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复位的磁流变旋转阻尼器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1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97876.2

    申请日:2024-08-12

    发明人: 梁燕玲 侯萍 黄恺

    摘要: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复位的磁流变旋转阻尼器及应用方法。该阻尼器包括在旋转轴上设置滑槽以及与滑槽连通的限位槽,在限位盘上设置与滑槽适配的凸台,一方面,限位盘通过凸台沿滑槽滑动至限位槽中;另一方面,结合在旋转轴上设置的限位台以及设置在旋转轴与固定盘之间的弹性件,当旋转轴转动至限位台与凸台接触时,旋转轴停止转动,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在复位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具有回弹力,驱使旋转轴复位。该应用方法一方面在阻尼减振作业中,实现对待减振部件的阻尼减振效果;另一方面实现旋转轴复位。

    带端子的阻尼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353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80084020.4

    申请日:2022-10-20

    发明人: 加藤幸一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在与杆的滑动方向交叉且朝向壳体外侧的方向上实现紧凑化的、带端子的阻尼装置。该带端子的阻尼装置(10)具有主体壳体(20)、杆(40)以及阻尼结构,杆(40)具有按压部(47),该按压部(47)根据杆(40)的滑动位置来按压第一端子(60)从而使第一端子(60)与第二端子(70)接触,第一端子(60)具有沿杆(4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61)、第一接触部以及被按压部(47)按压的承受部(62),第一端子(60)配置于主体壳体(20)的外侧,第二端子(70)具有沿杆(4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71)和第二接触部,第二端子(70)配置于主体壳体(20)的外侧且与第一端子(69)对置地配置。

    旋转式阻尼器
    3.
    发明公开
    旋转式阻尼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27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77193.1

    申请日:2024-02-08

    发明人: 王明祥 姬祖春

    IPC分类号: F16F9/12 F16F9/34 F16F9/32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旋转式阻尼器,旋转式阻尼器包括:壳体、叶片轴、分隔体和阀体,壳体具有空腔,空腔用于容纳黏性流体;叶片轴至少部分位于空腔内,叶片轴包括轴件和连接于轴件的叶片;分隔体连接于壳体,分隔体和叶片均位于壳体和轴件之间;分隔体或叶片具有内腔;壳体与轴件相对转动时,分隔体与叶片也相对转动,以挤压黏性流体,使黏性流体流动;阀体可活动地位于内腔内,并在流动的黏性流体推动下改变穿过具有内腔的分隔体或叶片的流体通路尺寸。本公开实施例的阻尼器不易受温度、作动次数的影响,获得的阻尼力更稳定,且阻尼器的零件数量少、成本较低。

    铰接式作业机械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013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80094375.2

    申请日:2020-0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式作业机械车辆(1),诸如铰接式运输车,其包括经由连接装置(4)枢转地连接的前部段(2)和后部段(3),该连接装置(4)被构造用以控制前部段(2)和后部段(3)之间的枢转角以用于车辆(1)的转向,该连接装置(4)还被构造成允许前部段(2)和后部段(3)围绕车辆(1)的纵向轴线(5)相对于彼此旋转。连接装置(4)包括旋转阻尼器装置(10,100),该旋转阻尼器装置(10,100)布置用以在车辆(1)的前部段(2)和后部段(3)之间传递受阻尼的相对旋转。

    输入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1226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80083120.9

    申请日:2018-12-20

    摘要: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10)不在旋转机构内设置布线,由此实现了简单的旋转机构的结构,并且能够在驱动轴方向上小型化,输入装置(10)具备:固定部(20);旋转体(50),其被固定部(20)支承为旋转自如;旋转检测部(30),其检测旋转体(20)的旋转角度;制动赋予部(60),其对旋转体(50)赋予制动力;转矩赋予部(40),其对旋转体(50)赋予驱动转矩;以及控制部(90),其控制制动赋予部(60)及转矩赋予部(40),制动赋予部(60)具有:磁粘性流体(64);制动赋予线圈(61),其对磁粘性流体(64)给予磁场;轴部(62),其制动转矩由于磁粘性流体(64)的粘度而变化;以及传递齿轮(63),其设置于轴部(62),并且与设置于旋转体(50)的齿轮(第一齿轮(51))啮合,轴部(62)在旋转体(50)的径向上位于旋转体(50)的外侧。

