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8836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2738.5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发射装置,包括电机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模块的控制系统模块,所述电机模块包括平台基座,所述平台基座上设有支撑轨道和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支撑轨道的内侧,所述支撑轨道上设有可通过所述电机定子驱动沿所述支撑轨道内侧移动的动子车体,所述支撑轨道上设有可与所述动子车体作用使所述动子车体悬浮的悬浮轨道,所述悬浮轨道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两侧的感应板,当所述动子车体移动至所述悬浮轨道时,所述感应板位于所述支撑轨道与所述动子车体之间,所述控制系统模块与所述电机定子电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具有磁场利用率高和牵引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5717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468276.7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N27/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QUID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设有SQUID的数据采集模块、无磁杜瓦容器、上位机和系统支架,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置于可使所述SQUID保持超导态的所述无磁杜瓦容器内,所述无磁杜瓦容器固定设于所述系统支架上,当对所述机翼进行检测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所述SQUID采集在所述系统支架上自由移动的所述机翼的磁信号变化,并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述上位机进行计算处理。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因撞击而产生的凹坑损伤机翼进行全面扫描,并在显示仪上实时显示每个凹坑的位置、深度、直径等参数,本发明的机翼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快速高效和检测精确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21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69098.X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1V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QUID的岸基水下磁异常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无磁杜瓦容器和上位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置于可使所述SQUID保持超导态的所述无磁杜瓦容器内,所述无磁杜瓦容器设于水面下,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通过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磁信号并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所述上位机进行处理,然后生成探测报告。本发明采用“水下探测—岸上接收”模式,适用于大陆或海岛近海水面和水下的目标探测,解决了传统技术和仪器检测分辨率低的难题,实现无源检测,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和探测范围,为之后的目标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011172905.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lbach阵列的直线型永磁超导混合磁体,由若干个永磁超导混合磁体组成,若干个所述永磁超导混合磁体按不同设置方向呈直线排列,所述永磁超导混合磁体包括永磁体、超导线圈、保护壳和中空的低温设备,所述永磁体、超导线圈、保护壳均设置于低温设备内,所述保护壳包裹永磁体设置,所述超导线圈绕设在保护壳上,且与外部设置的供电设备连接。一方面,当超导线圈失超时,永磁体还能够产生磁场,产生电磁力,起到冗余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Halbach阵列能够将磁场集中在磁体的一侧,同时减弱另一侧的磁场,具有良好的磁场特性,且可以有效磁屏蔽,避免对电气设备或人体的影响。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涡流制动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93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11989.8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速直线电机的定位测速系统及方法,定位测速系统包括光纤传感器阵列,动子齿槽板,多个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设置光纤传感器阵列和动子齿槽板之间的尺寸关系模型并设计编码规则,信号处理单元接收与其连接的光纤传感器组发送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编码规则编码,得到相应的数字编码,设计基于数字编码的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定位方法,动态切换动子齿槽板经过时正在检测的光纤传感器组,将动子齿槽板经过正在检测的光纤传感器组后的位置信息输入改进的卡尔曼滤波器处理,获取动子的位置和速度的最优估计。该方法获得的动子位置和速度精度高且实时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549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011550880.1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60L1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浮电磁推进装置及悬浮列车。所述悬浮电磁推进装置包括车体结构及对称设置于车体结构底部的左右两侧的悬浮系统、电磁推进系统、支撑结构,所述悬浮系统包括EDS悬浮结构及EMS悬浮结构,所述EDS悬浮结构及所述EMS悬浮结构均分别与所述车体结构及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电磁推进系统及所述EDS悬浮结构均包括超导线圈,所述电磁推进系统及所述EDS悬浮结构共用一个所述超导线圈,为所述EDS悬浮结构提供励磁磁场,且作为所述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所述车体结构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相对上方,所述支撑轮可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全程可控,减小震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2039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92253.6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广义内模控制算法的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悬浮系统中悬浮磁铁参数、电路参数和悬浮系统的质量参数,根据悬浮系统受力分析,建立悬浮系统原始模型,根据悬浮系统不确定性,对原始模型中进行优化,建立包含不确定性参数的悬浮系统模型,基于广义内模控制算法为悬浮系统设计了新的控制器,使系统在运行时,若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系数为零,则系统由标称控制器进行控制;若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系数不为零,则系统由鲁棒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悬浮系统的跟踪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抗干扰能力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35668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332768.0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60L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平均气隙反馈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方法。所述基于平均气隙反馈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考虑电磁铁极面范围内轨道极面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得电磁铁模块与导磁性F轨极面范围内的平均气隙的数学函数;步骤S2、设计电磁悬浮系统平稳通过轨道错台结构的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设计平均气隙观测器;步骤S22、设计基于平均气隙状态反馈控制算法;步骤S23、根据平均气隙的变化值对应调整控制电流,以平稳通过轨道错台。本发明利用设计的平均气隙观测器以及基于平均气隙状态反馈控制算法,使得电磁悬浮系统经过轨道错台结构时更加平稳,气隙波动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17253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1109896.9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测高的方法。所述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测高的方法包括定位测速测高装置,所述定位测速测高装置包括沿列车运行路线布置的规格均匀的三角尺、车载光电传感器组、电机控制板以及将所述车载光电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送入所述电机控制板的无线信号传送和接收装置,所述三角尺并列布置在轨道两侧,所述车载光电传感器组设于列车的下部,包括光斑反射点状式的探头及放大器,所述定位测速测高装置基于游标卡尺提高精度的原理实现对列车定位测速测高。本发明适用于磁浮列车的定位测速,具有定位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甚至更高,并能够视系统的精度要求进行方案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18376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250597.5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速磁浮列车的混合悬浮磁铁,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若干第一混合磁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混合磁体,每个第一混合磁体包括常规电磁铁和常规永磁铁,每个常规永磁铁位于对应的常规电磁铁的一侧,且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一线包,每个第一铁芯的一端与第一极板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常规永磁铁连接,常规永磁铁还与第二极板连接,第二混合磁体包括加长电磁铁和加长永磁铁,加长电磁铁的长度长于常规电磁铁,加长永磁铁位于加长电磁铁的一侧,每个加长电磁铁包括第二铁芯和第二线包,每个第二铁芯的一端与第一极板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加长永磁铁连接,且第二混合磁体位于所有混合磁体的前端。其可削弱涡流效应,提高悬浮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