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麦角硫因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3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01818.0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康曦月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麦角硫因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因工程菌是以大肠杆菌为宿主,异源表达了里氏木霉来源的Tregt1基因和Tregt2基因,并在Tregt1基因前添加DsbA标签基因或GST标签基因,以及在Tregt2基因C端截短5个氨基酸或6个氨基酸。重组菌株E17和E18在摇瓶发酵72h的产量分别达到193.40mg/L和201.27mg/L,与E1相比,分别提高了186%和198%。重组菌株E20进行5L发酵罐发酵生产,80h产量达到2331.58mg/L。

    一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原核体系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205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99620.5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崔优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原核体系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的基因序列拼接在His‑Linker‑GB1基因序列的3’末端,插入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到原核感受态细胞中,以可溶的形式在胞内高表达,最后表达后的His‑Linker‑GB1‑BMP融合蛋白无需进行包涵体复性,通过一步金属螯合层析(吸附‑洗脱模式)即可获得高纯度融合蛋白,由于GB1标签分子量小,几乎不会对rhBMP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避免了传统大肠杆菌体系表达rhBMP形成包涵体、以无结构、无活性的包涵体形式表达,避免下游进行rhBMP蛋白复性的工序,操作简便,适合规模化放大,具有周期短、纯度高、工艺稳定等特点。

    一种辅助全细胞转化合成L-天冬酰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006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746696.8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许景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全细胞转化合成L‑天冬酰胺的方法,本发明利用Ⅲ类多聚磷酸激酶2构建了单酶转化AMP再生ATP的系统,并将其应用于L‑天冬酰胺的生物合成。将来自Deinococcus ficus的Ⅲ类PPK2在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表达,酶活力为13.19U·mL‑1。以E.coli Rosetta(DE3)/pET21a‑DfiPPK2‑Ⅲ和B.subtilis WB600/pMA5‑LsaAS‑A全细胞为催化剂催化L‑Asp合成L‑Asn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显示两种重组菌湿细胞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并通过两次补料终浓度为60mmol·L‑1的六偏磷酸钠,L‑Asn的得率到达90.15%,比直接添加180mmol·L‑1的六偏磷酸钠高80%。

    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9982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31087.4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王曾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来源于微生物Exiguobacterium sibiricum的NADH依赖型亮氨酸脱氢酶(LeuDH)作为亲本,基于定点突变技术对酶结构进行改造,通过半理性设计的方法获得了催化活性提高的突变体K77S/N270L/L52S和K77S/N270L/T143C。相对于亲本无法催化戊酮,该突变体酶在25℃孵育条件下,对戊酮体现催化活性。本发明所述突变体使得难以催化的戊酮底物展现催化活性,具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数据库基因挖掘方法获得的亮氨酸脱氢酶

    公开(公告)号:CN109321538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045073.7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朱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基因挖掘方法获得的亮氨酸脱氢酶,所述亮氨酸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述亮氨酸脱氢酶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本发明运用基因工程手段以pET-28a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并通过进一步筛选获得亮氨酸脱氢酶,该酶具有酶活较高,底物耐受性较好,热稳定性较高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能够有效延长半衰期,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三孢布拉霉负菌crgA基因及其克隆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09954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24829.0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37 C12N15/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负菌crgA基因、基因克隆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三孢布拉霉正菌的crgA基因序列设计四对引物对成功克隆出三孢布拉霉负菌的crgA基因,并将两者的crgA基因进行了同源比对分析。而后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在表型特征、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类胡萝卜素合成水平等方面将基因敲除株与野生株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显示了该基因在三孢布拉霉中起到负调控因子的作用。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出三孢布拉霉负菌中的crgA基因,将有助于解析其在三孢布拉霉生产类胡萝卜素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的产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高活性和高浓度底物耐受性的天冬酰胺合成酶A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483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69530.7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贾长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和高浓度底物耐受性的天冬酰胺合成酶A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天冬酰胺合成酶A突变体是将来源于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的天冬酰胺合成酶A氨基酸序列的第5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71位的组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100位的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110位的组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214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218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甘氨酸获得。本发明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进行分子改造,获得了高酶活以及较高底物耐受性的天冬酰胺合成酶突变体催化剂,该突变体能够生物催化生成L‑天冬酰胺。

    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组合突变体及其在生产L-叔亮氨酸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747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30002.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鲁佳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组合突变体及其在生产L‑叔亮氨酸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通过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亮氨酸脱氢酶的第123位谷氨酸、第125位缬氨酸及第143位苏氨酸分别突变为缬氨酸、蛋氨酸及半胱氨酸得到,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催化活性提高,相对于野生型,突变体酶的酶活提高了206%。在600mM浓度的三甲基丙酮酸的条件下,反应14h后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

    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在生产L-2-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644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116744.0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在生产L‑2‑氨基丁酸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通过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亮氨酸脱氢酶的第125位缬氨酸突变为蛋氨酸得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的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催化活性提高,相对于野生型,突变体酶的酶活提高了55%。在300mM浓度的2‑羰基丁酸钠的条件下,反应6h后转化率可达到94%以上。

    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9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12492.1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罗玮 杨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苏氨酸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酵培养之前,将大肠杆菌活化后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温度为35‑37℃,pH为6.8‑7.2,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20‑40g/L葡萄糖,5‑15g/L硫酸铵,0.3‑1g/L甜菜碱盐酸盐,0.5‑1g/L MgSO4,0.5‑1g/L KCl,0.01‑0.1g/LMnSO4·H2O,0.01‑0.1g/L FeSO4·7H2O,9.8‑14.8g/L H3PO4。本发明通过对代谢途径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对大肠杆菌生产L‑苏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相对于优化前产量提高了82%,且副产物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