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燃烧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4648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410066110.4

    申请日:2004-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燃烧装置,包括排气歧管、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排气歧管法兰面上设有空气槽,在气缸盖上安装有空气泵,气缸盖内设有空气流入孔,气缸盖内每个排气门后设有空气流出孔,空气泵与气缸盖内空气流入孔连通,气缸盖内空气流入孔与排气歧管法兰面内的空气槽连通,法兰面内的空气槽与气缸盖内每个排气门后的空气流出孔连通,上述的法兰面上的空气槽在靠近空气流出孔处的那一段比中间的设计的窄。本发明由于在排气歧管上设有空气槽,空气泵补充进来的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槽到达气缸盖上的孔压到气缸盖内的排气门后。新鲜空气导入发动机排气门后,使发动机在怠速时没能完全燃烧的CO和HC等进一步燃烧生成CO2和H2O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怠速排放。

    一种柴油机气缸体水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1461114U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20132885.5

    申请日:2009-06-18

    Inventor: 郭强 吕碧波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汽缸体水套结构,它包括设置在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由水套后端、水套前端、进气侧水套和排气侧水套合围成的环形缸体水套,所述的进气侧水套上有水泵供水孔、供水过渡区域及一组进气侧缸盖上水孔,所述的排气侧水套上有一组排气侧缸盖上水孔、一组排气侧鼻梁区;其特征在于:在排气侧鼻梁区设置鼻梁区缸盖上水孔,所述的鼻梁区缸盖上水孔通过鼻梁区斜水管与进气侧水套贯通。在排气侧鼻梁区设置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取水口。所述的排气侧缸盖上水孔多于进气侧缸盖上水孔。由于采用包括供水孔、鼻梁区处缸盖上水孔及单排直线斜水管,强化了排气侧鼻梁区的冷却。在排气侧冷却液流动的迟滞区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取水口,布置取水口与消除迟滞区一举两得。

    一种多缸发动机缸体水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1539318U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920216972.9

    申请日:2009-09-28

    Inventor: 黄先宝 郭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缸发动机缸体水套结构,主要包括缸体水套、缸体水套进气侧和缸体水套排气侧,在所述缸体水套上设有复数个缸体鼻梁区,所述两个相对而设的缸体鼻梁区之间通过斜水孔连通。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各个缸体鼻梁区之间设有不同形状的斜水孔连通,使进、排气两侧的冷却液相互贯穿,以改善换热系数小的局部区域的热交换。这样使得在不改变缸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在各缸之间增加了冷却水道,改善了冷却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