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直喷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276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75741.8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直喷喷射器,克服了现有直喷气体燃料发动机喷射技术存在的热负荷高、高压气体喷射产生的气蚀效应导致的使用寿命短与可靠性差的问题,其包括前段喷射器总成与后段喷射器总成;前段喷射器总成包括加强筋、前段喷射器阀座与前段外围水冷壳体;后段喷射器总成包括后段外围水冷壳体、后段喷射器气管与进气管;前段喷射器总成安装在后段喷射器总成的下方;后段外围水冷壳体的底端与前段外围水冷壳体的顶端焊接连接,进气管的底端与加强筋的顶端焊接连接,后段喷射器气管底端与前段喷射器阀座配合连接,后段外围水冷壳体、后段喷射器气管与进气管的回转轴线和加强筋、前段喷射器阀座与前段外围水冷壳体的回转轴线共线。

    一种具有反馈装置可变长度连杆变压缩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570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100519.6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反馈装置可变长度连杆变压缩比机构,包括连杆上部、微型回弹式位移传感器、阶梯套筒、限位螺钉、H型双螺纹动子、连杆中部、T型螺栓、电机、霍尔编码器、连杆下部、连杆螺栓,其特征在于:连杆分为三个部分,连杆下部安装霍尔编码器,连杆中部安装电机,电机输出轴与H型双螺纹动子相连,H型双螺纹动子通过上下两部分反向螺纹分别与T型螺栓和连杆上部进行连接,微型回弹式位移传感器安装于连杆上部盲孔中,下端与电机输出轴接触进行定位,在连杆上部上下移动过程中测量出连杆改变长度大小并通过尾端信号线将长度改变量传递给电机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通过此反馈信号实时控制压缩比改变。

    无级偏心轮式可变压缩比活塞

    公开(公告)号:CN11055279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952766.2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活塞上安装特殊偏心活塞销套从而实现可变压缩比的活塞,以此克服现有可变压缩比技术存在的机械结构复杂、零件繁多与只能实现两级式调节的问题。无级偏心轮式可变压缩比活塞包括:电机、齿轮、卡环、带槽式活塞销、带齿轮偏心式活塞销套筒、从动偏心式活塞销套筒、螺栓、活塞体;电机在活塞销内部,螺栓与电机为滑动连接,螺栓与活塞体螺纹连接,电机与活塞销之间为间隙配合,电机轴通过键与齿轮装配为固定连接,齿轮与带齿轮偏心式活塞销套筒啮合,活塞销与带齿轮偏心式活塞销套筒、从动偏心式活塞销套筒为滑动连接,卡环安装在齿轮外侧环形凹槽中。

    一种进气道内燃气喷射位置可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96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05122.6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气道内燃气喷射位置可变装置,为克服目前存在的燃气喷射位置不可变的问题,燃气喷射位置可变装置包括壳体、5个旋转式阀门、大阀门上盖、小阀门上盖、旋转拨杆盘、电机组件与喷气管组件;壳体包括壳体上盖与主壳体;壳体上盖固定在主壳体的顶端,电机组件固定在主壳体的底板上,旋转拨杆盘套装在电机组件中电机输出轴的右端,5个旋转式阀门安装在大阀门上盖上的4个阀门上盖与小阀门上盖和主壳体的前壳体壁内侧上的一号阀门座至五号阀门座之间成转动连接,大阀门上盖上的4个阀门上盖与小阀门上盖和主壳体的前壳体壁内侧上的一号阀门座至五号阀门座之间用金属胶粘连密封,喷气管组件采用螺纹安装在主壳体的前壳体壁的外侧上。

    一种实现高、低压EGR可控引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2232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74032.6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高、低压EGR可控引入装置,为克服目前不能实现高、低压EGR可控引入气缸的问题;其包括发动机(1)、涡轮机(5)、EGR阀(7)、压气机(10)、冷却器(12)与节气门(13);涡轮机(5)进气口端与发动机(2)中排气歧管(3)管路连接,EGR阀(7)进气口A与发动机(1)管路连接,EGR阀(7)出气口C与压气机(10)进气口端管路连接,压气机(10)出气口端与冷却器(12)进气口管路连接,冷却器(12)出气口与节气门(13)一端管路连接,节气门(13)另一端与发动机(1)管路连接,EGR阀(7)出气口B与进气歧管(14)管路连接,涡轮机(5)与压气机(10)通过转子连接。

