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2384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180076048.5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94 , B01D53/96 , B01J35/04 , F01N3/2013 , F01N3/2828 , H01C17/06 , H01C17/28 , Y02T10/26 , Y10T29/49083 , Y10T29/49099 , Y10T29/49345
Abstract: 一种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具备:载体,其含有陶瓷且担载有催化剂;一对表面电极,其在载体的外周面彼此相对且沿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及布线,其从外部向表面电极供给电力,经由表面电极对载体通电加热。沿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形变部件埋设于表面电极。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表面电极上产生了载体周向的裂缝,也保持沿载体轴向的电流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461939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490.4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D46/24 , F01N3/20 , H05B3/00 , B01J27/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B01J19/2485 , B01J23/866 , B01J2219/2416 , F01N3/2825 , F01N2240/16 , F01N2450/28 , H01R43/02 , H05B3/44 , H05B2203/024 , Y02T10/26 , Y10T29/49201 , Y10T29/49345
Abstract: 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100)包括载体(20)、一对表面电极(31)、线路(32)和多个固定层(33)。载体由催化剂载于其上的陶瓷形成。一对表面电极互相面对并在载体的外周表面上在载体的轴向上延伸。线路形成栉齿状并被配置以从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的外部向表面电极提供电力。配置多个固定层以将线路固定在表面电极上。形成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使得所述载体通过表面电极电加热。线路的伸长为15%或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537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80065839.3
申请日:2010-04-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F01N3/2853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1A),其具备:催化剂载体(2),所述催化剂载体(2)通过通电而发热;保持衬垫(4),所述保持衬垫(4)以覆盖催化剂载体(2)的外周的方式而设置,并由绝缘材料制成;壳体(3),所述壳体(3)将催化剂载体(2)收容在其内部,并经由保持衬垫(4)而保持催化剂载体(2),所述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1A)通过负载于催化剂载体(2)上的催化剂,来处理流动于所述壳体(3)内的气体,其中,保持衬垫(4)具有吸水性,在壳体(3)与保持衬垫(4)之间,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层(5)。
-
公开(公告)号:CN102686313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80059976.6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J27/224 , B01D53/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5/0033 , B01D46/2444 , B01D53/94 , B01J27/224 , F01N3/2013 , F01N3/2026 , F01N3/2825 , F01N3/2864 , F01N2240/16 , F01N2450/28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缓解由于在载体和梳状电极之间产生的热膨胀差而引起的热应力来抑制梳状电极的龟裂或破裂的电加热式催化剂,包括:载体;两个以上在纵向上延伸的梳状电极;底层,所述底层设置在载体与梳状电极之间,并具有导电性;以及固定层,所述固定层具有导电性,所述固定层通过与梳状电极以及底层接合而相对于载体固定梳状电极,其中,固定层分散设置在梳状电极和底层上的多个位置,每个梳状电极分别在至少两个以上的彼此分离的位置处通过固定层局部地与梳状电极以及底层接合而相对于载体被固定。
-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09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1911171454.4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夹具。在本制造方法中,将在多个行星轴主体等间隔地配置在太阳轴主体的周围的状态下太阳螺纹与各行星螺纹啮合的状态作为标准装配状态,将由该标准装配状态下的太阳轴主体和行星轴主体的组装而构成的集合体作为第一组件。并且,在使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与标准装配状态下的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相对应的状态下进行第一组件的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780914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778903.6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转子,具备:转子芯,其具有轴通过孔;转子轴,其在第一侧具有外螺纹部;垫圈,其为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缺口的圆环构造,具有垫圈锥面,并具有圆环状突起部,该圆环状突起部从与垫圈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在轴向上延伸,且配置在轴通过孔的内周面与转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空间,并在按压了轴通过孔的内周面的状态下固定于转子芯;以及螺母,其具有与外螺纹部啮合的内螺纹部,并具有与垫圈锥面相对的螺母锥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47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617333.3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 H02K1/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子结构,该转子结构具有:泄漏防止孔(15),形成于转子铁心(2)以防止从永久磁铁(3、4、5)泄漏磁通;外周侧燕尾槽(20a~20h),形成于泄漏防止孔(15)的外周侧的内壁;内周侧燕尾槽(21a~21h),以与外周侧燕尾槽对置的方式形成于泄漏防止孔的内周侧的内壁;以及非磁性体桥接件(6a~6h),两端部(61a~61h、62a~62h)与外周侧燕尾槽和内周侧燕尾槽卡合,仅在非磁性体桥接件(6a~6h)的、转子铁心的轴向上的一方的端面形成有倒角(631a~631h),装配2个以上非磁性体桥接件(6),在转子铁心(2)的一方的端面,非磁性体桥接件的倒角(631a~631h)交替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0557691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617375.7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1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3 , H02K1/2766 , Y10T29/49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该转子具有:泄漏防止孔(15),形成于转子铁心(2)以防止从永久磁铁泄漏磁通;外周侧燕尾槽(20),形成于泄漏防止孔(15)的外周侧的内壁;内周侧燕尾槽(21),以与外周侧燕尾槽(20)对置的方式形成于泄漏防止孔(15)的内周侧的内壁;以及非磁性体桥接件(6),两端部(61、62)与外周侧燕尾槽(20)和内周侧燕尾槽(21)卡合,其中,施加外力以使泄漏防止孔(15)的外周侧的内壁接近内周侧的内壁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非磁性体桥接件(6)插入外周侧燕尾槽(20)和内周侧燕尾槽(21),在插入后,释放外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39045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31399.0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3/367 , H01L23/46 , H01L2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H01L21/4882 , H01L23/40 , H01L23/4006 , H01L23/4012 , H01L25/105 , H01L2023/4087 , H01L2225/1076 , H01L2225/1094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装置(1),其包括:堆叠单元(2),该堆叠单元(2)包括半导体模块(4)和多个冷却器(5),该多个冷却器(5)各自具有供冷却剂流动穿过的流动通路,半导体模块设置在冷却器之间;冷却剂给排管(3),该冷却剂给排管(3)构造成向冷却器供给冷却剂或者从冷却器排出冷却剂,冷却剂给排管沿堆叠单元的堆叠方向穿过堆叠单元;移位限制构件,该移位限制构件设置在冷却剂给排管的第一端部(26)处,该移位限制构件构造成限制堆叠单元在堆叠单元的堆叠方向上的移位;以及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设置在冷却剂给排管的第二端部(29)处,该加压构件构造成沿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向堆叠单元施加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