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6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46418.4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型小内阻接收端的损耗分解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动态无线供电技术领域。包括并联谐振电感L0、并联谐振电容C0、串联谐振电感L1和接收端组件,串联设置的串联谐振电感L1、接收端组件与并联谐振电容C0并联,并联谐振电感L0一端与并联谐振电容C0、串联谐振电感L1连接;接收端组件包括接收端自感LS、接收端串联谐振补偿电容CS、接收端内阻RS和无感电阻R0,串联谐振电感L1、接收端串联谐振补偿电容CS、接收端自感LS、接收端内阻RS、无感电阻R0顺次连接。本发明减少了小内阻测量中谐波分量对损耗测量的影响,降低了对测量设备测量精度的要求,节省了时间及成本;本发明得到接收端铝板、磁芯、线圈的近似损耗,便于操作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4023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267084.1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挂轨式动态无线充电对称平板型耦合装置,涉及动态无线供电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随着移动负载对动态无线充电功能的迫切需求和地面式巡检机器人只能通过发射线圈的单侧磁场进行耦合,磁场利用率不高的缺陷,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挂轨式动态无线充电对称平板型耦合装置,包括:多个发射线圈和两个接收线圈,多个发射线圈呈一字型排列,装置还包括:磁芯;磁芯的横截面的两个侧壁为两个相对的、底端相连的弓型,发射线圈插入所述的磁芯的两个侧壁中间,与发射线圈呈三面包围的结构,所述的两个接收线圈分别固定于所述的磁芯的两侧侧壁上,以串联连接,与发射线圈平行。适用于检测轨迹固定的现场,如变电站检测、边疆巡防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88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272531.2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UT型磁芯和导轨式UT型耦合结构无线供电系统,涉及涉及有轨道限制的无线供电系统的耦合机构设计领域。针对现有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中,E型等拾取机构造型简单,耦合性能不高,双环形及Y型拾取机构耦磁芯易于饱和,S型等拾取机构不能在单轨吊车的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导轨式UT型耦合结构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导轨、接收线圈和磁芯;发射导轨至少一段,磁芯为应用于导轨式无线供电系统的UT型磁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E型结构,另一部分为平板型结构,接收线圈缠绕在E型结构中间的立柱上;磁芯与发射导轨耦合。适合应用于采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单轨吊车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31216.2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功率兼容的无人潜航器抗横滚共形化磁耦合无线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发射端多级线圈结构、发射端环形磁芯、潜航器接驳坞站、接收端D型线圈、接收端曲面磁芯和无人潜航器外壳。所述装置及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同一接驳坞站的发射端可以针对多个不同型号自主式无人潜航器携带的不同功率等级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均实现稳定、高效、抗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功能;实现多种型号潜航器锂电池负载的充电需求的适配,简化工程设计复杂度,有利于未来无人潜航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产业化和军备推广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4148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27897.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偏移共形化无人机无线充电磁耦合结构,属于无线充电领域。解决了无人机自主无线充电传输效率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它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以螺线管形式缠绕在机架横轴上,所述接收线圈数量为多个,每个机架横轴上均缠绕有若干个接收线圈,同一机架横轴两侧的接收线圈串联相反,异轴同侧的接收线圈串联方向相同,所述发射线圈为圆形结构,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发射线圈上方,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耦合。它主要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84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5324.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轻量化共型螺线管式耦合机构,该机构包括设置在降落面上的多个发射端和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端,接收端绕制于无人机支架底部的无人机支架横梁上,接收端包括接收端磁芯和绕设在接收端磁芯上的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磁芯为圆筒形,发射端包括发射端磁芯和设置在发射磁芯上的发射端线圈,发射端线圈包括至少两个分线圈,发射端磁芯为长方体型。解决现有无人机无线充电不共型,电磁干扰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轻量化共型螺线管式耦合机构,以提供无人机无线电能补给解决方案,提高无人机无人化水平,接收机构采用螺线管式线圈,能够与无人机支架共型,不改变无人机外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916674.4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互操作性的发射线圈阵列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控制方法对应的控制系统;步骤二:进行控制系统的初始化;步骤三:负载判断;步骤四:参数处理;步骤五:DC‑DC调压电路调节。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中,具有与不同类型接收线圈之间实现互操作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0892238.3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双向空间磁场适应型电能接收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时,存在当位置偏移时耦合磁场磁通下降导致的系统功率降低的问题。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的结构相同,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平置在磁芯的底部,且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部分重叠,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组成接收线圈,磁芯用于增强接收线圈的自感以及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状态检测与切换控制器用于对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中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测,通过对一号切换开关和二号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保证任意时刻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中的感应电压正向串接,实现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为负载充电。它用于扩大有效电能接收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65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93682.2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智能化异物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检测系统激励源;逐个接入单一检测线圈;判断检测信号是否位于安全阈值范围内,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判断异物尺寸是否超过安全检测尺寸;接入多个检测线圈;保持激励源输出信号频率与检测电路谐振频率同步;判断异物是否为金属;判断异物是否为活体生物,若是则驱离;判断异物是否为铁磁性金属或铁磁性合金,若是则停止充电。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异物检测系统,能够智能地根据异物的不同种类来控制充电过程继续或停止,且可以推断出异物的材料种类。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6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93679.0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异物检测与活体检测共用系统与识别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字频率合成器、处理器、电阻Rin、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带通滤波器、电阻Rp、并联谐振电容Cp和多个检测线圈Lk(k=1,2,n),所述数字频率合成器通过所述电阻Rin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模数转换器和带通滤波器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p、并联谐振电容Cp和多个检测线圈均并联在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上。本发明通过监测存在不同种类异物时多个谐振频率下检测线圈的阻抗特性变化趋势,从而提取出异物的有无及种类等信息,并同时实现活体异物与金属异物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