    燃气喷射位置及喷嘴数可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70404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10440272.9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喷射位置及喷嘴数可变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喷射位置及喷嘴数不可变的问题。燃气喷射位置及喷嘴数可变装置由基座(1)、喷嘴组件和密封组件组成。喷嘴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号喷嘴、二号喷嘴与三号喷嘴,一号喷嘴、二号喷嘴与三号喷嘴中的一个喷嘴、二个喷嘴或者三个喷嘴的一端安装在基座(1)上不同的燃气喷孔内为螺纹连接。密封组件由一号密封螺栓、二号密封螺栓、……与N-1号密封螺栓组成,一号密封螺栓、二号密封螺栓、……与N-1号密封螺栓中的一个密封螺栓、二个密封螺栓、……或N-1个密封螺栓安装在基座(1)上不用的燃气喷孔内为螺纹连接,N为基座(1)上加工的燃气喷孔数,1≤N≤9。

    双燃料发动机进气道45度四孔喷管

    公开(公告)号:CN104775952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223949.2

    申请日:2015-05-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进气道45度四孔喷管,旨在解决在发动机小负荷运行与空气混合不均匀时会产生总碳氢排放高的问题,双燃料发动机进气道45度四孔喷管即L型天然气喷管(1)包括左端竖直管、中间弯曲管与右端水平管。左端竖直管、中间弯曲管与右端水平管依次光滑地连成一体,左端竖直管、中间弯曲管与右端水平管的外径相同,左端竖直管、中间弯曲管与右端水平管的内径相同,左端竖直管与右端水平管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L型天然气喷管(1)采用整体或分体式管件制成。右端水平管包括右端水平管体与喷管出口挡块(3);右端水平管体与喷管出口挡块(3)焊接固定连接,右端水平管体的回转轴线与喷管出口挡块(3)的对称轴线共线。

    瞬态工况下的柴油机燃烧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9757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5696.X

    申请日:2012-08-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瞬态工况下的柴油机燃烧控制系统和方法属发动机反馈控制技术领域,在瞬态工况下CA50对EGR率敏感,因此在瞬态工况下利用闭环控制系统调节EGR率可以较精确地控制CA50。本发明利用CA50解析单元采集缸压信号、凸轮轴位置信号、曲轴位置信号,通过计算得到实时CA50,通过CAN总线传送给EGR电控单元,EGR电控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和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判断发动机工况,通过2维MAP查询该工况下的目标CA50,将实时CA50与目标CA50进行比较,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值,利用PI控制器进行脉宽调制(PWM),然后向驱动电路发出驱动信号,调节电控EGR阀开度,使△CA50减小,改善燃烧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改善排放的目的,本发明适合各种柴油机,尤其是大功率的车用柴油机。

    废气余能气动综合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36216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7075.X

    申请日:2010-08-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Y02T10/16 Y02T10/163 Y02T10/166

    Abstract: 废气余能气动综合利用装置属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控制器分别与发动机工况感知子系统、残气动力涡轮气动能量回收子系统、气动能量存储-转换子系统和朗肯循环气动能量回收子系统连接;残气动力涡轮气动能量回收子系统、朗肯循环气动能量回收子系统均可单独与发动机工况感知子系统和气动能量存储-转换子系统串接,形成独立的气动式废气能量回收系统;本发明同时利用残气的焓能和废气的热能,能量回收率高,并以高压空气作为能量转换的载体,回收份额大、能量转换次数少,结构简单,对发动机系统改动小,可方便实现发动机余能的回收和机械能利用。

    一种车载内外自热型氨转化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3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5426.1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氨转化制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内外自热型氨转化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氨分解制氢装置、供氨单元、自加热装置以及电控单元。该系统可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冷启动过程中,利用经过氢气提纯装置过滤后存储于氢气暂存罐内的氢气,作为主要燃料通入自加热装置的燃烧室内,而燃烧产生的热量则传递至反应内腔,为氨分解反应提供热量。在怠速过程中,氨分解反应产生的混合气由气体暂存罐通入氢气提纯装置,进而通过储氢罐,最后实时通入自加热装置的燃烧室内,与尾气余热相配合,实时为氨分解制氢反应提供热量。有效降低了氨燃料汽车运行的能源消耗,并缓解了氨燃料汽车冷启动时燃料供给不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