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装置及热回收系统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92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880046510.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利用排热的能力优异的简单的热回收装置。一种热回收装置,其具备: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对置配置于具有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柱状蜂窝结构体的一个以上的平面状的外周侧面上;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以包含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方式将该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被覆;以及壳体,该壳体将该筒状部件环绕被覆,此处,该壳体具有温度比第一流体的温度低的第二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在该壳体的内侧面与该筒状部件的外侧面之间按环绕该筒状部件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流体的流路。

    热交换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8455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521680.7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热回收时不会对压力损失造成影响而提高热回收性能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10)、第一筒状部件(20)、第二筒状部件(30)、筒状的导向部件(40)以及上游侧筒状部件(50)。连通口(42)被设置于导向部件(40)的下游侧端部(41b)与第二筒状部件(30)之间、或导向部件(40)。第二筒状部件(30)具有上游侧端部(31a)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喇叭形状。上游侧筒状部件(50)具有凸缘部(51),凸缘部(51)的立起位置(52)配置在比第一筒状部件(20)的上游侧端部(21a)更靠下游侧。

    热交换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497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60473.3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间隔壁、内周壁和外周壁的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这些隔室形成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的第一流体的流路;配置成与柱状蜂窝结构体的外周壁接触的第一外筒;具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且配置成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柱状蜂窝结构体的内周壁接触的第一内筒;具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的第二内筒,流出口隔开间隔地配置于柱状蜂窝结构体的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和配置于第一内筒的流出口侧的开闭阀。该热交换器构成为第一内筒的流入口在柱状蜂窝结构体的轴向上比流出端面靠流入端面侧,第二内筒的流出口在柱状蜂窝结构体的轴向上比流入端面靠流出端面侧,第二内筒的流出口的直径小于第一内筒的流入口的直径。

    热交换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358279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80027515.X

    申请日:2012-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蜂窝结构体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热交换部件的热交换器。热交换部件(10)串联配置有至少2个以上的蜂窝结构体(1),蜂窝结构体(1)具有:隔室结构部,该隔室结构部具有隔室,该隔室由包含SiC的隔壁区划形成,从一方的端面贯通至另一方的端面,作为第一流体所流通的流路;以及配设于隔室结构部的外周的外周壁。第一流体在蜂窝结构体(1)的各隔室内,不泄露、不混合至隔室外地流通。串联配置的蜂窝结构体(1)中的相邻的至少一组蜂窝结构体(1)的隔室结构部彼此隔有间隙(17)地配置,在各隔室内流通的第一流体在形成间隙(17)的端面之间相互混合。

    热交换器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8455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524082.5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抑制热回收时抑制第一流体倒流而提高隔热性能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柱状蜂窝结构体,其具有内周壁、外周壁以及间隔壁;第一筒状部件,其与柱状蜂窝结构体的外周壁的壁面嵌合;第二筒状部件,其与柱状蜂窝结构体的内周壁的壁面嵌合;导向部件,其具有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第二筒状部件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上游侧筒状部件,其将第一筒状部件的上游侧端部与导向部件的上游侧之间连接;以及下游侧筒状部件,其与第一筒状部件的下游侧端部连接。导向部件具有朝向下游侧倾斜的倾斜部,用于将第一流体向第二筒状部件的内周面侧与导向部件的外周面侧之间引导的连通口,设置于导向部件的倾斜部末端与第二筒状部件之间或导向部件的倾斜部。

    热交换器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71545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711102450.1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被动型热交换器,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性优异,能够不从外部执行控制地对2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的促进和抑制进行切换。热交换器包括: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其具有由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间隔壁区划形成、且从第一端面贯通至第二端面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多个隔室;内侧筒状部件,其嵌合于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且将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隔离件,其直接将内侧筒状部件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并间接将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覆盖;以及外侧筒状部件,其直接将隔离件环绕覆盖,隔离件具有:能供第二流体流通且能抑制第二流体的气泡移动的三维构造,内侧筒状部件与外侧筒状部件之间的开口部构成相对于隔离件的第二流体的出入口。

    废热回收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8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0898.9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废热回收器(100)具备:具有蜂窝体(11)以及外壳(21)的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蜂窝体(11)通过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13)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排气分支部(30)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11)的废气(50)的路径向蜂窝体(11)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14)和外周部分(15)岔开的分支路(31);排气分配部(40)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41),变更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并改变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从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