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9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868910.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高比例分布式电源并网接口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三相并网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并网点处的电网特征参量;基于所述电网特征参量调节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接口的并网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改造施工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责任明确、可靠性高,投资成本较低,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现场具体条件,与变压器有载调压、分布式新能源功率调节、配电网无功补偿等其他柔性调节手段结合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5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33280.0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提升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电源配置模型、建立攻击不确定性集合U、建立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模型C、通过NC&CG算法将模型C转化为三层问题模型和代入软件求解;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配置模型建立模块、攻击不确定性集合建立模块、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模型建立模块、模型简化与转换模块、模型计算和结果输出模块;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方法的步骤;本发明对配电网的投资策略和运行策略进行了合理的结合,有效的增加了配电网的抗风险能力。本发明搭建了系统平台和存储介质,使得提升方法可以更加流畅的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59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0933280.0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提升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电源配置模型、建立攻击不确定性集合U、建立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模型C、通过NC&CG算法将模型C转化为三层问题模型和代入软件求解;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配置模型建立模块、攻击不确定性集合建立模块、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模型建立模块、模型简化与转换模块、模型计算和结果输出模块;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配电网抗风险能力提升方法的步骤;本发明对配电网的投资策略和运行策略进行了合理的结合,有效的增加了配电网的抗风险能力。本发明搭建了系统平台和存储介质,使得提升方法可以更加流畅的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32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18566.2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有扰动,若有扰动则生成待消纳扰动序列,建立低压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调整控制目标;以实现控制目标且使得线损最小为目标建立低压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调整方案并进行优化求解;在求解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各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各台区的受限负荷最小和柔性系统负载均衡率均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低压台区调整方案并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柔性互联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案。本发明在降低持续性扰动对低压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造成影响的同时使运行控制过程中低压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中的柔性交互设备损耗最小、负载均衡率最优、各台区的受限负荷比例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93707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321702.4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洋 , 沈培锋 , 毕建刚 , 陈挺 , 高飞 , 姚建光 , 杨宁 , 鞠玲 , 李丽华 , 何天雨 , 韩帅 , 汤德宝 , 张博文 , 李勇 , 贾鹏飞 , 温蓓蓓 , 陈没 , 程阳 , 廖思卓 , 朱家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温度梯度异常诊断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包括:采集电力设备的可见光波段图像和红外波段图像;将所述可见光波段图像和红外波段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将所述融合图像分为目标设备的像素区域和非目标设备的像素区域,根据像素与温度值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目标设备的像素区域对应的温度矩阵;采用空间温度梯度分析所述温度矩阵,获得所述述温度矩阵对应的空间温度梯度分布,根据所述空间温度梯度分布,获取目标区域温度梯度异常的像素点;根据所述目标区域温度梯度异常的像素点,对所述电力设备的温度异常的位置进行空间定位。解决现有技术红外测温目标识别能力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00886.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背光探测器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制备方法,包括外延片,所述外延片的下端面溅射有N面电极层,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溅射有P面电极层,所述P面电极层包括有源区电极和背光探测区电极;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按预设角度设有脊波导,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还沿其宽度方向设有隔离槽形成隔离区,所述有源区电极位于所述隔离槽的一侧形成有源区,所述背光探测区位于隔离槽的另一侧形成背光探测区,且在所述有源区与隔离区之间还具有无源吸收区;能够有效降低芯片后端反射率,抑制光反馈,改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纹波系数,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增加隔离槽时造成的后端反射率增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67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583833.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培锋 , 杨洋 , 陈挺 , 李丽华 , 姚建光 , 杨宁 , 鞠玲 , 尚文同 , 何天雨 , 高飞 , 汤德宝 , 贾鹏飞 , 李勇 , 张博文 , 翁蓓蓓 , 陈没 , 程阳 , 韩帅 , 廖思卓 , 朱家运 , 张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变电站的声光电协同巡检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虚拟变电设备进行语义化和对象化处理,获得变电设备数字模型;将声光电感知设备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标定,获得声光电虚拟感知模型;将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和声光电虚拟感知模型进行关联映射;将巡检设备的空间位置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定位,构建虚拟巡检设备模型;获取感知数据及巡检设备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变电设备数字模型进行配准融合;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异常点位的空间位置;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异常点位的空间位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协同任务控制信号并发送至实际变电站进行相应的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667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83833.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培锋 , 杨洋 , 陈挺 , 李丽华 , 姚建光 , 杨宁 , 鞠玲 , 尚文同 , 何天雨 , 高飞 , 汤德宝 , 贾鹏飞 , 李勇 , 张博文 , 翁蓓蓓 , 陈没 , 程阳 , 韩帅 , 廖思卓 , 朱家运 , 张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变电站的声光电协同巡检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虚拟变电设备进行语义化和对象化处理,获得变电设备数字模型;将声光电感知设备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标定,获得声光电虚拟感知模型;将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和声光电虚拟感知模型进行关联映射;将巡检设备的空间位置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定位,构建虚拟巡检设备模型;获取感知数据及巡检设备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变电设备数字模型进行配准融合;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异常点位的空间位置;在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异常点位的空间位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生成协同任务控制信号并发送至实际变电站进行相应的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351926.6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培锋 , 杨洋 , 陈挺 , 李丽华 , 姚建光 , 朱家运 , 鞠玲 , 杨宁 , 何天雨 , 高飞 , 汤德宝 , 贾鹏飞 , 李勇 , 张博文 , 温蓓蓓 , 陈没 , 程阳 , 韩帅 , 廖思卓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视频识别SF6气体泄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气体泄漏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变电站气体绝缘设备的气体易泄漏点位,并针对所述气体易泄漏点位拍摄红外视频;提取所述红外视频单帧画面的温度场,并将所述温度场转换为灰度场,并对单帧画面中邻近帧温度场对应的灰度场进行特征匹配,比较灰度场中除变电站气体绝缘设备外的灰度变化;根据所述灰度变化,识别变电站气体绝缘设备是否发生SF6气体泄漏。本发明通过采集变电站气体绝缘设备的红外视频来判断SF6气体泄漏,高精度、高效率地实现了气体绝缘设备SF6气体泄漏主动检测,提高了变电站运维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加了状态感知和缺陷预警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500886.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背光探测器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制备方法,包括外延片,所述外延片的下端面溅射有N面电极层,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溅射有P面电极层,所述P面电极层包括有源区电极和背光探测区电极;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按预设角度设有脊波导,所述外延片的上端面还沿其宽度方向设有隔离槽形成隔离区,所述有源区电极位于所述隔离槽的一侧形成有源区,所述背光探测区位于隔离槽的另一侧形成背光探测区,且在所述有源区与隔离区之间还具有无源吸收区;能够有效降低芯片后端反射率,抑制光反馈,改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纹波系数,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增加隔离槽时造成的后端反射率增大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