转动连接;驱动盘连接牵引拉杆;第一驱动轴与旋翼同心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轴与驱动盘同心固定连接;第三驱动轴与轮辐同心固定连接。上述变形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能够实现轮式形态、腿式形态以及涵道旋翼式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942119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438389.2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高速旋转叶轮机械瞬态流场测试系统,采用接触式测量,将用于采集瞬态内流场的传感器预埋在被试叶轮机械的叶片中,避免了传感器对内流场的扰动;同时,传感器的多重保护结构和填充方式解决了恶劣环境下传感器被冲击和破碎问题,也便于传感器的拆装。为能够采用接触式测量的方式对瞬态内流场进行测试,采用接触式测量,将用于采集瞬态内流场的传感器预埋在被试叶轮机械的叶片中,只露出接触测量面,对流场扰动小,也可以保证传感器的安全;同时试验测控单元中采用有线数采和无线数采的方式同步开展多物理量的测量,通过无线数采技术实现了旋转部件的传感器安装和导线固定,也达到了内部复杂流场的数据采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15864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0508.3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轴双旋翼飞行器,属于飞行器的上下旋翼操纵系统技术领域。该共轴双旋翼飞行器包括主轴、第一驱动系统、第一旋翼系统、第一变距系统、第二变距系统、第二旋翼系统、第二驱动系统、支架机构和太阳能供电系统;第一驱动系统、第一旋翼系统、第一变距系统、第二变距系统、第二旋翼系统、第二驱动系统共轴装配在主轴上,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能绕主轴转动,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旋翼系统在第一驱动系统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第二旋翼系统在第二驱动系统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太阳能供电系统共轴安装在主轴的顶端,支架机构共轴安装在主轴的底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350749.3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粘性油液非定常空化观测试验台,可用于粘性油液如液压油的空化的发生和观测。包括:流体动力源、温控单元、空化发生单元、传感器单元以及测控单元;流体动力源作为供油单元,用于向空化发生单元提供具有设定压力和流速的粘性油液,并形成循环的粘性油液流动回路;温控单元用于对流体动力源中的粘性油液进行温度调控;空化发生单元具有可视化试验段,具有设定压力和流速的粘性油液流速流经可视化验段,产生空化现象;传感器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空化发生单元前后粘性油液的压力、流速、温度以及气体含量;测控单元包括用于控制整个试验台运行的控制单元以及对空化发生单元中可视化试验段内发生的空化现象进行观察的观测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457320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410831745.2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保形变换的液力变矩器直纹叶片三维造型方法,利用保形变换进行二维叶片型线与三维叶片曲线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二维叶片型线到三维叶片曲线的无误差映射,提高叶片设计精度。具体为:在给定液力变矩器的循环圆及叶片二维叶片型线后,以直叶片为基准,结合给定的二维叶片内、外环型线映射到循环圆圆面上,变形为三维叶片内、外环曲线,获得三维叶片内、外环曲线后,将三维叶片外环曲线调整到指定位置,用直线扫掠三维叶片内环曲线和调整后的三维叶片外环曲线,便可获得直纹面叶片三维实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31829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84936.7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2D57/032 , B60G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四足机器人的胯部侧偏减震系统。该系统位于连接机器人大腿和躯干的胯部,可同时实现减震和支持机器人腿部侧偏运动的功能。本发明从生物运动功能仿生原理出发,模仿四足动物肩部和胯部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功能实现多足机器人的腿部侧偏运动,同时保证机器人具有足够的缓冲吸振能力。为了圆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类双A字臂悬挂式多足机器人胯部侧偏减震系统。该系统依托四连杆机构骨架,拉伸弹簧和侧偏驱动装置等部件,可以完成多足机器人胯部的侧偏运动和减震功能。四连杆机构骨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配合丝杆传动可以完成侧偏运动,提高了多足机器人全系统的稳定性,取得较好的仿生效果,也极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41754.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13/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越离合器动态特性及可视化观测试验系统,能够实现在全部转速、速比工况和不同外环负载时的超越、楔合、分离三种场景试验。该试验系统包括动力和负载系统、转矩转速传感系统、试验包箱、可视化及PIV系统、可变温油雾润滑系统;待测试的超越离合器及其传动单元设置在试验包箱内;动力和负载系统中的外环电机和外环负载分别与两个前传动输入轴相连;内环电机与内环驱动输入轴相连;转矩转速传感系统用于测量动力和负载系统向超越离合器输入的转矩转速;可视化及PIV系统用于观测试验包箱内部流场状态以及超越离合器零部件运动情况;可变温油雾润滑系统用于向试验包箱内提供润滑油,并控制试验包箱内气体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6956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751823.0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多自由度主动调节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中的流动测试前段B、流动测试段C和流动测试后段D;流动测试前段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调节板A,每个调节板A相背面设置姿态调整机构A,姿态调整机构A用于调节调节板A的三维姿态,以模拟叶片的入口流场的流速、俯仰角和倾角的改变;流动测试后段D内部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流动测试前段B一致;调节板A的三维姿态均包括:竖直平移运动、俯仰运动和侧倾运动;竖直平移运动为调节板A沿Y向的平移运动,俯仰运动为调节板A绕X向的转动,侧倾运动为调节板A绕Z向转动;流动测试段C用于放置被测样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318290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284936.7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2D57/032 , B60G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四足机器人的胯部侧偏减震系统。该系统位于连接机器人大腿和躯干的胯部,可同时实现减震和支持机器人腿部侧偏运动的功能。本发明从生物运动功能仿生原理出发,模仿四足动物肩部和胯部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功能实现多足机器人的腿部侧偏运动,同时保证机器人具有足够的缓冲吸振能力。为了圆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类双A字臂悬挂式多足机器人胯部侧偏减震系统。该系统依托四连杆机构骨架,拉伸弹簧和侧偏驱动装置等部件,可以完成多足机器人胯部的侧偏运动和减震功能。四连杆机构骨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配合丝杆传动可以完成侧偏运动,提高了多足机器人全系统的稳定性,取得较好的仿生效果,也极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