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钻吊一体作业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090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62783.2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钻吊一体作业车,包括:作业车底盘、基础臂组件、伸缩臂、变幅油缸、螺旋锚组件、吊钩和控制组件;基础臂组件底部与作业车底盘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其顶部与伸缩臂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变幅油缸与伸缩臂靠近基础臂组件的一端可伸缩连接,带动伸缩臂以其与基础臂组件连接端为圆心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螺旋锚组件设置于伸缩臂的中间位置,伸缩臂沿竖直方向转动时调整螺旋锚组件的钻地深度;吊钩固设于伸缩臂远离基础臂组件的一端底部;控制组件分别与变幅油缸和基础臂组件电连接,控制基础臂组件沿水平方向转动,并控制变幅油缸顶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一种车用爬梯和绝缘斗臂车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15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18239.9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电作业专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爬梯和绝缘斗臂车。车用爬梯包括固定梯段和活动梯段,固定梯段用于固定到车体上,活动梯段绕水平轴线铰接在固定梯段下端,车用爬梯还包括用于驱动活动梯段绕铰接轴线作翻转动作的翻转驱动机构,活动梯段在其活动行程内具有展开位和收起位,活动梯段具有踩踏结构,在活动梯段处于展开位时踩踏结构处于铰接轴线下侧,在活动梯段处于收起位时踩踏结构处于铰接轴线上侧。上下车时通过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梯段向下翻转至展开位,使活动梯段的踩踏结构离地较近,便于上下车;不使用时通过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梯段向上翻转至收起位,使车用爬梯离地较远,从而避免对车辆通过性造成影响。

    一种复合阻抗排气消声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7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60831.7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气流消音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阻抗排气消声器。本发明的复合阻抗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腔体,所述消声器腔体的一端设有进气管,另一端设有出气管,所述消声器腔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隔板,各所述隔板沿所述消声器腔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消声器腔体内部,将所述消声器腔体分隔成多个腔室,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腔室的内插管,内插管的内壁设有吸声材料,且吸声材料内部形成轴向贯通的气流通道。气流从消声器腔体进气口流入,在内插管的引导下流入截面收缩的气体流道,声波在流道内发生反射、干涉和折射的同时结合流道内多孔吸声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实现了高效的吸收噪音的效果。

    一种含折臂吊的电力多功能作业车

    公开(公告)号:CN1193899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62779.6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折臂吊的电力多功能作业车,包括:折臂吊固设于车头和多功能作业厢之间的底盘大梁上;折臂吊包括:承重底座、回转支承、大臂、中间臂、伸缩臂、大臂油缸、转动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承重底座固设于底盘大梁上,大臂通过回转支承与承重底座顶部转动连接,大臂、中间臂和伸缩臂依次连接,大臂油缸两端分别与大臂和中间臂连接;控制组件与回转支承和大臂油缸电连接,通过回转支承和大臂油缸带动折臂吊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动;控制组件还与转动检测组件电连接,通过转动检测组件获取大臂油缸的伸缩长度,当伸缩长度位于安全伸缩范围时,控制回转支承正常转动带动所述折臂吊动作,以规避车头和多功能作业厢。

    一种多功能架线作业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41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41268.6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专业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架线作业车,包括:车体、第一臂组件、第二臂组件、线缆组件和作业组件;第一驱动部件驱动转动部件转动;转动部件带动第一臂本体转动,第一臂本体通过转动带动第二臂组件转动;第二驱动部件驱动第二臂本体以第二臂本体与第一臂本体的连接处为原点进行转动,调节第二臂本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本发明通过第一臂组件和第二臂组件的联合作用,作业车能够实现大范围的空间覆盖。作业组件包括多种工作设备,可独立完成多种电力架线施工环节、能降低人力成本和车辆成本;线缆组件设置于车身中部位置上,便于作业过程中线缆的收纳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