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7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16049.4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0

    CPC分类号: B23P19/00 B23P19/006

    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它涉及一种柔性装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工装对产品和零件的外形适应能力差,且六自由度位置、姿态调整机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产品支撑机构、位置姿态调整机构、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零件夹持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上,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均与产品支撑机构连接,产品夹持机构设置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的一侧。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4

    CPC分类号: B23P19/04

    摘要: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柔性装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7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216049.4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0

    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它涉及一种柔性装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工装对产品和零件的外形适应能力差,且六自由度位置、姿态调整机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产品支撑机构、位置姿态调整机构、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零件夹持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上,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均与产品支撑机构连接,产品夹持机构设置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的一侧。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4

    摘要: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6826179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10214130.9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0

    摘要: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它涉及柔性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对接装配平台存在柔性适应性差、机构复杂、对接柔顺程度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对接牵引托架、后对接牵引托架、柔性牵引机构和气浮平台,前对接牵引托架和后对接牵引托架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后对接牵引托架上,前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俯仰角度的调整,后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二对接组件滚转角度和高度的调整,柔性牵引机构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之间的牵引对接。本发明用于产品的柔性对接装配。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68261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14130.9

    申请日:2017-04-01

    IPC分类号: B23P19/00

    CPC分类号: B23P19/00

    摘要: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它涉及柔性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对接装配平台存在柔性适应性差、机构复杂、对接柔顺程度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对接牵引托架、后对接牵引托架、柔性牵引机构和气浮平台,前对接牵引托架和后对接牵引托架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后对接牵引托架上,前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俯仰角度的调整,后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二对接组件滚转角度和高度的调整,柔性牵引机构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之间的牵引对接。本发明用于产品的柔性对接装配。

    一种基于轴角交叉耦合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2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00906.6

    申请日:2024-04-03

    IPC分类号: G05D1/49 G05D1/695

    摘要: 一种基于轴角交叉耦合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它属于卫星编队系统与协同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实现编队中成员卫星响应速度不同情况下的高性能姿态协同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步骤1、基于成员卫星姿态跟踪误差四元数求解姿态误差的轴角信息并传递给其他成员卫星;步骤2、根据轴角信息计算成员卫星与其相通信卫星的交叉耦合协同误差角并限幅,通过自适应函数计算跟踪误差角修正量,再对成员卫星的跟踪误差角进行修正并限幅,计算修正后的跟踪误差四元数;步骤3、计算成员卫星的跟踪误差四元数变化率,设计成员卫星的自适应终端滑动模态,最后计算成员卫星的姿态控制量。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卫星编队的协同观测任务。

    基于同伦法的多无人机同步到达轨迹规划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91126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656391.7

    申请日:2022-06-10

    IPC分类号: G05D1/10

    摘要: 基于同伦法的多无人机同步到达轨迹规划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多无人机轨迹规划领域。为了解决目前的多无人机轨迹规划或者控制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多无人机同步到达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架无人机的运动学模型和轨迹角和控制变量遵守约束构建多无人机同步到达问题的模型,并对同步到达问题进行离散化,然后基于无人机的初始位置、初始姿态、目标位置、目标姿态,轨迹角的上、下界,轨迹角的控制变量的上、下界,航向角的控制变量的上界,以及距离步长,经过同步到达规划方法得到同步轨迹并基于同伦法对无人机的轨迹进行具体规划。本发明主要用于多无人机的同步到达轨迹规划。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绳驱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5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617587.5

    申请日:2022-06-01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绳驱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属于绳驱并联机器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精确动力学模型没有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或者在运动过程中绳驱并联机器人发生了变化,控制性能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绳驱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将绳驱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描述成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第二步、利用Lyapunov的柔性actor‑critic强化学习算法框架获取动作控制信号ur(m),第三步、将基本控制器输出的动作控制信号ua(m)与强化学习算法框架获取动作控制信号ur(m)叠加生成绳驱并联机器人的控制信号。

    多智能体编队系统允许最大通信数据延迟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03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02605.6

    申请日:2022-12-28

    IPC分类号: G05D1/10

    摘要: 多智能体编队系统允许最大通信数据延迟的判定方法,解决了如何有效的判定允许最大通信数据延迟的问题,属于多智能体领域。本发明包括:S1、获取领航‑跟随多智能体编队系统的参数及迭代步长ΔT;S2、计算得到分块矩阵C、E;S3、初始化迭代次数f=1,设置时滞变量初始值d0=ΔT;S4、将d0代入判定条件,计算判定条件的可行解,如果有解,转入S5,如果没有解,减少迭代步长ΔT,转入S2,或更换通信拓扑的拉普拉斯矩阵及领航者与跟随者通信矩阵,转入S3;S5、更新迭代步数f=f+1;S6、df‑1=fΔT,将df‑1代入判定条件,计算判定条件的可行解,如果有解,转入S5,如果没有解,最大通信延迟dM为(f‑1)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