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轨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851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06004.8

    申请日:2014-03-20

    IPC分类号: G01C21/24

    摘要: 一种在轨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由捷联惯组、卫星接收机、大视场星敏感器、紫外敏感器、计算机组成(简写为惯性+卫星+星光+紫外+计算机),当飞行器处于中低地球轨道时,采用惯性+卫星+星光组合导航系统,紫外为定位定姿的备份设备;当飞行器处于高地球轨道时,采用惯性+紫外+星光组合导航系统,克服了现有卫星接收机在高轨时定位精度变差或不能定位的问题。该自主导航系统不依赖于地面测控站,解决了航天器进行多星部署任务时面临的长时间在轨的自主导航需求,实现了低中高轨的高精度自主导航。该技术可应用于航天器的在轨服务、多星部署的自主导航方面。

    一种红外图像9/7小波变换硬件加速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430174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85054.9

    申请日:2014-10-27

    IPC分类号: H04N19/63 H04N19/42

    摘要: 一种红外图像9/7小波变换硬件加速电路,读数据控制模块首先从图像RAM中按预设的顺序读取原始红外图像的像素值,并启动小波计算电路,小波计算电路从初始q位置开始读取九个像素值,每读取九个像素值,令q的取值等于q+2,启动小波计算电路重新从q位置读取九个像素值,直至按当前预设顺序全部读完;小波计算电路读取头九个像素值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结果;写数据控制模块将小波变换结果按照转置后的位置存储在临时RAM中;读数据控制模块从临时RAM中按照相同的顺序读取像素值,并启动小波计算电路;写数据控制模块将小波计算电路得到的小波变换结果按照转置后的位置存储在图像RAM中。

    一种在轨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851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06004.8

    申请日:2014-03-20

    IPC分类号: G01C21/24

    摘要: 一种在轨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由捷联惯组、卫星接收机、大视场星敏感器、紫外敏感器、计算机组成(简写为惯性+卫星+星光+紫外+计算机),当飞行器处于中低地球轨道时,采用惯性+卫星+星光组合导航系统,紫外为定位定姿的备份设备;当飞行器处于高地球轨道时,采用惯性+紫外+星光组合导航系统,克服了现有卫星接收机在高轨时定位精度变差或不能定位的问题。该自主导航系统不依赖于地面测控站,解决了航天器进行多星部署任务时面临的长时间在轨的自主导航需求,实现了低中高轨的高精度自主导航。该技术可应用于航天器的在轨服务、多星部署的自主导航方面。

    一种红外图像9/7小波变换硬件加速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4301740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10585054.9

    申请日:2014-10-27

    IPC分类号: H04N19/63 H04N19/42

    摘要: 一种红外图像9/7小波变换硬件加速电路,读数据控制模块首先从图像RAM中按预设的顺序读取原始红外图像的像素值,并启动小波计算电路,小波计算电路从初始q位置开始读取九个像素值,每读取九个像素值,令q的取值等于q+2,启动小波计算电路重新从q位置读取九个像素值,直至按当前预设顺序全部读完;小波计算电路读取头九个像素值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结果;写数据控制模块将小波变换结果按照转置后的位置存储在临时RAM中;读数据控制模块从临时RAM中按照相同的顺序读取像素值,并启动小波计算电路;写数据控制模块将小波计算电路得到的小波变换结果按照转置后的位置存储在图像RAM中。

    一种用于长时间振动环境下的仪器整体减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512062U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20617007.9

    申请日:2013-10-08

    IPC分类号: B64G1/6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长时间振动环境下的仪器整体减振结构,属于飞行器再入滑翔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仪器支架、十六个金属减振器、舱体和安装板;舱体包括前安装法兰和后安装法兰;仪器支架包括方形筒体、前安装法兰和后安装法兰;仪器支架安装在舱体内;安装板设有十字加强筋;安装板与舱体的前安装法兰之间通过二十四个螺钉均布固定连接。外围设备均统一安装在仪器支架上,仪器支架与舱体之间采用统一减振设计;严格控制安装面间距,使仪器支架与舱体之间的减振器发挥出最好效果;增强仪器支架与舱体连接部位的刚度,为仪器支架提供良好的连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