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三维虚拟仿真课件编制播放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938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81889.8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跨平台三维虚拟仿真课件编制播放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定义文件格式、目标文件位置以及标识方式;创建用户交互界面,接收用户通过操作所述用户交互界面配置生成的三维虚拟仿真文件和上传的资源文件,根据所述定义的文件格式、目标文件位置以及标识方式对所述三维虚拟仿真文件和上传的资源文件进行整理,并将所述整理的三维虚拟仿真文件和上传的资源文件打包生成课件文件;读取并解析所述课件文件,并根据播放平台的配置和用户选择的播放方式播放所述课件文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相同的培训内容课件只要制作一次,即可实现在不同配置的播放平台使用的目的。

    吊装装置、车厢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1981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437328.1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车厢及轨道车辆,吊装装置用于连接在车体下方的底架上,包括安装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至少一个固定杆,安装板用于连接车体,安装板上设有多个设备吊装孔;第一侧板竖直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端;第二侧板竖直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一体成型制备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装置质量上更加轻盈,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备避免了焊缝和接缝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且具有防尘、防火能力。

    一种轨道车辆用行李架及一种车厢

    公开(公告)号:CN1145902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029731.3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行李架及一种车厢,包括:行李架本体,用于与车辆侧墙固定;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辅助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侧墙一侧,照明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靠近侧墙一侧;在行李架本体的垂向方向上,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均位于行李架本体背离车辆座椅的一侧;辅助灯带和照明灯带均沿行李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行李架本体上集成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其中,照明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靠近侧墙一侧,以能够为处于边缘处的乘客提供照明,辅助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侧墙一侧,起到装饰的作用;行李架本体结构简单,在集成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时,相较于车辆顶板、行李架本体设计工程量低、改造成本低。

    玻璃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5247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92954.X

    申请日:2022-08-1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隔断、车厢及轨道车辆,玻璃隔断包括玻璃和显示器,显示器设置在两层透明的玻璃之间,显示器可以用来显示各种提醒信息以及广告等,不但提高了车厢内资源的利用率,而且透明的玻璃也增大了乘客的视野,提升了乘坐体验。显示器可以预先与两层玻璃进行装配,然后将玻璃隔断整个体装配至车厢中,维修过程也较为简单,直接拆装玻璃隔断即可,无需拆装内墙板,减少了维修工作量,也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成本。

    夹紧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0489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92292.X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紧装置,其包括:框架,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纵梁的后端的顶面和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第一压紧横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第二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第一反向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座;纵梁的前端设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压紧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座,该支撑座上滑设有可垂直于纵梁滑动的连接座;还包括,用于锁紧第一滑轨和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定位机构,用于锁紧第二滑轨和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锁紧第三滑轨和支撑座的第三定位机构,用于锁紧支撑座和连接座的第四定位机构。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司机室侧墙。

    一种轨道列车的制动供风系统及轨道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25372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1464524.8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的制动供风系统及轨道列车。制动供风系统,包括:列车管;总风管和列车管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截断塞门,设置在总风管和列车管之间的管路中;外部的机车是双管供风时,总风管用于与机车的总风管接口连接且第一截断塞门保持关闭,机车为总风管提供压缩空气,第一截断塞门截断总风管和列车管之间的管路;外部的机车是单管供风且第一截断塞门打开时,机车为列车管提供压缩空气,第一截断塞门导通列车管和总风管之间的管路使得列车管为总风管提供压缩空气。轨道列车,包括上述制动供风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通过气路控制箱实现双管供风转换到单管供风的方式,操作复杂,且导致制动供风系统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用铝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及列车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1957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74988.2

    申请日:2018-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铝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及列车车辆,该方法包括:在铝合金工件和不锈钢工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待焊区域上镀阻隔层;将铝合金工件的待焊区域和不锈钢工件的待焊区域装配为搭接接头的待焊组合体,且阻隔层位于铝合金工件的待焊区域和不锈钢工件的待焊区域之间;对待焊组合体进行焊接。这样在焊接时,铝合金工件的待焊区域和不锈钢工件的待焊区域之间就具有阻隔层,该阻隔层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可有效的阻隔铝合金工件中的Al和不锈钢工件中的Fe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由于铝合金和不锈钢的物理、化学等属性的差异,而在焊接接头处生成脆性较高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提升了焊接接头的质量。

    一种轨道车辆用行李架及一种车厢

    公开(公告)号:CN114590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029731.3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行李架及一种车厢,包括:行李架本体,用于与车辆侧墙固定;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辅助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侧墙一侧,照明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靠近侧墙一侧;在行李架本体的垂向方向上,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均位于行李架本体背离车辆座椅的一侧;辅助灯带和照明灯带均沿行李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行李架本体上集成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其中,照明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靠近侧墙一侧,以能够为处于边缘处的乘客提供照明,辅助灯带位于行李架本体远离侧墙一侧,起到装饰的作用;行李架本体结构简单,在集成照明灯带和辅助灯带时,相较于车辆顶板、行李架本体设计工程量低、改造成本低。

    夹紧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0489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492292.X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紧装置,其包括:框架,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纵梁的后端的顶面和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第一压紧横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第二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第一反向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座;纵梁的前端设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滑设有用于与压紧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座,该支撑座上滑设有可垂直于纵梁滑动的连接座;还包括,用于锁紧第一滑轨和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定位机构,用于锁紧第二滑轨和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锁紧第三滑轨和支撑座的第三定位机构,用于锁紧支撑座和连接座的第四定位机构。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司机室侧墙。

    一种轨道列车的制动供风系统及轨道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253728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64524.8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的制动供风系统及轨道列车。制动供风系统,包括:列车管;总风管和列车管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截断塞门,设置在总风管和列车管之间的管路中;外部的机车是双管供风时,总风管用于与机车的总风管接口连接且第一截断塞门保持关闭,机车为总风管提供压缩空气,第一截断塞门截断总风管和列车管之间的管路;外部的机车是单管供风且第一截断塞门打开时,机车为列车管提供压缩空气,第一截断塞门导通列车管和总风管之间的管路使得列车管为总风管提供压缩空气。轨道列车,包括上述制动供风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通过气路控制箱实现双管供风转换到单管供风的方式,操作复杂,且导致制动供风系统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