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328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17801.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F18/2135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元迁移学习的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机械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诊断设备多种工况下的多种故障类型下的多传感器信号,对各故障类型下的多传感器信号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随机采样和归一化,得到对应故障类型下的融合图像;基于各故障类型下的融合图像,构建源域数据集和目标域数据集;利用源域数据集对二维元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元迁移诊断模型;利用目标域支持集对元迁移诊断模型进行微调,得到微调后的元迁移诊断模型;利用微调后的元迁移诊断模型对目标域查询集进行诊断,得到对应的故障诊断结果。实现了变工况小样本下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7801.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F18/2135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元迁移学习的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机械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诊断设备多种工况下的多种故障类型下的多传感器信号,对各故障类型下的多传感器信号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随机采样和归一化,得到对应故障类型下的融合图像;基于各故障类型下的融合图像,构建源域数据集和目标域数据集;利用源域数据集对二维元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元迁移诊断模型;利用目标域支持集对元迁移诊断模型进行微调,得到微调后的元迁移诊断模型;利用微调后的元迁移诊断模型对目标域查询集进行诊断,得到对应的故障诊断结果。实现了变工况小样本下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41754.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13/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越离合器动态特性及可视化观测试验系统,能够实现在全部转速、速比工况和不同外环负载时的超越、楔合、分离三种场景试验。该试验系统包括动力和负载系统、转矩转速传感系统、试验包箱、可视化及PIV系统、可变温油雾润滑系统;待测试的超越离合器及其传动单元设置在试验包箱内;动力和负载系统中的外环电机和外环负载分别与两个前传动输入轴相连;内环电机与内环驱动输入轴相连;转矩转速传感系统用于测量动力和负载系统向超越离合器输入的转矩转速;可视化及PIV系统用于观测试验包箱内部流场状态以及超越离合器零部件运动情况;可变温油雾润滑系统用于向试验包箱内提供润滑油,并控制试验包箱内气体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3562.9
申请日:2024-01-30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啮合润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转动链轮、传动链、定位块、调节轨道、固定面、移动调节组件、连接弹簧、润滑组件,所述支撑主体对装置进行位置固定;所述转动链轮转动设置在支撑主体上;所述传动链连接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转动链轮;所述定位块设置在转动链轮之间,上下两侧与传动链相贴合;所述调节轨道固定在定位块的侧壁上,滑动设置在传动链的外部;所述固定面以传动链上的销轴为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移动调节组件滑动设置在固定面上,由连接弹簧连接;所述润滑组件与上下的移动调节组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对多种齿轮进行持续润滑工作,对齿轮的齿槽处进行针对性的添加润滑剂。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64045.4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16L55/28 , F16L55/40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节管道机器人的刚柔复合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组件Ⅰ和连接组件Ⅱ;连接组件Ⅰ包括安装座Ⅰ、绳缆组件和对接球杆;连接组件Ⅱ包括安装座Ⅱ、球头导向组件和球头限位组件;绳缆组件的一端与安装座Ⅰ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Ⅱ连接;球头导向组件和球头限位组件设置在安装座Ⅱ上;对接球杆的一端与安装座Ⅰ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球头,球头导向组件内设置有沿轴向的导向通道,球头可沿导向通道出入球头限位组件;本发明能够实现刚性柔性切换连接,具有自主对接功能,管道自适应能力强,将多节管道机器人的过弯问题转换为单节管道机器人的过弯问题,能够通过小曲率半径狭窄弯道和T型管道,提高了多节机器人的过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026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87618.3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构轮履复合推进机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推进机构履带模式下的通过性。包括:框架组件、轮毂、链轮组、弹性履带、主轴离合器和底盘离合器;弹性履带为内表面设置有齿的环形带;链轮组为在弹性履带内圆周面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具有外齿的链轮;链轮通过外齿与弹性履带啮合;框架组件的一侧与轮毂铰接,另一侧与链轮组铰接,通过框架组件的变形,带动弹性履带变形,由此在轮式模式和履带模式之间切换;履带模式下,履带模式下,弹性履带形成关于车辆主轴轴对称的多边形结构,且推进机构的前支段和后支段为由直线段和圆弧段依次光滑连接形成的履带段;车辆主轴通过主轴离合器与轮毂相连,底盘离合器安装在轮毂与车体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9720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07073.0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16D5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仿生鹦鹉螺蜗壳,属于车辆液力辅助制动技术领域,仿生鹦鹉螺蜗壳的内型线为圆形封闭曲线;仿生鹦鹉螺蜗壳的外型线位于内型线的外部,为由入口段、第一入口竖直段、直线段、导流段、回流段、入口圆弧段、第二入口竖直段顺序连接组成的封闭曲线;导流段和回流段均为圆弧状;导流段和回流段的圆心不重合,且均位于内型线的包络范围内、与内型线的圆心不重合;入口圆弧段的圆弧的凹面朝向直线段;入口圆弧段和回流段形成的夹角不抵触于内型线。本发明通过仿生鹦鹉螺的结构,在现有蜗壳的基础上改善了蜗壳内部流线的分布,从而优化了蜗壳性能,能够抑制漩涡区域的生成,提高液力缓速器制动响应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39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303491.1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工况流体空化产生和观测装置,空化产生(形成空泡)的形式多样,且能够进行不同形式空泡的观测能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观测空化。该装置采用了多种空化发生装置,首先,可以通过真空泵抽气降低整个储液箱的压强,从而降低液体压力到饱和蒸气压形成的空化;其次,可以由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空泡,而且无极调速电机可更方便的控制螺旋桨的转速;最后,也可以由空泡植入装置可控的产生单个空泡或多个空泡,且气泡植入速率和气泡体积大小均可调可控。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可实现多工况下空化的发生与观测,且旋转叶片可更换为其他叶片或结构,满足多种试验需求。独立调节的空泡发生装置可实现液体中的单空泡和空泡群的动力学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46956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751823.0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多自由度主动调节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中的流动测试前段B、流动测试段C和流动测试后段D;流动测试前段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调节板A,每个调节板A相背面设置姿态调整机构A,姿态调整机构A用于调节调节板A的三维姿态,以模拟叶片的入口流场的流速、俯仰角和倾角的改变;流动测试后段D内部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流动测试前段B一致;调节板A的三维姿态均包括:竖直平移运动、俯仰运动和侧倾运动;竖直平移运动为调节板A沿Y向的平移运动,俯仰运动为调节板A绕X向的转动,侧倾运动为调节板A绕Z向转动;流动测试段C用于放置被测样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194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204989.8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16D5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液力辅助制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液力缓速器泵气损失的装置。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泵气损失抑制机构,其技术方案是:当液力缓速器不充油时,活塞杆伸出,虹膜挡片将流道挡住,此时,虹膜挡片阻碍空气在轮腔内部的循环流动,阻止动轮与定轮之间的气体流动,由此降低了动轮空转产生的转矩及功率损失。当液力缓速器开始充油工作时,由于油液的冲击力比空气大,当作用于活塞挡片的力大于弹簧预紧力时,活塞杆会被压入活塞缸中,虹膜挡片也会收到支撑架后不会阻碍流道,此时,泵气损失抑制机构不起作用且不影响液力缓速器的循环流道,液力缓速器工作腔内油液正常循环流动进行制动。本发明提高了对泵气损失的抑制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