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17360.9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塌方快速救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钻设联络孔;在隧道关门区间与生命探测仪所探测到的人员具体位置之间采用钻机钻设出联络孔;联络孔钻设多个,形成联络通道,用于输送被困人员所急需的给养和药品;S2:救援通道开挖位置确定;根据隧道坍塌体长度、稳定程度和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大小与地表、其他通道的距离综合确定救援通道的开挖位置;S3:救援通道开挖施工;救援通道采用半框架式木支撑,其施工方法采用插板法施工;本方案采用就地取材,且材料容易获得,同时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快速,能有效的在最快时间内营救被困人员。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2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43043.4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道路坍塌后运用一种简易桩板墙快速抢通,适用于坍塌工程体量大、取土困难、内侧高陡或外侧不易回填的情况。所述简易桩板墙,就地取材木桩或者竹桩,依次设置在坍塌道路路基坡脚;再用捆扎装置将所有挡土桩依次捆扎将所述挡土桩和所述捆扎装置形成一个整体;在所述挡土桩朝向路基侧铺设一层高吸水树脂袋;再设置锚定桩在路基内侧;设置横向拉绳在挡土桩与锚定桩之间,将挡土桩与锚定桩拉紧;在所述挡土桩和路基内侧之间设置多层填土,每层填土之间加入2cm~5cm加强层;最后向填土上设置一层20cm~30cm的泥结碎石作为路面面层。这套简易桩板墙施工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60976.2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体岩层内限制桩基础水平位移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措施无法应对千枚岩地层造成桩基础水平位移的技术问题。该结构包括抗变形结构与缓冲结构,抗变形结构为设置于桩基础外周的锚入非变形体岩层内的环形结构,缓冲结构设置于桩基础与抗变形结构之间。本发明在变形体岩层范围内设置锚入非变形体岩层内的环形抗变形结构,在桩基础与环形抗变形结构之间设置缓冲结构,一方面通过抗变形结构防止变形体岩层位移直接对桩基础造成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通过缓冲结构对抗变形结构的位移进行缓冲,从而允许变形体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变形,有效的限制了变形体岩层内桩基础的水平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0836056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0146466.0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抢险救灾的装配式钢箱棚洞及施工方法,包括矩形框主体和缓冲铠甲,两端开口防护通道结构,在矩形框主体的底部框架内壁上铺设有供行人或车辆通行的底板,所述矩形框主体的顶部框架和靠山一侧的侧部框架外设有缓冲铠甲,所述矩形框主体的底部框架底侧上均布设有多根锚固在路基上的钢管桩。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横梁+立柱”钢棚洞所不能解决的几项关键问题,如适应性差、抗冲击能力差、对地基要求高、施工工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等,是一种全新的防护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70905.4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BM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TBM法掘进施工隧道的管片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确定围岩的最大弹塑性位移,计算围岩与管片相互作用时围岩产生的初始位移,获得支护结构位移,并获得豆粒石注浆体的变形量,获得围岩的弹塑性位移,确定支护结构支护力;判断计算支护力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迭代计算至输出最终支护结构支护力;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围岩‑盾体‑注浆‑管片相互作用,相较于其他计算方法对围岩压力计算更为准确,可以更好的进行山岭TBM法隧道管片设计,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9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38235.5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溶隧道风险智能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得多源耦合数据;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对处理后的多源耦合数据进行高维融合,重建探测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对探测区域进行地质风险等级分类,生成对应的风险分布图;生成动态风险评价指标,并在风险等级超出预设阈值时触发预警信号;本发明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高精度三维模型重建、风险等级分类及动态风险监测与预警等步骤,能够解决现有岩溶隧道施工中风险探测手段单一、评估精度不足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8235.5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溶隧道风险智能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得多源耦合数据;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对处理后的多源耦合数据进行高维融合,重建探测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对探测区域进行地质风险等级分类,生成对应的风险分布图;生成动态风险评价指标,并在风险等级超出预设阈值时触发预警信号;本发明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高精度三维模型重建、风险等级分类及动态风险监测与预警等步骤,能够解决现有岩溶隧道施工中风险探测手段单一、评估精度不足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4764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1620167.X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岩爆段的储能装置及动态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超前导洞地应力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明确开挖技术对地应力的整体影响,选取合适的开挖时间;通过分级设计开挖进尺半径和深度,随着开挖进尺的逐渐深入,每级开挖的半径随着开挖的深入逐渐增大,每级的进尺深度随着开挖的深入逐渐降低;到达开挖时间后,在隧道掌子面中心处进行超前开挖,并使用储能装置进行储能、注水和地应力检测;随着超前开挖进尺,逐渐向前推进储能装置。采用本方案,能逐级释放地应力,将中等及强烈岩爆分解为可控式持续性轻微岩爆,并利用储能装置,吸收并储存岩爆能量,并进行高压注水,可对中等及强烈岩爆段的围岩应力进行极大的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20839.0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富水隧道的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针对富水隧道水资源浪费、氢能源储运难及隧道停电风险问题,方法包括水力发电房、制氢储能装置等,隧道内排水经汇集引入水力发电房发电,电能一部分用于制氢储能,一部分供隧道弱电;制氢装置储存氢气并可对外输送,还能为氢能源发电装置供能,其发的电供隧道强电;系统包含隧道、水力发电和制氢储能平台、排水通道、发电房、制氢装置等组件;本发明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解决氢能源储运难题,方便加氢和取氢;提供应急电源,降低停电风险,保障隧道安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