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操作细胞探针运动控制的结构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9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49563.0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微操作细胞探针运动控制的结构和方法,本发明之装置包括设置在三轴机械臂输出端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R驱动轴以及T驱动轴,所述细胞探针安装在所述T驱动轴输出端,所述三轴机械臂以及所述驱动机构均电性连接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过对所述三轴机械臂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完成对细胞探针运动控制。本发明之方法包括:上电回零:将三轴机械臂以及驱动机构的电机绝对位置标记为零点;上位机控制:通过上位机完成控制三轴机械臂以及驱动机构的电机运动;手柄控制:通过霍尔摇杆产生的信号,经过处理,控制驱动机构对应的电机运动,最终完成对细胞探针运动控制:本发明采样臂精度更高。

    菌株培养用种子罐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953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390471.8

    申请日:2024-10-08

    Inventor: 刘飞 季永健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培养环境调控技术领域,提供菌株培养用种子罐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溶氧量信息,决策获取通气和搅拌参数区间;在区间内随机生成第一通气参数和第一搅拌参数,进行参数协调性分析,获得第一参数协调性信息;采集环境特征信息,进行环境协调性分析,获得第一环境协调性信息;生成第一气泡分布图像,进行菌株损伤和发酵体积影响分析,获得气泡协调性信息;根据各协调性信息,进行适应度评价并优化,获得最优通气和搅拌参数,进行环境调控。本申请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适应不同菌株培养和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导致菌株培养效率低下、菌株损伤率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菌株培养效率和质量,降低菌株损伤的效果。

    一种基于植物内生菌的混合菌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0712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394225.3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植物内生菌的混合菌剂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粘类芽孢杆菌与坚强芽孢杆菌,于活化培养基中培养,将活化后的两种芽孢杆菌单菌落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摇瓶中震荡培养,分别接入两种芽孢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当发酵监测到最大菌体浓度后,停止补料,调节通气、溶氧量以及转速,继续发酵,在两种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剂的发酵过程中,采集各时刻的混合菌剂图像以及发酵监测数据对发酵时间进行调整,将两类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液与载体及冻干保护剂混匀进行离心、沉淀、预冷、冻干操作,得到混合菌剂。本申请旨在对混合菌剂的发酵时间进行调整,提高混合菌剂的稳定性与抗逆性。

    一种细胞局部外环境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456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0956915.9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微操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微管制备方法及局部细胞外环境调控方法,其中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被吸持细胞外局部微环境的自动调控:使用通用注射器前端加热拉制出一根微型塑料导管,经持针器侧面开孔密封并深入玻璃微管前端,构建出一种独立双气路的复合型玻璃微管;在环境调整溶液中加入荧光物质,结合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通过对玻璃微管口的荧光强度反馈,调整活塞注射速度,实现被吸持细胞表面外部局部环境的自动调节。本发明通过制作双气路复合型玻璃微管,结合系统仿真建模结果和显微视觉反馈最终完成细胞局部外环境的自动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细胞局部外环境的调整过程平均耗时仅105s,调整成功率达95%。

    一种球形分段进料肠道仿生反应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336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31326.2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的属于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一种球形分段进料肠道仿生反应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仿生反应器包括罐体、仿生肠道装置、球形物料容器、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罐体上端,出料装置设置在罐体下端,仿生肠道装置核搅拌装置设置在罐体内部,所述仿生肠道装置一端连接进料装置,另一端连接出料装置;本发明设计肠道与反应器具体连接与执行方式,使得定量投加物料成为可能,排出来的物料能够方便收集和检测,并且能够减少纤维素物料浮渣问题;肠道结构与球形物料容器相配合,能够满足物料精准的水力停留时间,优化生化反应效率。

    一种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45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15571.1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方法,涉及有机物分离提取技术领域,包括:S1.玉米预处理;S2.酶解:S21.将玉米浆加入滚筒筛中,并使滚筒的下半部分浸入酶解混合液中;启动滚筒筛,使玉米物料在滚筒内翻滚,同时保持浸没在酶解混合液中;S22.定时抽取酶解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去除淀粉颗粒和其他杂质;S23.将离心后的澄清液体重新倒入滚筒筛中,循环进行酶解;S24.将酶解玉米浆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S3.提取与后处理;解决了玉米作为原料淀粉含量高导致的黏稠问题,酶解效率显著提高,SOD的活性得到有效保护,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该技术方案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酰胺的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018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13572.2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酰胺的发酵方法,属于谷氨酸棒杆菌发酵技术领域。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控谷氨酸的含量,谷氨酸含量过低时,通过调整补氨水或葡萄糖的方式,调整发酵液pH,从而调整谷氨酸的含量提升,谷氨酸含量提升至一定值后,再通过调整补氨水或葡萄糖的方式,调整发酵液的pH,促进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产量提高的同时,谷氨酸含量得以降低,再通过调整补氨水或葡萄糖的方式,调整pH,提升谷氨酸的含量,循环调整2~4次。本发明中的发酵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谷氨酰胺产量明显提升,糖酸转化率能超过40%,葡萄糖和氨水的添加量显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