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2922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410337565.9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字典学习的害虫图像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已知类别的害虫图像的上下文感知信息添加到害虫图像样本库,得到若干类训练样本,构造学习函数,利用训练样本完成害虫图像过完备字典的学习;将待分类害虫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测试样本;将测试样本进行稀疏表示维数约简处理;将经过稀疏表示维数约简后的测试样本读入稀疏表示分类器,根据通过学习得到的过完备字典,计算测试样本与各类训练样本上下文感知信息的残差;对测试样本与各类训练样本上下文感知信息的残差进行分析,判定测试样本的类别。本发明能够提高复杂场景中的害虫图像分类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传统农作物害虫诊断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09117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410337605.X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Kinect深度信息获取技术的害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害虫图像识别方法识别率低、鲁棒性差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像素位置转换;图像分割;方向校正;特征提取;特征训练及害虫识别。本发明能够自动识别害虫种类,提高了害虫的识别率与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90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581504.3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6F16/332 , G06F16/33 , G06F16/36 , G06F40/295 , G06F40/30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9 , G06N5/022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土壤肥力知识问答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触发问答任务,所述问答任务包括输入土壤肥力领域的自然语言问句;识别所述自然语言问句得出自然语言问句中的实体和实体属性关系;将所述实体和实体属性关系链接到预先构建的土壤肥力知识图谱中,获得所述实体和实体属性关系在土壤肥力知识图谱中的属性值或关系对象;输出问答结果,将所述属性值或关系对象作为所述问答任务的问答结果输出。本发明可以实现土壤肥力相关问题的快速答复,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土壤肥力知识组织和知识利用方式的创新。
-
公开(公告)号:CN1169942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944621.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6V20/68 , G06V10/26 , G06V10/32 , G06V10/7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量级农业害虫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待检测图像,并对所述待检测虫害图像执行预处理操作;所述预处理操作包括图像尺寸处理为预定大小尺寸;对预处理后的待检测图像,基于轻量级农业害虫检测算法YOLOLite‑X算法模型执行农业害虫检测;输出农业害虫检测结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构建了高精度的轻量级农业害虫检测算法YOLOLite‑X,SPD‑Conv方法主要采用简单的特征变换实现图像下采样,参数量和计算量远少于跨步卷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441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0458.8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A01K61/10 , H04N23/698 ,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鱼形态性状自动测定设备,包括:透明外壳,内部开设有环形空腔,底部开设有凹槽,顶部设有顶部壳;摄像机主体,设于环形空腔内,且其采集端朝向凹槽内腔,所述摄像机主体电性输入连接外界电器装置;旋转清洁机构,包括旋转部以及清洁部,所述旋转部连接摄像机主体和清洁部;以及,诱饵机构,设于顶部壳上。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清洁机构驱使摄像机主体在环形空腔内移动,使得摄像机主体可对处于凹槽内的鱼类进行360度全方位的图像数据采集,提高后期测定质量,另一方面在摄像机主体旋转的同时旋转清洁机构还对凹槽的内壁进行清洁,以防止水下的杂质等影响到摄像机主体采集的图像数据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270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5377.5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5B19/048 , G01D21/02 , G06F18/2433 , A01K29/00 , A01K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猪养殖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存栏量盘点的生猪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生猪养殖监控模块、养殖环境检测模块、生猪称重管理模块以及养殖诊断分析模块;本发明通过将对应猪舍进行环境分析以生成检测时段对应猪舍的环境正常信号或环境异常信号,以便及时将对应猪舍i的环境进行调控,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且生猪称重管理模块将生猪进行称重并通过生猪成长分析以实现对各个猪舍中所有生猪的生长质量评估以及针对猪舍的整体管理评估,以及在生成猪舍管理异常信号时将对应猪舍进行异常诊断分析,以自动进行原因排查判定,有利于在后续进行针对性的养殖策略调整,保证了生猪的快速健康生长,实现生猪养殖的智能化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2443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44705.7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挖掘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加权数组的垂直数据分布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包括:建立垂直数据格式数据集并扫描,扫描过程进行最小支持度剪枝,得到频繁1‑项集;在频繁1‑项集上计算加权数组,得到权值为2的加权数组,利用加权数组对数据项进行剪枝,得到精简频繁1‑项集;对精简频繁1‑项集中的数据项进行交集合并,合并过程中利用最小支持度剪枝得到频繁2‑项集;继续进行加权数组循环挖掘,直至精简频繁k‑项集的个数为1或者精简频繁k‑项集交集后,得到频繁k+1‑项集个数为0,循环终止;展开精简频繁k‑项集得到频繁k‑项集。本发明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基于动态加权垂直算法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减少中间结果集,提高挖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35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2317.9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猪养殖领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猪体重获取方式为人工称量,对生猪带来应激反应而导致猪场死亡率上升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生猪养殖体重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实时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平台通信连接有图像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模型生成模块、状态监测模块以及存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生猪的点云图像进行采集:选定的采集的生猪以及采集环境,将生猪的三维点云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本发明是对生猪的点云图像进行采集并得到三维点云数据,进而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生猪的生长参数,避免对生猪体重进行人工称量而导致的生猪应激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8684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1676.5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作物种质溯源辅助系统及方法,属于区块链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作物种质溯源辅助系统,包括作物种质资源库,作物种质资源库上连接有登录模块和溯源辅助模块,本方案通过溯源辅助系统可让种植者在种植的过程中采取探索式的种植,以所监测到的实际种植数据为参考依据,采用可选择调配的对照种植方式,让种植者以摸索种植的方式更详细、全面的了解农作物种质情况,种植者以现有的资源库为依托,以对照种植为事实对数据进行更全面的更新,让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都能及时的掌握到最新信息,以便能更好的作出调整,同时也建立了三方有效沟通机制,有利于生产工作的进行,建立健全了种质溯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799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41683.5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智能交互处理系统,属于智能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基于全新的农业智能交互处理系统,采用无人机进行定期营养供给,配合上丰富的传感器系统和供给中介模块,通过供给中介模块作为中介将营养直接充分输送至土壤内,同时可以通过形态变化一次性储存大量的营养及水分,并实时对土壤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处理后制定营养供给策略,及时充分的将营养输送至土壤各个区域供农作物进行吸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营养流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智能化、高效率和控制成本上做到较好的平衡,并可以显著提高农产业的收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