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42648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92849.1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1/18 , C21D6/002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2211/005 , C21D2211/009 , C22C38/04 , C22C3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韧性重载铁路货车用高碳车轮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韧性重载铁路货车用高碳车轮钢,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C0.67-0.77%、Si 0.15-1.00%、Mn 0.60-0.90%、Als≤0.025%、P≤0.025%、S0.006-0.020%、V 0.005-0.015%、Cr 0.10-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经过电炉炼钢工序、LF炉精炼工序、RH真空处理工序、圆坯连铸工序、切锭热轧工序、热处理工序、加工、成品检测工序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高韧性重载铁路货车用高碳车轮钢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相比AAR-C车轮钢,在轮辋机械性能水平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提高车轮轮辋低温冲击韧性,从而有效增强了车轮低温下抗断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41866.8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及车轮、车轮生产方法和应用,成分:C0.67‑0.70%、Si 0.90‑1.00%、Mn 0.80‑0.90%、P≤0.015%、S 0.006‑0.015%、V 0.05‑0.15%、Cr 0.20‑0.30%、N 0.005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C、Mn、Si、Cr、V元素的合理调控,设计淬火加热温度公式、采用流量递增式淬火、恒流量淬火的热处理方法,获得理想的细珠光体+铁素体组织,不仅轮辋机械性能水平更高,有效提高了车轮耐磨性能,而且提高车轮韧性,增强了车轮抗热损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443611.8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75‑0.78%、Si 0.20‑0.40%、Mn 0.50‑0.70%、P≤0.015%、S≤0.015%、Ni 0.22‑0.24%、Nb 0.03‑0.07%、N 50‑8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可实现在提高硬度的同时,韧性、塑性不降低,相较C含量0.70‑0.75%的高碳钢车轮,本发明的车轮硬度可提高5‑8%,可稳定达到360HB以上,耐磨性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45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69484.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6 , C21D1/18 , C21D1/25 , C21D1/28 , C21D6/00 , C21D6/02 , C21D9/34 , B60B17/00 , B23P1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磨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成分为C:0.44~0.47%,Si:0.55~0.70%,Mn:0.45~0.60%,Cr:1.30~1.50%,Ni:0.20~0.30%,Mo:0.35~0.45%,V:0.065~0.10%,P≤0.010%,S≤0.008%,T[O]≤0.0010%,[N]:0.0050~0.0070%,Al:0.015~0.030%,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预备热处理+高温淬火+亚温淬火+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细密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近表面回火索氏体90%及以上,具有更优异的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和耐磨性,提高轮箍全寿命周期服役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443611.8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75‑0.78%、Si 0.20‑0.40%、Mn 0.50‑0.70%、P≤0.015%、S≤0.015%、Ni 0.22‑0.24%、Nb 0.03‑0.07%、N 50‑8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可实现在提高硬度的同时,韧性、塑性不降低,相较C含量0.70‑0.75%的高碳钢车轮,本发明的车轮硬度可提高5‑8%,可稳定达到360HB以上,耐磨性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410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91574.9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机车用渗碳从动齿轮毛坯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将渗碳齿轮钢毛坯在(Ac3‑30℃)‑Ac3范围进行亚温奥氏体化,形成低稳定性的奥氏体并保留部分未转变的铁素体,随后在珠光体转变孕育期短的温度区间进行等温处理时,低稳定性的奥氏体更快完成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带状组织因铁素体再分布而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显著缩短获得完全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所需热处理时间、同时改善带状组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55895.2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42 , C22C38/06 , C21D1/30 , C21D1/28 , C21D1/18 , C21D6/00 , C21D9/28 , F16C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00MPa级寒冷环境下服役的50t轴重货运车轴,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Si、Mn、Cr、Ni、Mo、Nb、V、Cu、Ca、La、[N]、Al;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及优异的低温韧性,表面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RfL≥450MPa,表面带有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RfE≥380MPa,‑40℃纵向冲击功KV2≥130J,‑40℃横向冲击功KV2≥110J,‑60℃纵向冲击功KV2≥110J,‑60℃横向冲击功KV2≥90J,‑80℃纵向冲击功KV2≥80J,‑80℃横向冲击功KV2≥60J,能够在‑60℃以上低温环境下运行的50t轴重货运车辆上进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24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918854.8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轴表面残余应力评价方法及检测装置,属于铁路车轴安全性评价技术领域,该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并标记测点位置,包括轴颈、轴身和轴座上对应截面周向成角度布置的多个测点;步骤2:确定所要测量的残余应力的方向,在轴颈、轴身处测量轴向残余应力,在轴座处测量轴向和周向残余应力;步骤3:使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检测轴颈、轴身和轴座上测点的残余应力;步骤4:将测得的残余应力值与评价要求对比,得出结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车轴表面残余应力规范性、连续性、稳定性测量,为车轴表面机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支撑,对生产现场质量监控与原因追溯提供帮助,进而可提升车轴服役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0723.4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铁路车轮的残余应力改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确定振动时效处理的振动参数,包括:不同踏面下深度的激振力、激振时间及激振频率,进而对车轮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基于振动时效的车残余应力改善方法提高车轮生产效率,而且振动时效处理车轮与传统淬火+回火工艺车轮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车轮残余应力,车轮火焰切割收缩值降低30%左右,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及接触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771281.5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蚀性弹性车轮用轮箍及其热处理工艺,成分C:0.39~0.43%,Si:0.20~0.40%,Mn:0.45~0.60%,Cr:1.20~1.40%,Ni:0.70~0.90%,Mo:0.35~0.45%,V:0.050~0.10%,Cu:0.30~0.50%,P≤0.010%,S≤0.008%,T[O]≤0.0010%,[N]:0.0050~0.0070%,Al:0.015~0.03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经过去应力回火和正火、亚温淬火、两相区淬火和中温回火的热处理,组织为细密回火索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具有高耐蚀、高耐磨性的弹性,提高轮箍全寿命周期服役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