    一种粘滞旋转阻尼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08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41652.1

    申请日:2022-02-16

    发明人: 钱子凡 舒岳林

    IPC分类号: F16F9/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滞旋转阻尼器,包括阻尼器缸筒、安装法兰、旋转轴密封、旋转轴、旋转轴左滑套、左端盖、旋转轴垫片、旋转轴工作片、缸筒工作片、缸筒垫片、旋转轴右滑套、右端盖和右端头。本发明利用粘滞旋转阻尼器工作液的粘性及速度梯度等关系,在粘滞旋转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形成旋转轴工作片和缸筒工作片之间的相对转动,产生阻尼力矩,消耗外部装置的旋转能量,保证外部工作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粘滞旋转阻尼器,结构简单,充分保障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向离合器及带单向离合器的旋转阻尼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92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80038621.X

    申请日:2019-05-20

    IPC分类号: F16D41/02 F16D41/18 F16F9/12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小型化的单向离合器及带单向离合器的旋转阻尼器装置。滑动构件(30)的爪部(31)具有退避面(31a)和接合面(31b),当在齿轮构件(50)向一侧旋转时内齿(53)与退避面(31a)抵接时,滑动构件(30)在滑动方向滑动,爪部(31)从内齿(53)退避,齿轮构件(50)独立于转子轴(20)进行旋转,当在齿轮构件(50)向另一侧旋转时内齿(53)与接合面(31b)抵接时,内齿(53)与接合面(31b)接合,齿轮构件(50)与转子轴(20)一体地旋转。

    阻尼器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2592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80036319.3

    申请日:2020-04-02

    IPC分类号: F16F9/12 F16F9/14

    摘要: 阻尼器装置(10)具备:基体(20);转子(24),可旋转地支承于基体(20);盖体(22),与基体(20)一并划分出转子(24)的容纳室;以及粘性液体,填充于容纳室。基体(20)和盖体(22)在容纳室的径向外侧划分出粘性液体的积存室,对容纳室与积存室之间进行密封。积存室因积存室的径向外侧中的基体和盖体的密封而闭塞。

    单向缓冲机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4639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80022753.9

    申请日:2018-03-30

    发明人: 神保直人

    摘要: 提供一种单向缓冲机构,通过使齿轮与旋转式缓冲器适宜的啮合,能够使缓冲器正常的工作,由此能够减少回差。单向缓冲机构(1)具有:齿轮保持构件(30),其设置有与齿条(10)啮合的齿轮(20),且与齿条(10)相对移动;缓冲器保持构件(60),其设置有旋转式缓冲器(50),且与齿条(10)相对移动;该单向缓冲机构(1)在齿轮(20)与缓冲器齿轮(54)相啮合的制动状态和齿轮(20)与缓冲器齿轮(54)分离开的解除状态之间变化。

    阻尼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73762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80028360.9

    申请日:2018-05-18

    发明人: 村中诚

    IPC分类号: F16F9/12 F16D41/06 F16D41/066

    摘要: 本发明提供阻尼器,具备收纳阻尼介质的壳体以及能够在壳体内进行相对于壳体的相对旋转的转子。将旋转规定为一个方向的单向离合器与旋转轴能够在同轴上耦合。支承旋转轴的状态的单向离合器为第1输入对象,没有被单向离合器支承的状态的旋转轴为第2输入对象。耦合对象具备:第1耦合部,构成为能够与第1输入对象在同轴上耦合;以及第2耦合部,构成为能够与第2输入对象在同轴上耦合,与第1耦合部一体地旋转。分别具有第1耦合部与第1输入对象耦合的状态以及第2耦合部与第2输入对象耦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