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3483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208821.5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EGR主机的冷却水系统,包括EGR淡水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海水冷却系统。EGR淡水冷却系统通过截止阀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将EGR淡水冷却器作为辅淡水冷却器的备用。海水冷却系统根据加入EGR海水冷却后主海水冷却泵流量加大是否需要选型跨档分为两种方案,方案1为主海水冷却泵需要跨档时,为EGR淡水冷却器配备一台EGR海水冷却泵,通过截止阀使主海水冷却泵作为EGR海水冷却泵的备用;方案2为主海水冷却泵不需要跨档时,将EGR淡水冷却器并入缸套水冷却器中,通过主海水冷却泵供能。本发明得到了相关船级社的认可,降低了散货船等常规船型主机装配EGR后对冷却水系统的影响,简化了机舱布置,节省了船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298234.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船舶岸电系统,包括高压岸电电缆卷筒、高压岸电联接屏和高压配电屏;在船舶机舱内靠近舷侧配置设有高压配电屏;所述高压岸电联接屏位于所述高压配电屏上部的封闭空间内,并与所述高压配电屏电性连接;所述高压岸电电缆卷筒设置有两个,一个紧邻所述高压岸电联接屏上部的甲板敞开空间,另一个布置在另一舷侧相应的位置,并分别与所述高压岸电联接屏电性连接;每一所述高压岸电电缆卷筒分别朝船舶的左舷侧或右舷侧水平移动,并分别通过收卷电缆进行左舷侧接驳或右舷侧接驳。本发明将高压岸电电缆卷筒设置在船舶的左舷和右舷侧,方便接驳,且操作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42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7042.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航行性能实时分析系统及营运碳排放优化方法,包括船端服务器和岸端服务器,所述的船端服务器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航行性能监测模块和气象数据解析模块六个模块组成。所述的岸端服务器主要负责气象数据的下载、解析以及传输。本发明通过对船舶航行数据的收集,实现了船舶营运性能的实时监测,并且建立了船体与螺旋桨污损与运营性能之间的联系,能够准确地获知坞修时间,并且当船舶营运性能下降,碳排放上升时,能够采取多种措施对船舶营运碳排放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船舶的营运性能,使得船舶在整个服役周期内均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实现船舶智能化、低碳化的节能减排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9550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949316.5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3H25/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降低涡激振动的船用舵,将舵随边设计成平板形或锯齿形,平板形随边或锯齿形随边产生的涡会与传统舵随边产生的涡形成有利干扰,降低涡强和涡激力;同时,提高涡脱频率,避开舵固有频率,最终防止共振效应。平板形随边可以采用三种焊接方法焊接;锯齿形随边可以采用平板形随边焊接方式制造,也可以和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制造。本发明可以降低舵的涡激力,提高涡脱频率,避开舵固有频率,从而降低共振对舵造成的结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05501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07015.1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动力多用途船舶,包括LNG加注站、LNG燃料罐处所、燃气处理设备间、机舱,所述加注站设置在尾甲板的左右舷上,所述LNG燃料罐处所设置在船体尾部甲板上,所述燃气设备间设置在尾甲板上,与LNG燃料罐相邻,所述控制总阀处所集中设置在LNG燃料管罐顶部,属于开敞处所,所述透气塔设置在LNG燃料罐的顶部,主要连接燃气透气管、双层管外管的透气管。本发明完全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规范要求,且很好地解决了双燃料动力多用途船舶在船舶上的布置问题,实现了在多用途船舶上的应用,对船舶动力系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降低船舶排放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83872.6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IPC: F22B33/18 , F22B1/18 , F22D11/06 , F24F5/00 , F24D18/00 , F24D17/00 , F01K27/02 , F01K13/00 , F01K21/0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热平衡管理系统,包含组合锅炉、蒸汽终端使用设备、冷凝器、热水井、主机和发电机,组合锅炉的蒸汽出口与蒸汽终端使用设备的蒸汽进口连接,蒸汽终端使用设备的蒸汽凝水出口与冷凝器的蒸汽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水出口与热水井的进水口连接,热水井的出水口通过热水供给泵与组合锅炉的进水口连接,主机和发电机的烟气出口与组合锅炉的进气口连接,组合锅炉的出气口通过排烟管排出低温烟气。本发明增加了蒸汽产生量、降低蒸汽使用量,提高了船舶能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45507.1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燃料船的甲醇驳运系统,包含甲醇存储舱、甲醇日用舱、透气管、三通接头、回流管和甲醇驳运管,甲醇日用舱设置在甲醇存储舱下方,透气管的一端与甲醇存储舱上端透气口连接,透气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连接,回流管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连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甲醇日用舱上端回流口连接,甲醇驳运管的一端与甲醇存储舱侧面下端驳运口连接,甲醇驳运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连接,三通接头位于甲醇存储舱最高液位上侧。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管路设计,解决了虹吸原理引起的甲醇驳运泵停止后甲醇的流动问题,并且整体上降低了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85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28380.4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3B15/00 , B63B71/10 ,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船舶上层建筑风阻的导流结构及优化设计方法,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船舶上层建筑尾部的涡脱延缓组件,所述船舶上层建筑包括居住区、烟囱和机舱周边上层建筑,所述居住区、烟囱和机舱周边上层建筑的尾部平面上至少安装有一组涡脱延缓组件,所述涡脱延缓组件包括三组导流板,分别为上层水平设置的上导流板与两组垂直设置于上导流板两侧下方的侧导流板。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安装或焊接在船舶上层建筑后缘,导流板可以使上层建筑方形后方的气流涡脱延缓分离,减小艉部漩涡,从而减小能量损失,使上层建筑艉部的低压区升高,最终降低压差阻力,即可以有效降低船舶风阻,从而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08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21610.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盐雾腐蚀的双层管干燥空气通风系统,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动力室的安全区域设置有排风管,排风风机能够将双层管内的空气排向机舱外的安全区域,动力室内设有服务空压机,服务空压机连接有空气瓶,空气瓶连接有压缩空气管路,压缩空气管路上设有油滤器、粉尘滤器、空气干燥器。本发明中通过对机舱通风进行了适当的除雾过滤,同时有效利用了机舱通风温度高的特点,既降低了机舱的风管腐蚀,又阻止了双层管的腐蚀,而且降低了外管加热器的能量消耗,通过兼用了服务空压机的功能,在主机停止时仍可以对双层管进行有效通风,降低了设备成本,有效阻止了低闪点燃料双层管的盐雾腐蚀,保证了船舶安全,提高了双层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052827.2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T17/10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危险气体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模型建立及计算域设定;气体成分与水雾假设;物理模型设定;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及求解器参数设定;CFD模拟计算及可视化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CFD数值模拟对氨气应急排放扩散范围、氨气浓度和氨气水雾散落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为危险气体排放或泄露等是否安全提供了有效的评价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