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液阻尼结构、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4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70145.4

    申请日:2024-03-28

    IPC分类号: F16F9/53 F16F9/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流变液阻尼结构、装置及控制方法,该阻尼结构包括:磁流变液腔体设置有与磁流变液容器连通的第一进管和第一出管。液态金属管路具有沿磁流变液腔体的周向环绕的线圈部,线圈部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二进管和第二出管,第二进管和第二出管分别与液态金属容器连通。第一流控结构适于控制磁流变液从磁流变液容器通过第一进管充注磁流变液腔体,或,控制磁流变液从磁流变液腔体通过第一出管流入磁流变液容器。第二流控结构适于控制液态金属从液态金属容器通过第二进管充注液态金属管路,或,控制液态金属从液态金属管路通过第二出管流入液态金属容器。电控结构适于向液态金属管路中的液态金属提供电压。

    一种油液流通式双筒减振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6862.7

    申请日:2024-02-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液流通式双筒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导向套、贮油筒、出油接头、进油接头、活塞杆阀系和阀系,所述贮油筒的首端内部安装导向套,贮油筒的末端内部安装阀系,活塞杆通过导向套与贮油筒进行活动连接,活塞杆伸入贮油筒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杆阀系,贮油筒的外壁安装有出油接头和进油接头。本发明通过油液流通式双筒减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液不循环导致性能变差和散热面积有限导致内部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挤压油膜阻尼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89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06459.8

    申请日:2024-03-18

    IPC分类号: F16F9/32 F16F9/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油膜阻尼器,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阻尼器内圈、阻尼器外圈、半导体制冷片、油冷通道;所述油冷通道包括油冷通道内壳、油冷通道外壳,所述油冷通道内壳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所述油冷通道外壳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所述油冷通道内交错排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接触所述阻尼器外圈、热端接触所述油冷通道内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挤压油膜阻尼器维持较低温度,可以有效增加油膜粘度,抑制蒸汽穴的产生,增加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效果。

    一种具有降噪效果的汽车减震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7209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134874.1

    申请日:2023-09-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噪效果的汽车减震器,涉及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包括液压缸筒、缓震弹簧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活动卡接在液压缸筒顶端的中心处。本发明通过加热组件、温度调控环和空气流动环之间的配合作用来控制温度,当液压油的温度降低到正常工作温度以下时,温度调控环转动,使得加热组件的热量不会扩散到外部的环境之中,从而对液压缸筒内的液压油进行保温,当液压油的温度上升并超过正常工作温度时,温度调控环转动,温度调控环会挤压橡胶头,使得橡胶头带动活塞在安装圆槽的内部活动,进而带动空气流动环内侧气体流动,完成降温,避免减震器异常工作从而产生较大噪音,使得司机和乘客获得较好的驾驶体验。

    高承载性油气悬架机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89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07124.4

    申请日:2023-1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承载性油气悬架机构,涉及油气悬架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外缸体、活塞杆、活塞、凸型座、固定法兰的油气减震器、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通过输油组件与联动组件相连通,并通过联动组件与外部冷凝器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组件对外缸体进行冷却降温,通过第二散热组件对活塞杆102进行冷却降温,使得油气减震器在运行过程中,外缸体内部的油温与活塞杆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提高油气减震器的减震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另外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内部的冷却液循环动力来自于活塞杆,利用活塞杆的伸缩动力来实现冷却液循环流动,减少外部动力驱动件的设置,达到节能的效果。

    易于冷却降温的减震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74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89064.5

    申请日:2023-11-27

    发明人: 路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易于冷却降温的减震器,包括有缸体,缸体的内部沿其轴向滑动导向安装有活塞,活塞的内部呈空腔状,空腔内对称的布置有两个液压油输液板,两个液压油输液板均沿活塞的轴向分布,每个液压油输液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活塞后与缸体内部连通,并且液压油输液板的顶部通过活塞顶部的单向阀与缸体内部连通,两个液压油输液板的导通方向保持相反,缸体内部一侧的液压油通过活塞内部的单向阀、液压油输液板流入至另一侧,并且在流经液压油输液板的过程中与活塞内部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本发明提出的减震器工作时,液压油输液板在活塞内部完全被冷却液所包裹,冷却液直接与流动的液压油进行热交换,冷却降温效果更为突出。

    可有效保障柴油发电机稳定性的减震刹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41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52158.0

    申请日:2023-10-18

    发明人: 林文京

    摘要: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电机刹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有效保障柴油发电机稳定性的减震刹车系统,包括发电机箱及其内部安装的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箱的底部前后均设置有减震轮组,减震轮组包括一对同轴连接的车轮、与车轮中心轴套接的一对弹压板、悬置于弹压板上方的减震器;底座两侧方前后均设置有刹车组;刹车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底面的轮罩、与轮罩密封套接的一对轮刹以及伺服电缸。本发明通过利用一对轮刹包围车轮下半圈,直至一对轮刹汇聚触地而托起车轮并支撑于地上;通过经压座传递发电机箱的振幅到弹压板上,再带动活塞杆在减震管内伸缩运动,同时经过油孔的挤压而产生热量;热量再经散热套快速排散,即起到减震作用。

    一种汽车用装配式减震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5104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10826.6

    申请日:2023-09-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装配式减震器,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阻尼装置,所述上阻尼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两侧壁内套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框体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丝杆外等,在本发明中,下阻尼器正常情况下呈一排安装在车底,从而使汽车在转向时为汽车提供更好的支撑,从而汽车在转向时更加的稳定,避免车身侧到一边,提高了整体行驶性能,使驾驶者更容易掌控车辆,并提供更精准的操纵,根据不同的需求下阻尼器也可以呈一列安装在车底上,满足车主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一种汽车用装配式减震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510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210826.6

    申请日:2023-09-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装配式减震器,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阻尼装置,所述上阻尼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两侧壁内套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框体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丝杆外等,在本发明中,下阻尼器正常情况下呈一排安装在车底,从而使汽车在转向时为汽车提供更好的支撑,从而汽车在转向时更加的稳定,避免车身侧到一边,提高了整体行驶性能,使驾驶者更容易掌控车辆,并提供更精准的操纵,根据不同的需求下阻尼器也可以呈一列安装在车底上,满足车主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一种粘滞阻尼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2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1007947.0

    申请日:2023-08-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部是空腔;次动活塞杆,一端与第一套筒连接,另一端有开口;主动活塞杆,主动活塞杆在次动活塞杆开口处伸入次动活塞杆内部;两个第一环形限位器,两个第一环形限位器设置于主动活塞杆伸入次动活塞杆一端;环形阻尼,环形阻尼外环壁与次动活塞杆的内侧壁相贴;第二环形限位器,第二环形限位器设置于第一环形限位器与环形阻尼之间。本发明一种粘滞阻尼器中,设置第一套筒、主动活塞杆和次动活塞杆,逐层套设实现分级耗能,削减了第一套筒内部热量的产生,避免了爆缸风险,保证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