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快速救援方法
    9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17360.9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塌方快速救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钻设联络孔;在隧道关门区间与生命探测仪所探测到的人员具体位置之间采用钻机钻设出联络孔;联络孔钻设多个,形成联络通道,用于输送被困人员所急需的给养和药品;S2:救援通道开挖位置确定;根据隧道坍塌体长度、稳定程度和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大小与地表、其他通道的距离综合确定救援通道的开挖位置;S3:救援通道开挖施工;救援通道采用半框架式木支撑,其施工方法采用插板法施工;本方案采用就地取材,且材料容易获得,同时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快速,能有效的在最快时间内营救被困人员。

    一种简易桩板墙及施工方法
    9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492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43043.4

    申请日:2020-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道路坍塌后运用一种简易桩板墙快速抢通,适用于坍塌工程体量大、取土困难、内侧高陡或外侧不易回填的情况。所述简易桩板墙,就地取材木桩或者竹桩,依次设置在坍塌道路路基坡脚;再用捆扎装置将所有挡土桩依次捆扎将所述挡土桩和所述捆扎装置形成一个整体;在所述挡土桩朝向路基侧铺设一层高吸水树脂袋;再设置锚定桩在路基内侧;设置横向拉绳在挡土桩与锚定桩之间,将挡土桩与锚定桩拉紧;在所述挡土桩和路基内侧之间设置多层填土,每层填土之间加入2cm~5cm加强层;最后向填土上设置一层20cm~30cm的泥结碎石作为路面面层。这套简易桩板墙施工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推广使用。

    一种变形体岩层内限制桩基础水平位移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1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60976.2

    申请日:2020-05-27

    Inventor: 张生 袁松 王希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体岩层内限制桩基础水平位移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措施无法应对千枚岩地层造成桩基础水平位移的技术问题。该结构包括抗变形结构与缓冲结构,抗变形结构为设置于桩基础外周的锚入非变形体岩层内的环形结构,缓冲结构设置于桩基础与抗变形结构之间。本发明在变形体岩层范围内设置锚入非变形体岩层内的环形抗变形结构,在桩基础与环形抗变形结构之间设置缓冲结构,一方面通过抗变形结构防止变形体岩层位移直接对桩基础造成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通过缓冲结构对抗变形结构的位移进行缓冲,从而允许变形体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变形,有效的限制了变形体岩层内桩基础的水平位移。

    一种适用于隧道岩爆段的储能装置及动态开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4764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1620167.X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岩爆段的储能装置及动态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超前导洞地应力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明确开挖技术对地应力的整体影响,选取合适的开挖时间;通过分级设计开挖进尺半径和深度,随着开挖进尺的逐渐深入,每级开挖的半径随着开挖的深入逐渐增大,每级的进尺深度随着开挖的深入逐渐降低;到达开挖时间后,在隧道掌子面中心处进行超前开挖,并使用储能装置进行储能、注水和地应力检测;随着超前开挖进尺,逐渐向前推进储能装置。采用本方案,能逐级释放地应力,将中等及强烈岩爆分解为可控式持续性轻微岩爆,并利用储能装置,吸收并储存岩爆能量,并进行高压注水,可对中等及强烈岩爆段的围岩应力进行极大的释放。

    一种基于富水隧道的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20839.0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富水隧道的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针对富水隧道水资源浪费、氢能源储运难及隧道停电风险问题,方法包括水力发电房、制氢储能装置等,隧道内排水经汇集引入水力发电房发电,电能一部分用于制氢储能,一部分供隧道弱电;制氢装置储存氢气并可对外输送,还能为氢能源发电装置供能,其发的电供隧道强电;系统包含隧道、水力发电和制氢储能平台、排水通道、发电房、制氢装置等组件;本发明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解决氢能源储运难题,方便加氢和取氢;提供应急电源,降低停电风险,保障隧道安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