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球状碳化铌微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720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811598065.5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此发明涉及一种蘑菇球状碳化铌微晶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制备方法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放电法;制备条件是高温低压;制备过程是将摩尔比1:1的高纯碳粉和铌粉均匀混合研磨压片,放入直流电弧反应腔室内,调整好阴阳两极距离,在特定条件(氮气、气压10‑40kPa和电流85‑95A等)下起弧、反应、冷却钝化后,既在阳极石墨锅下沿处获得直径2‑6μm的蘑菇球状碳化铌微晶。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耗材少、重复性高,同时又能保证样品产率与纯净度。制备的蘑菇球状碳化铌微晶形状规则、尺寸均一,可用作某些特定的场发射阴极材料,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基于特征相似度的触觉再现轮廓渲染真实感定量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4619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1027440.5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相似度的触觉再现轮廓渲染真实感定量评估方法,属于人机交互领域。利用真实轮廓,感知并记录真实对象感知实验数据并构造矩阵,利用触觉反馈装置对真实轮廓进行渲染,感知并记录虚拟对象的感知实验数据并构造矩阵,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其主特征向量,通过计算主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来实现触觉再现轮廓渲染真实感的定量评估,可用于基于静电力触觉反馈装置的3D正弦凸起渲染真实感定量评估。本发明可以实现基于触觉再现装置的虚拟对象渲染真实感的定量评估,且从对象的物理属性、力变化入手,客观地评价了其渲染真实感,不易受环境、用户心理等因素影响。

    基于融合静电力与振动触觉再现装置的3D凸起渲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2281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322023.7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融合静电力与振动触觉再现装置的3D凸起渲染方法,属于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领域。根据深度图像获取深度信息,通过建立的心理物理模型用振动渲染法向的轮廓感;并由深度值计算梯度信息,根据建立的心理物理模型及IP0.625转换方法用静电力渲染切向凸起的轮廓变化,通过这种基于深度图像的3D凸起渲染方法对轮廓信息进行呈现。本发明根据深度图像的深度信息建立映射关系,能够实现同时对手指切向力和法向力的渲染,有更加真实的三维触觉再现效果。

    应用于融合静电力和空气压膜触觉再现装置的图像渲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84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087802.6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融合静电力和空气压膜触觉再现装置的图像渲染方法,属于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领域。从图像的轮廓和纹理角度出发:首先建立切向触觉反馈力与静电力和空气压膜幅度之间的映射模型以及静电力的频率与感知粗糙度之间的感知模型,然后根据轮廓的梯度信息表示变化的快慢,呈现凹凸性,可表征图像的大体走势,建立切向触觉反馈力与图像轮廓的梯度信息之间的渲染模型;纹理的高度信息表征纹理表面的粗糙度,建立粗糙度感知强度与图像纹理的高度信息之间的模型,从而实现了图像轮廓和纹理的触觉再现,有效的提高了视觉对象触觉再现的真实感,更加的符合人类主观心理感受,使触觉再现效果更好。

    改进Bouc-Wen模型迟滞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543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24873.5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改进Bouc-Wen模型迟滞建模方法,属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Bouc-Wen模型作为模糊神经网络的后件网络部分,使Bouc-Wen模型的参数可以自适应的根据神经网络进行调整,并且让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的频率相关和幅值相关的非对称迟滞环,从而实现高精度迟滞建模的改进Bouc-Wen模型迟滞建模方法。本发明的步骤是:推导出离散化的Bouc-Wen参数模型方程;构造出改进的Bouc-Wen模型;根据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测量得到建模所需的数据;用梯度下降法方法和得到的输入输出数据对。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模型对频率相关和幅值相关的非对称迟滞环的建模效果,为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以后的控制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多元触觉反馈方式的盲文触觉再现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398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78284.X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触觉反馈方式的盲文触觉再现装置和方法,属于人机交互领域。触觉反馈方式包括振动、静电力和空气压膜效应触觉反馈,可单向改变法向力、双向改变切向力。装置包括定位单元、处理单元、信号加载装置和交互单元。定位单元,用于获取手指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得到驱动触觉反馈信号的参数,并发送给信号加载装置;信号加载装置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同时驱动交互单元;交互单元可以改变手指受到的切向力和法向力,使手指感知多元触觉力作用。本发明采用多元触觉反馈方式,通过改变手指受到的不同触觉力再现特定六点制盲文,可有效地提高盲人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交叉口事故影响下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06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74874.8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交叉口事故影响下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方法,它属于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控制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事故后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准确感知和分析事故后交叉口环境,通过期望轨迹场、事故排斥场和车辆运动场构建行车风险场,量化各类因素对车辆的影响,通过计算横纵向的驱动力和加速度,能够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实时的路径调整指引,避免了车辆因事故导致的长时间滞留和交通拥堵,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事故场景下的车辆通行效率,减少交通延误,同时增强驾驶的安全性,确保车辆在复杂交叉口环境中安全通过,降低事故二次发生的风险。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交叉口事故影响下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

    一种考虑输入量化和迟滞的压电微定位平台的有限时间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0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290781.7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输入量化和迟滞的压电微定位平台的有限时间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通信信道负载大、控制器调节时间长且控制精度有限的问题。步骤为:步骤1:为压电微定位平台建立模型;步骤2:构造估计逆补偿器以解决迟滞问题,引入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以解决时延问题,构造新型复合量化器以解决输入量化问题;步骤3:设计虚拟控制律、滤波误差补偿信号和自适应律;步骤4:基于步骤1‑步骤3、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有限时间收敛准则,为压电微定位平台设计有限时间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器。本发明考虑了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量化、迟滞和时延问题,更贴近实际情况,并且可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自发电遥控器

    公开(公告)号:CN114268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624211.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自发电遥控器,属于自发电遥控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底、压电振子、旋转施力结构、能量收集存储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和壳顶。本发明通过拉动旋转施力机构中的齿条,齿条带动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从动轮,从动轮通过锥齿轮副带动拨动杆转动,从而拨动压电振子,使压电振子发生振动产生电能,将电能收集并存储到能量收集存储模块中,以供信号发射模块使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主动轮直径大于从动轮的方式,使从动轮角速度远大于主动轮角速度,使在齿条移动短距离的情况下使拨动杆旋转更多的圈数,从而拨动压电振子振动更多次,发出更多的电能;本发明通过从动轮与锥齿轮配合的方式,节省更多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