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539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3954.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51/00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4B24/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蒸养预制混凝土构件用早强型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早强型外加剂为一种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单体、不饱和羧酸单体、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该壳聚糖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100~150kDa,PDI为2~3。该壳聚糖类聚合物以羧甲基壳聚糖为主链,侧链接枝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主链及侧链上分布的羧基基团形成双重吸附位点,充分发挥其减水作用。羧甲基壳聚糖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效应及其功能性官能团,诱导水化产物,构筑局部塑化区,显著提升加快水化进程。通过减水和早强双重功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加速预制混凝土构件早期强度的增长,达到缩短工期和免蒸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040101.1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孔结构参数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孔结构参数表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混凝土孔径分布数据,将其孔径区间长度L按照二阶缩尺法划分为等间距ε的区间集合,获得的区间数量为N(ε),N(ε)=2K,幂值k选值为[0,10];(2)对每组孔径划分区间i,通过获取的孔径分布数据vi计算获取一个度量值pi(ε)(3)引入函数Dq来定义混凝土局部孔径分布特征。D1为分散指数;H为连通指数;D0‑D10为大孔分布均质指数;D‑10‑D0为小孔分布均质指数。本申请可以解决混凝土孔径分布的内部奇异性以及均质性表征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533954.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51/00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4B24/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蒸养预制混凝土构件用早强型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早强型外加剂为一种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单体、不饱和羧酸单体、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该壳聚糖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100~150kDa,PDI为2~3。该壳聚糖类聚合物以羧甲基壳聚糖为主链,侧链接枝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主链及侧链上分布的羧基基团形成双重吸附位点,充分发挥其减水作用。羧甲基壳聚糖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效应及其功能性官能团,诱导水化产物,构筑局部塑化区,显著提升加快水化进程。通过减水和早强双重功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加速预制混凝土构件早期强度的增长,达到缩短工期和免蒸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1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505765.5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东南大学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超长隧道铺装层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该施工裂缝控制方法包括:隧道底板预处理步骤;铺装层混凝土控制步骤,包括铺装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入模温度控制;铺装层混凝土防扰动步骤;以及铺装层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处理步骤。本发明提供的该超长隧道铺装层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从铺装层混凝土材料、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可有效解决铺装层混凝土因收缩、受扰动而出现的开裂问题。基于该施工裂缝控制方法施工时,在一次性浇筑长度超过60m的条件下仍可实现铺装层混凝土无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9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522878.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东南大学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5/00 ,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明挖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抗裂施工方法,其包括浇筑长度划分步骤、抗裂混凝土的制备及入模温度控制步骤、以及施工工艺控制步骤。本发明针对明挖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主要矛盾,从控制抗裂混凝土的温度(抗裂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入模温度、最大温升、里表温差、中心温降速率、拆模或拆除外保温措施温差)和收缩变形(抗裂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和28d变形)两个方面,提出了抗裂性控制指标及实施方案,针对不同部位的主体结构形成了定制化成套技术方案,控制指标明确,普适性强,施工简单,可有效抑制贯穿性收缩裂缝,解决渗漏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9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522878.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东南大学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5/00 ,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明挖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抗裂施工方法,其包括浇筑长度划分步骤、抗裂混凝土的制备及入模温度控制步骤、以及施工工艺控制步骤。本发明针对明挖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主要矛盾,从控制抗裂混凝土的温度(抗裂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入模温度、最大温升、里表温差、中心温降速率、拆模或拆除外保温措施温差)和收缩变形(抗裂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和28d变形)两个方面,提出了抗裂性控制指标及实施方案,针对不同部位的主体结构形成了定制化成套技术方案,控制指标明确,普适性强,施工简单,可有效抑制贯穿性收缩裂缝,解决渗漏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9669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228457.9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洞外地面景物亮度模型构建方法,以太阳辐射照度为自变量且以地面景物平均亮度为因变量构建模型,其构建的模型能实时准确检测地面景物亮度,为隧道内照明准确控制提供依据;还涉及两种应用所述模型构建方法的获取隧道洞外地面景物平均亮度实时值的方法,能准确获取隧道洞外地面景物平均亮度实时值;还涉及一种应用所述隧道洞外地面景物平均亮度实时值的方法的隧道洞外亮度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隧道洞外亮度,为控制隧道内照明提供依据;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隧道洞外亮度计算方法的隧道洞内照明控制系统,以及一种隧道洞内照明控制方法,能依据隧道洞外亮度,精准控制隧道内照明。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64769.7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7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隧道盾构掘进开挖面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开挖面的监测数据并修正监测数据;模拟不同工况下开挖面的稳定性,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点;识别开挖面的地质结构特征,结合声波数据中的声波速度评估开挖面的稳定性;结合评估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开挖面的稳定性;基于模拟、声波及指标评估的结果计算开挖面的综合风险得分,并根据综合风险得分确定开挖面的风险等级。本发明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响应开挖面的变化,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供更准确、实时的稳定性评估,有助于提高水下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0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6330.2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8 , H04N7/18 , H04N23/90 , G06F30/27 , G06F30/13 , G06T17/10 , G06V20/52 , G06V20/64 , G06V1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和AI识别的长距离水下隧道监控设备布置方法,包括:逆向建立长距离水下隧道的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至三维设计模型软件中,形成空间三维模型;根据AI识别成像所需范围调整空间三维模型视角高度及视角范围,输出当前的监控画面的成像信息和视点高度信息;根据成像信息及AI识别有效范围选择对应的监控摄像头,确定监控摄像头的安装间距,进行长距离水下隧道的监控设备布置。本发明通过BIM技术,在满足AI识别有效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监控设备的合理化布置,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及模拟化的特点对隧道内的摄像头进行合理的布置,减少了所需监控设备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做到了隧道内安全的精细化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0913.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F17/10 , G06N3/092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DPG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在考虑电网运行特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电氢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基础上,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电储能、氢储能运行成本、电网运行成本等指标,提出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DDPG算法,求解无模型的自适应优化问题,从而得到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在电网、氢网、储能、新能源、负荷之间实现能量的有机协调流动,为提高电氢耦合系统运行效益、解决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推动电氢综合能源耦合提供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