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红镰刀菌病毒FiHV1-XJ18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78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162767.3

    申请日:2023-02-22

    IPC分类号: C12N7/00 A01N63/40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红镰刀菌病毒FiHV1‑XJ18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红镰刀菌病毒FiHV1‑XJ18,所述病毒可以明显影响变红镰刀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菌落形态,显著抑制菌丝生长,降低分生孢子产量和生物量,以此减弱变红镰刀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可将其用于防治由变红镰刀菌或香蕉枯萎病菌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本发明不仅丰富了真菌病毒的多样性,同时为由变红镰刀菌或香蕉枯萎病菌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物防治资源,有利于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生态友好无污染的优点。

    一种改进果蔬水预冷温度监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017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0310852.9

    申请日:2018-04-09

    IPC分类号: G01K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果蔬水预冷温度监测的方法。根据果蔬类型和预冷水温匹配果蔬预冷降温模型,由果蔬初始温度得到果蔬预冷到终止温度所需时间,同时利用果蔬预冷降温模型预测在一定时间后的果蔬温度,在一定时间后检测预冷水温,当水温和前期水温之差大于X时,根据预冷水温重新匹配果蔬预冷降温模型,并由预测果肉温度重新得到果蔬预冷到终止温度所需时间,直到预冷所需时间为零时停止预冷。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不同果蔬和不同初始温度有较好适应性,当预冷水温发生变化及时修正预冷时间,降低对水温稳定的严格要求,不需对果蔬温度实时监测,减少水温波动和温度检测不准而导致的果蔬预冷不充分和过冷现象,提高果蔬预冷效果。

    一种智能油箱防加油管拉断决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1543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52840.X

    申请日:2016-09-26

    IPC分类号: B60K15/03 B60Q9/00 B60T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油箱防加油管拉断决策装置,包括传感器、信息采集装置、监控装置、信息发送装置和决策装置;所述传感器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将数据信息传输至终端实时显示装置以显示实时信息;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决策装置;所述决策装置发出语音提示或中断动力传输,防止加油管拉断。本发明通过在加油过程中精确监控液体流量变化并清晰提醒驾驶员加油信息及加油完成油枪未拔前做出提醒,在车轮运动时做出决策强制断开传动部件、紧急制动,从而实现油管拉断前事先决策,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一种可使汽车自由移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2828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54816.7

    申请日:2016-10-27

    IPC分类号: B62D57/028 B60S9/20

    CPC分类号: B62D57/028 B60S9/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汽车自由移动装置,包括有传动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支撑移动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为X型升降架结构,其顶端与车身底部固定,其底端与支撑移动机构连接,由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撑移动机构包括支撑平台和移动脚轮,移动脚轮固定在支撑平台底部的四个角处,该移动脚轮为万向轮,根据汽车受到的力不同,可使得汽车朝着力的方向运动。本发明采用液压机构,全自动化程度高,并且采用液压稳定性好,出现故障概率小,效率高;车辆小幅度移动只需人力推动,无需燃料,环保节能。

    一种用于真菌病毒侵染性克隆的载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09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3694.5

    申请日:2024-0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真菌病毒侵染性克隆的载体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在载体中插入依次由驱动真菌DNA转录的启动子、能够特异切割真核生物中mRNA的核酶和终止真菌DNA转录的终止子组成的元件,构建得到了一种用于真菌病毒侵染性克隆的载体。利用本发明所述载体能够保证病毒的3’末端被准确地切割,保证被克隆病毒序列的准确性,最快在四天内即可完成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且侵染性克隆重组质粒构建过程中无需酶切后连接等步骤,利用同源重组即可完成,过程中也不会引入酶切位点等额外序列,不会破坏病毒侵染性克隆的侵染活性,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