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中动态物料测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3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11110323.8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中动态物料测距方法,利用相机标定参数完成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校正;识别物料图像特征,通过对源图像特征和模板图像特征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对目标图像测距得到物料距离;同时将目标图像作为模板图像用于后续源图像匹配,匹配过程中模板图像采用迭代策略;利用匹配得到的结果实现模板图像持续更新;后续源图像都将通过模板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对其完成测距得到物料距离;采用solvepnp算法,通过与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相互配合,完成物料测距任务。通过特征识别、优化后的特征匹配和模板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同时结合测距算法,完成对物料距离的测量,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性及距离测量的准确度。

    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中动态物料测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317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10323.8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环境中动态物料测距方法,利用相机标定参数完成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校正;识别物料图像特征,通过对源图像特征和模板图像特征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对目标图像测距得到物料距离;同时将目标图像作为模板图像用于后续源图像匹配,匹配过程中模板图像采用迭代策略;利用匹配得到的结果实现模板图像持续更新;后续源图像都将通过模板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对其完成测距得到物料距离;采用solvepnp算法,通过与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相互配合,完成物料测距任务。通过特征识别、优化后的特征匹配和模板匹配得到目标图像,同时结合测距算法,完成对物料距离的测量,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性及距离测量的准确度。

    机器人外部主动重力补偿系统及仿真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76945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1119147.4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部主动重力补偿系统及仿真验证方法,包括重力补偿装置和重力补偿绳索,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施力端连接所述重力补偿伸缩的一端,所述重力补偿绳索的另一端与串联机器人的施力端连接,所述串联机器人的施力端同时连接末端负载。实现使用小负载机器人完成大负载任务。依据机器人与重力补偿装置结构,基于旋量理论建立运动学模型,使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具有被动关节的闭链机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仿真实验的直线运行轨迹,在动力学仿真环境Coppeliasim中模拟被动关节摩擦力与恒力矩重力补偿,在仿真中实现了使用小负载机器人完成大质量零部件的直线搬运动作,并研究了不同重力补偿力矩对机器人关节力矩的影响。

    机器人外部主动重力补偿系统及仿真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7694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19147.4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部主动重力补偿系统及仿真验证方法,包括重力补偿装置和重力补偿绳索,所述重力补偿装置的施力端连接所述重力补偿伸缩的一端,所述重力补偿绳索的另一端与串联机器人的施力端连接,所述串联机器人的施力端同时连接末端负载。实现使用小负载机器人完成大负载任务。依据机器人与重力补偿装置结构,基于旋量理论建立运动学模型,使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具有被动关节的闭链机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仿真实验的直线运行轨迹,在动力学仿真环境Coppeliasim中模拟被动关节摩擦力与恒力矩重力补偿,在仿真中实现了使用小负载机器人完成大质量零部件的直线搬运动作,并研究了不同重力补偿力矩对机器人关节力矩的影响。

    一种基于速度插值的惯量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398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1223470.6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惯量辨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插值的惯量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基于不同的输入速度波形利用不同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惯量辨识。判断输入速度波形为三角波或方波;当输入速度波形为三角波时,选择基于三角波输入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MRAS惯量辨识;当输入速度波形为方波时,选择基于方波输入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MRAS惯量辨识。本发明以三角波和方波作为输入速度信号进行惯量辨识时所得的结果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性改进的MRAS惯量辨识算法,提高了惯量辨识结果的精度。相比于MRAS的其他改进方案,本发明具有计算负担更小,更实用的特点。

    一种基于速度插值的惯量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398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23470.6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惯量辨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速度插值的惯量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基于不同的输入速度波形利用不同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惯量辨识。判断输入速度波形为三角波或方波;当输入速度波形为三角波时,选择基于三角波输入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MRAS惯量辨识;当输入速度波形为方波时,选择基于方波输入的改进MRAS惯量辨识算法进行MRAS惯量辨识。本发明以三角波和方波作为输入速度信号进行惯量辨识时所得的结果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性改进的MRAS惯量辨识算法,提高了惯量辨识结果的精度。相比于MRAS的其他改进方案,本发明具有计算负担更小,更实用的特点。

    基于扩张观测网络的电液伺服多参数在线并行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6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37466.2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扩张观测网络的电液伺服多参数在线并行辨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电液伺服系统信息建立电液伺服系统三阶状态空间模型;根据电液伺服系统三阶状态空间模型得到多个同步辨识参数扩展系统;基于多个同步辨识参数扩展系统得到扩张观测器网络,并通过扩张观测器网络对电液伺服系统多参数进行在线并行辨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线辨识方法没有考虑摩擦及外部扰动,这使得它们的估计精度不高,而本发明将扩张状态观测器应用于电液伺服系统参数辨识领域,确保了系统参数辨识过程对外界动态扰动与噪声的强大鲁棒能力,极大节约了多参数辨识的时间成本,为电液伺服的精确控制算法、动态扰动补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种多轴同步运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70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106553.5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网络PID的粗、精调的多轴同步运动控制方法,设计了同步控制单元,采用粗、精调的先后两级同步误差补偿策略,其中同步控制单元中的粗调子模块对转速同步误差直接进行补偿,具有快速调整的作用;而同步控制单元中的精调子模块采用单神经元网络PID的控制器,能够自适应调整PID三个参数,能有效改善多电机的动态运行的同步精度。本发明所述的多轴同步运动控制方法具有调整速度快、同步稳态误差小、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的优点,能实现多电机系统的快速稳定同步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及多目标最优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1383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19272.4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及多目标最优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包括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动态特性,构建调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为求解多目标控制问题,设计基于外部档案的多目标蝙蝠算法;采用多目标蝙蝠算法对二次型最优性能规范的权重矩阵进行优化;以二次型最优性能规范作为反馈控制增益的优化目标并求解满足最优性能的增益。相比传统的带有PI控制器的级联控制结构,本发明继承了状态反馈控制在动态响应性能和抗扰动能力方面的优势;更进一步地,基于多目标蝙蝠算法求解权重矩阵间接优化控制参数的整定策略,使得状态反馈控制能够使用多目标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不同性能偏好,具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范围。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三维位置测量仪器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19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96737.1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三维位置测量仪器与方法,该测量仪器包括精密球、非接触式R-test和三维移动平台,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包括X、Y、Z三个方向的移动平台,用于提供较大的测量范围;所述非接触式R-test包括三个方向的传感器,非接触式R-test在三维移动平台的带动下运动,用于在较小的范围内测量得到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精密球的三维位置。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测量仪器的零位位置;步骤二,测量工业机器人处于第m个位姿时的末端三维位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测量仪器精测精度低、测量范围受限的问题,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机器人的测量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