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60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75911.X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警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特大规模冰川泥石流预警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警方案存在的预警精度低、难以实施的问题。该方法包括:S1、计算区域范围流域物质能量参数,筛选出需要重点监测的冰川泥石流流域;S2、对重点监测的冰川泥石流流域进行水源因子分析计算,所述水源因子包括泥石流形成区的气温、降水及雪水当量;S3、基于步骤S2计算获取的参数,利用特大规模冰川泥石流灾变气候判定模型及灾变气象判定模型依次进行灾变气候判定和灾变气象判定;若均满足变气候判定条件和灾变气象判定条件,则满足预警条件;S4、对满足预警条件的冰川泥石流流域进行泥石流灾害报警。
-
公开(公告)号:CN114360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275911.X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警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特大规模冰川泥石流预警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警方案存在的预警精度低、难以实施的问题。该方法包括:S1、计算区域范围流域物质能量参数,筛选出需要重点监测的冰川泥石流流域;S2、对重点监测的冰川泥石流流域进行水源因子分析计算,所述水源因子包括泥石流形成区的气温、降水及雪水当量;S3、基于步骤S2计算获取的参数,利用特大规模冰川泥石流灾变气候判定模型及灾变气象判定模型依次进行灾变气候判定和灾变气象判定;若均满足变气候判定条件和灾变气象判定条件,则满足预警条件;S4、对满足预警条件的冰川泥石流流域进行泥石流灾害报警。
-
公开(公告)号:CN112330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20455.6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区域泥石流灾害可发性的早期判识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缺乏大区域视野、忽视泥石流是流域演化阶段自然现象基本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大尺度空间区域视野下以自然流域为评价单元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性早期判识方法。本方法首先在大区域中进行流域分割,提取各级流域作为各评价单元,然后计算各评价单元的泥石流灾害可发性模型等级g,最后依照流域可发性早期判识规则判识大区域内泥石流灾害可发性早期判识等级G。本发明方法是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方法的判识精度与基于大区域DEM数据提取的流域多级结构相关,具有很强的技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1203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366760.9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流消能的全衬砌泥石流排导槽及其施工方法和应用。所述排导槽包括全衬砌的排导槽底板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在排导槽中部的底板上设有若干呈梅花型布置的消能墩;消能墩高度hd为排导槽深度H的1/10‑1/5,且满足消能墩高度hd小于等于1m;消能墩的结构型式为正四棱台或圆台,消能墩的下底面面积大于上底面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能够分散泥石流对槽底的磨蚀,又能降低泥石流流速、减弱对槽底的冲刷破坏,达到延长排导槽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大幅降低排导槽后期的修复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5676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568281.5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E02B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及应用。所述设计方法首先确定排导槽纵比降、全衬砌底板的糙率系数,然后依据防治工程设计方案设定箱体消能段参数,将相关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排导槽综合糙率系数,再通过曼宁公式计算得到泥石流流速,最后将泥石流流速与排导槽允许不冲不淤流速进行对比,最终优化得到箱体消能段设计值。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排导槽纵比降、箱体消能段长度、箱体消能段宽度和装填块石平均直径等因素,并结合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特点,能够合理确定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排导槽综合糙率系数,进而能够实现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的合理优化设计,且设计方法简便有效,所需参数少。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516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17463.2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测量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测量运动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的方法存在不适用于野外流体表面场测量、任意角度拍摄影像测量、表面矢量流速场测量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测量方法。本方法利用光流算法实现在较大程度减少计算量的情况下获得像素级别的流动表面二维流速场图。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方法利用伪矩形图像透视投影变换方法,实现对从迎流体运动方向上任意角度捕捉流体运动影像进行图像分析与表面流速场测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流体图像透视投影变换计算方法。本发明方法原理可靠,计算过程科学简便,实施仪器简单,安装方便,测算结果精度高。尤其能够应用于泥石流表面二维流速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516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410617463.2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测量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测量运动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的方法存在不适用于野外流体表面场测量、任意角度拍摄影像测量、表面矢量流速场测量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表面二维流速场测量方法。本方法利用光流算法实现在较大程度减少计算量的情况下获得像素级别的流动表面二维流速场图。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方法利用伪矩形图像透视投影变换方法,实现对从迎流体运动方向上任意角度捕捉流体运动影像进行图像分析与表面流速场测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流体图像透视投影变换计算方法。本发明方法原理可靠,计算过程科学简便,实施仪器简单,安装方便,测算结果精度高。尤其能够应用于泥石流表面二维流速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57157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51692.1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C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堆积剖面空间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三维激光扫描的堆积剖面图像进行处理,图像二值化和分水岭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获取块石边界轮廓图;进而利用边界圈定点云数量,校正获取块石空间信息:利用点云分割算法分割剖面,将三维曲面坐标系转化成二维平面坐标系X-O-Y,把点云中所有的点都投射到二维剖面,把高度值转化灰度值;最后分割二维图像,通过已有的参数反推出石块的粒径和空间结构信息。本发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堆积剖面空间信息无损提取,实现堆积剖面块石几何信息、空间结构与组构、堆积层位与期次信息的提取及堆积规模的估算,用于支撑古灾害重建、地貌演化分析、堆积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选线与设计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47549.3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区域尺度下高势能泥石流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收集物源分布数据;确定物源敏感度评价因子;提取与高势能泥石流关联的特征参数;确定符合高势能泥石流得分的泥石流评分值得到高势能泥石流样本数据;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后的高势能泥石流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实时获取当前物源分布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参数;加载训练后的高势能泥石流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泥石流评分值作为高势能泥石流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高势能泥石流识别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区域尺度下的高势能泥石流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为降低泥石流灾害损失和泥石流防治等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72548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710606952.1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型消能板及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导槽,属于泥石流防治技术领域,翼型消能板为对称双翼型结构,其迎水面为圆弧面,背水面为斜坡,圆弧面与斜坡平滑相接;排导槽则主要由翼型消能板和设置在翼型消能板之间的消能球组成;消能球设置多个,构成若干个菱形体。本发明通翼型消能板和消能球组的组合结构对急流段对泥石流进行三次消能,改变泥石流流路,影响泥石流的稳定性;同时翼型消能板、消能球的存在加大了排导槽底部的粗糙率,极大的削弱泥石流的运动动能,实现泥石流在急流段减速、消能的效果,进而减弱泥石流对槽底的冲刷破坏程度,保证排导槽的安全使用,减小后期维护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