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43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74763.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32B3/12 , B32B15/20 , B32B3/24 , B32B7/12 , B32B15/04 , B32B33/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力热一体化轻质运载火箭底隔板结构,包括“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和低密度防热层;所述“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依次固化粘接,上层蜂窝芯子和下层蜂窝芯子高度相同,中面板厚度不超过2mm,所述低密度防热层采用喷涂工艺涂覆在力热一体化“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的下面板之下。本发明不需要铆接或螺接工艺,连接件较少,结构工艺流程简单,结构效率高。结构整体具有高抗弯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005176.2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载火箭电磁阀极性识别的可视化无线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运载火箭各部段的电磁阀的表面设置极性识别无线传感器,将极性识别无线传感器分别与电磁阀状态阵列指示灯板和极性测试监控微机相连接;数据处理单元根据电磁阀动作磁场电压值和电磁阀动作磁场电压基准阈值判断电磁阀动作状态,数据处理单元将电磁阀动作状态过无线发送单元发送给电磁阀状态阵列指示灯板和极性测试监控微机。本发明有效解决人工判断准确度低、易损伤产品、部署及撤收繁琐等问题,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极性测试数据的可追溯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826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1347644.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璨 , 王伟 , 徐昊 , 朱骋 , 张学英 , 卢頔 , 杨虎军 , 李东 , 王珏 , 易航 , 刘巧珍 , 阎小涛 , 汪文明 , 耿辉 , 王晓林 , 张翔 , 胡元威 , 宋跃忠 , 王晔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针对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所特有的测发复杂性所提出的,主要面向探月、探火工程窄窗口和零窗口的发射任务需求,包括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获取子系统,应用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智能搜索技术,充分利用多发次、多场地测试数据,实现对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测发控的实时健康监测、快速数据分析、辅助故障分析定位及发射预案支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59871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457914.5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异常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1)对组件进行标记,得到所有组件的位置信息;(2)在有指示灯的情况下,对指示灯的亮灭和颜色进行识别,在有仪表盘的情况下,对仪表盘的读数进行识别。利用上述方法,能够对装备在值班、维修、发射过程中用户所关注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用于辅助值班人员、维修人员、指挥人员开展各自工作,降低工作难度、减少失误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7104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157136.3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2217/78 ,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推进剂贮箱内喷雾掺混的仿真计算方法,属于航天运输总体设计领域,背景为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蒸发量控制,主要涉及到采用喷雾掺混方式下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贮箱压力控制的仿真方法。本发明对于喷雾和两相流的计算采用离散相结合VOF方法,建立了对低温推进剂贮箱内喷雾掺混的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相较于简单的集总参数模型,可实现对贮箱内流体形态、温度变化、换热趋势的预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对不同流量、流速、喷注温度下的掺混进行仿真设计,优化喷雾掺混方案对长时间在轨低温推进剂贮箱压力的能力,为工程实现长时间在轨蒸发量控制技术作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43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29293.9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7/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运载火箭热环境设计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底部燃气射流加热的计算方法及温度预警方法,所述运载火箭包括一个芯级箭体以及均匀分布于所述芯级箭体周围的4个助推器;其中,所述芯级箭体底部设置有2台液氢液氧发动机,每个所述助推器底部设置有2台液氧煤油发动机;所述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各台发动机的燃气射流的角系数确定相应燃气射流产生的热流量;对所述各台发动机的燃气射流产生的热流量进行线性叠加获得所述芯级箭体底部射流产生的热流量。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计算出燃气射流热环境的热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64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435217.X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东 , 王珏 , 沈安 , 王建明 , 黄兵 , 何魏 , 刘秉 , 董余红 , 吴洁 , 苏虹 , 于子文 , 王浩苏 , 金杰 , 黄辉 , 张博戎 , 肖清 , 王传魁 , 曲以广 , 王伟 , 李晓龙 , 向菁 , 李佳威 , 陈刚 , 耿言 , 周继时 , 节德刚
IPC: F42B15/0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运载火箭制导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奔火发射轨道的精确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运载火箭的飞行段为末级入轨段或末速修正段时,根据运载火箭的第一关机控制参量确定运载火箭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关机量;根据运载火箭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关机量确定是否需要对运载火箭进行关机控制。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使运载火箭的运行轨道从闭合轨道过渡到非闭合轨道时,满足其轨道能量状态的高精度可靠的关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1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1103436.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舱段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二级箱间段结构的叉子单元上接头拓扑优化和设计优化两部分,具体为:根据结构载荷形式,对箱间段叉子单元进行拓扑优化,得到粗略结构形式;根据具体的结构载荷及总体结构设计要求,在拓扑优化得到的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得到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具体参数;对箱间段叉子单元及相邻的火箭壳体进行联合建模,校核二者互为真实边界后的结构强度;对上接头结构的具体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获得详细的结构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杆系部段叉子单元的接头集中载荷的扩散效率,降低接头应力水平,解决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局部强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826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347644.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璨 , 王伟 , 徐昊 , 朱骋 , 张学英 , 卢頔 , 杨虎军 , 李东 , 王珏 , 易航 , 刘巧珍 , 阎小涛 , 汪文明 , 耿辉 , 王晓林 , 张翔 , 胡元威 , 宋跃忠 , 王晔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针对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所特有的测发复杂性所提出的,主要面向探月、探火工程窄窗口和零窗口的发射任务需求,包括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获取子系统,应用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智能搜索技术,充分利用多发次、多场地测试数据,实现对大型低温运载火箭测发控的实时健康监测、快速数据分析、辅助故障分析定位及发射预案支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1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03436.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 G06F17/5009 ,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舱段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二级箱间段结构的叉子单元上接头拓扑优化和设计优化两部分,具体为:根据结构载荷形式,对箱间段叉子单元进行拓扑优化,得到粗略结构形式;根据具体的结构载荷及总体结构设计要求,在拓扑优化得到的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得到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具体参数;对箱间段叉子单元及相邻的火箭壳体进行联合建模,校核二者互为真实边界后的结构强度;对上接头结构的具体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获得详细的结构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杆系部段叉子单元的接头集中载荷的扩散效率,降低接头应力水平,解决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局部强度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