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07341.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隧道锚的围岩力学参数以及锚碇体的结构设计参数:S2:将重力与夹持力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考虑,获取隧道锚计算模型;S3: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隧道锚自重提供的隧道锚抗拔力P1;S4: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围岩对隧道锚的夹持力P2;S5:根据P1和P2评估隧道锚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本方案适用于悬索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将重力与夹持力分别考虑计算隧道锚在倒圆锥台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得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407341.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隧道锚的围岩力学参数以及锚碇体的结构设计参数:S2:将重力与夹持力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考虑,获取隧道锚计算模型;S3: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隧道锚自重提供的隧道锚抗拔力P1;S4: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围岩对隧道锚的夹持力P2;S5:根据P1和P2评估隧道锚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本方案适用于悬索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将重力与夹持力分别考虑计算隧道锚在倒圆锥台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得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222863470U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21951788.X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围岩与土压力盒有效接触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土压力盒、弹性传力件和安装固定组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土压力盒测试表面,且所述弹性传力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待测应力的围岩;所述安装固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土压力盒连接,所述安装固定组件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钢筋架或钢筋网。使用时利用弹性传力件具备弹性形变的能力,使得能够装置能够有效地贴合在围岩表面,并且通过弹性传力件来进行力的传递,从而使得围岩的衬砌压力能更好更完整地传递到土压力盒受力面上,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501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184291.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包括:S1、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进行加载试验;S2、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裂缝宽度影响系数;S3、根据裂缝宽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预裂缝宽度;S4、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影响系数;S5、根据抗拉强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开裂弯矩;S6、通过对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得到对应的裂缝宽度。本发明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为隧道管片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高强度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等方面的提供了评估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5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84291.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包括:S1、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进行加载试验;S2、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裂缝宽度影响系数;S3、根据裂缝宽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预裂缝宽度;S4、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影响系数;S5、根据抗拉强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开裂弯矩;S6、通过对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得到对应的裂缝宽度。本发明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为隧道管片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高强度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等方面的提供了评估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672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88317.4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动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空气炮发射装置(6)、列车模型(1)、隧道模型(2)、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所述的空气炮发射装置(6)的炮管(4)的截面呈“门拱”形,其底部(3′)形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形状一样,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相连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导轨(3)的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列车模型(1)的底部中间与导轨(3)的“工”字形结构匹配,将列车模型(1)滑动嵌合在导轨(3)上。该系统使列车模型在导轨上平稳运行,列车模型尺寸大,更接近列车运行的真实状态,能更好地模拟研究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空气动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12991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216049.X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回路式减压洞口的修建方法,其做法是:A、在隧道(10)洞口的两侧修建与隧道平行且长度为3.5-4.5倍隧道水力直径的侧导洞(11),侧导洞与隧道的横向距离为0.8-1.3倍隧道水力直径,侧导洞的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20%-30%;B、再在两侧导洞之间修建两条横向贯通侧导洞和隧道的第一和第二横通道(20,21),第一横通道(20)修建在离隧道洞口1.5-2倍隧道水力直径处,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10%-15%;第二横通道(21)与侧导洞的内端贯通,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5%-10%。采用该方法修建的铁路隧道洞口,其微压波现象明显降低,且其施工容易,建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67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8317.4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动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空气炮发射装置(6)、列车模型(1)、隧道模型(2)、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所述的空气炮发射装置(6)的炮管(4)的截面呈“门拱”形,其底部(3′)形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形状一样,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相连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导轨(3)的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列车模型(1)的底部中间与导轨(3)的“工”字形结构匹配,将列车模型(1)滑动嵌合在导轨(3)上。该系统使列车模型在导轨上平稳运行,列车模型尺寸大,更接近列车运行的真实状态,能更好地模拟研究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空气动力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