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8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535406.9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1M9/06 , G01M9/02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热流测量试验设计方法,实施步骤如下:确定关键模拟参数;确定风洞流场参数以及风洞试验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得到试验模型的空间流场参数和试验模型表面压力、热流分布;确定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安装位置;根据步骤2确定的风洞流场参数和步骤4确定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安装位置,得到安装位置周围分布的流场温度和压力;等离子体激励器选型;风洞试验模型工艺及测点位置设计;供电系统设计,假设流场建立为t1和风洞流场有效测量时间为t2,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应确定在t1~t1+t2时间内,完成纹影和热流数据采集;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工作触发时间确定为该时间t,要求t1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6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1026832.2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凸起物气动热干扰的局部外形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凸起物及附近舱体处的空间流场分布及表面热流分布;针对舱体凸起物处的流动结构开展分析,获得分离涡的大小并提取分离涡的尺寸特征;针对分离涡的尺寸特征在凸起物前方与舱体连接处进行外形优化;对优化后的流场结果和表面热流分布进行分析;若二维简化外形优化结果满足要求,使用真实三维外形验证结果也满足要求,则优化结束;若二维简化外形的优化不满足要求,则重新开始优化。本发明采用局部外形优化的方法对舱体局部高热流区域的热流量进行优化,可以大幅优化局部气动热环境,在根本上解决局部气动加热严酷的问题,减轻材料/结构的防隔热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403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63597.5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温空气热化学与输运特性建模方法,包括:根据给定温度,确定包含的空气组元;建立每种空气组元内分配函数Zi(int);构建空气组元之间的基元化学反应体系,设平衡态下第i种空气组元的粒子数密度为ni,列出元素守恒方程和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形成封闭方程组;给出空气组元粒子数密度的初始估计值,求解封闭方程组,得到ni;根据ni建立正则配分函数,得到自由能函数:求解自由能函数的偏微分,得到高温空气的H、S、E、Cv、Cp;计算每种空气组元的粘性系数和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获得高温混合空气的粘性系数和导热系数。可适用于更高温度范围,提升了超高温条件下空气热化学与输运特性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66424.3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聂春生 , 檀妹静 , 张林森 , 王永海 , 解向前 , 周禹 , 陈燕扬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谢佳 , 陈敏 , 尘军 , 王振峰 , 王锦程 , 刘逸章
Abstract: 一种工程与数值相结合的光环境设计方法,包括:开展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选取典型观测窗口,生成穿过流场区域观测射线;将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结果插值到观测射线上,获得不同观测射线上的密度、温度数据;基于高温气体可见光波段辐射工程计算公式,计算观测射线上各点处的高温气体发射系数;利用沿观测射线路径进行积分,得到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使用以往飞行试验的光环境测量数据,通过前述方法获得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仿真值Isim0,与实测值Iexp进行对比,获得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f=Iexp/Isim0;将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乘以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作为光环境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10581783.2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边界层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确定方法,(1)将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测点上安装的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测量结果,转化为飞行器表面测点位置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过滤掉异常的测点信息,得到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2)根据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得到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3)对任意一时刻,根据得到的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判断该时刻各个测点是否发生转捩;(4)在转捩测量时间窗口内,选取多个时刻点,对每个时刻点,获得该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5)将步骤(3)获得的各个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按飞行时序装订为动画,获得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得到各时刻飞行器表面的转捩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