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2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65930.4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渣母岩中云母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涉及云母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环境下,利用照相机对待检测样品进行拍照;S2、对照相机拍照获得照片进行背景去噪;S3、标记和统计照片中的反光点,计算得到待检测样品中云母的反光率,利用反光率回归方程求得云母的含量。本发明所测量的云母含量的相对误差大约在5.227%,其检测准确度高达90%以上,证明反光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工程上对云母含量检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24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65009.3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T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数据的三维渲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快速三维地形渲染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极坐标系下的雷达图像数据,并且将雷达图像数据分为若干区块;将区块化的雷达图像数据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并将直角坐标系下的区块化的雷达图像数据投影到三维地形模型中,得到区块化的三维雷达数据;获取观察者位置以及观察者的视线范围;将观察者的视线范围内的区块化的三维雷达数据进行渲染,得到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三维地形渲染图。本发明以用户视角与场景的关系为出发点,只选择用户视角范围内的雷达图像数据进行渲染,而不是全部渲染,大幅度降低了渲染处理的数据量,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65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37222.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6/2455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分布式数据库集群扩展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用户的节点扩展请求,节点拓展请求包括:监测数据的类型与频率;获取多个从节点的状态参数;根据状态参数对多个从节点进行评估,将分值最高的n个从节点推荐给用户;获取用户选择的n个从节点,根据用户选择的n个从节点进行分布式数据库集群的自动扩展。本发明通过在用户的每一次节点扩展请求中,对集群中各从节点性能的状态参数进行实时评价、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从节点供用户进行参考,辅助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在用户进行节点选择后,通过在预置在系统中的配置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分布式数据库集群进行节点的自动扩展,无需进行复杂的人工文件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19895.1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orm的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开源流计算storm框架为每个监测点的每个传感器数据提供并行的子计算模块,在每个子计算模块中实现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ETL处理,实现对不同监测点的多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并行预处理,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高数据清洗质量;有效解决传统方法串行处理执行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监测大数据的处理需求的问题,能够满足铁路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预处理的实时性、时效性、高精度等要求,适用于复杂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实时分析与预警应用场景;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storm的ELT处理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存在多个工程监测点、多种监测数据的复杂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64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63633.6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19/527 , H04N19/58 , H04N19/146 , H04N19/21 , H04N19/60 , G06N3/0464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压缩和时序分析的图像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S1:发送端对传输的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视频帧;S2:利用CNN和基于Transformer的分层注意力模型对所述视频帧进行特征提取;S3:通过局部运动补偿和全局运动补偿对视频帧之间的信息进行建模,获取多尺度信息,对所述多尺度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压缩后的视频数据;S4:通过建立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选择时机将所述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发送至视频接收方,所述接收方利用和发送端压缩时相同的神经网络参数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恢复。本发明的方法利用传输视频更小的数据量及发送时动态适应网络变化的方案,实现图像数据的高效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4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83307.9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勇 , 裴起帆 , 陈伟志 , 潘兆马 , 琚诚可 , 杨森 , 杨学锋 , 余浩伟 , 梅豪 , 周林峰 , 邹文露 , 刘孜学 , 高柏松 , 汪峥 , 谢联莲 , 范琪 , 谭冠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滑坡震后损伤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属于抗滑桩长期服役性能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在抗滑桩的主筋受拉侧沿桩身方向布设加速度传感器,待地震振动加速度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后,实时上传所述地震振动加速度数据;提取待监测抗滑桩相关参数,建立抗滑桩无损伤数值计算模型,加载多种振动荷载,输出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比率偏差;对获取的时域数据经过多层分解后,得到子频带时域数据,利用小波包分解系数获得每个子频带的能量谱,最后计算桩身子频带能量比变化率偏差;与所述能量比率偏差进行对比,识别出抗滑桩震后损伤位置并评估桩体损伤程度。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并且不会对抗滑桩的结构本身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9271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02435.1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领域,特别是一种桥梁加速度传感器动位移实时解算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实时解算方法通过对桥梁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待分析数据依次进行滤波处理、直流分量处理后,再通过时域二次积分法进行实时解算,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移初始数据点和完整速度序列。从而克服了目前所存在的误差累积、初始值误差大的问题。与传统的加速度二次积分方法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桥梁加速度传感器动位移方法更加精确和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945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22399.8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类型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传感器、主控芯片、终端节点和汇聚节点;所述主控芯片控制终端节点采集传感器数据上传至所述汇聚节点,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汇聚节点对所述传感器数据汇总后上传至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存储与解析;所述传感器数据由若干个数字量传感器和若干个模拟量传感器采集。该系统实际运行中,通过MCU控制硬件通道切换,完成接入通道与传感器类型相匹配。从而实现了对艰险复杂山区灾害实时在线远程监测,确保沿线铁路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62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519895.1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orm的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开源流计算storm框架为每个监测点的每个传感器数据提供并行的子计算模块,在每个子计算模块中实现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ETL处理,实现对不同监测点的多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并行预处理,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高数据清洗质量;有效解决传统方法串行处理执行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监测大数据的处理需求的问题,能够满足铁路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预处理的实时性、时效性、高精度等要求,适用于复杂铁路地质灾害监测大数据实时分析与预警应用场景;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storm的ELT处理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存在多个工程监测点、多种监测数据的复杂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265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52398.9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地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视距车地通信装置和方法。一种超视距车地通信装置,包括数据收发模块和轨道监测装置;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地面部分装置和车载部分装置;轨道监测装置传输列车轨道数据至所述地面部分装置;地面部分装置通过与车载部分装置连接的无线传输通道,将列车轨道数据传输至车载部分装置;车载部分装置将列车轨道数据传输至终端显示。本发明在轨道监测装置监测到列车轨道上存在人或物的侵入时,将列车轨道数据传输至地面部分装置存储,在列车到达危险路段之前提前通过车载部分装置与地面部分装置建立无线传输通道,获取超视距外的列车轨道状况,辅助高速列车安全行驶,保障行车安全,并且数据传输更加及时和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