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56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057745.X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3R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其中双活动套定位部件由第一级活动套和第二级活动套构成,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一环形连接臂与第一级活动套的连接口连接,构成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双活动套定位部件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二环形连接臂与弧面壁的弧面滑道槽连接,将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安装在弧面壁上。本公开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能使得电嘴或热端部件在弧面或其他复杂型面上完成自适应定位,以提高工业和民用热释放装置以及燃机燃烧室中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定位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068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048012.5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1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动态工况数据库样本点选取方法,所述燃气轮机为动力涡轮导叶可调的三轴式燃气轮机,该方法针对的燃机结构特点为动力涡轮进口导叶可调且是具有高低压轴和动力涡轮轴的三轴结构,该方法包括计算分析动力涡轮转速对燃气轮机的影响、计算分析稳态工况下,不同导叶角度对应的高低压轴转速对应关系、计算加减速过程中,低压轴转速的变化范围、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取样本点、利用燃气轮机仿真模型获得各样本点,形成燃气轮机动态工况数据库等步骤。本发明的燃气轮机动态工况数据库样本点选取方法,利用燃气轮机的工作特性考虑了动力涡轮导叶角度变化的情况,合理地缩小了样本点取值范围,大大缩小样本规模,减小了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23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1124642.8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排放三回路贫油预混主动燃烧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燃气轮机或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贫油预混引起燃烧不稳定现象,从而导致燃烧污染排放高的问题,其中基于预混当量比燃油控制模式是通过贫油预混和控制燃油与空气当量比大小,实现燃油充分燃烧和降低燃烧火焰温度,从而达到降低NOx排放量;基于声压相位延迟的燃油控制模式是根据测量声音压力振动情况,通过相位延迟算法,控制燃油加注时刻来抑制燃烧的热声不稳定现象;基于LMS的燃油控制模式,是通过测定燃烧低周热释放循环区域温度,并通过LMS算法,控制燃油注入量来消除低周热释放循环区热振荡问题,从而降低燃烧的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8351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98479.2
申请日:201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G05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23/0213 , G05B2219/24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装置及验证方法,用以解决燃气轮机在极端工况条件下控制系统性能验证以及全工况下控制系统性能评估的技术问题,尤其适用于地面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在极端条件下或全工况性能评估和试验验证。该装置由油箱、柱塞泵、高压精油滤、燃油计量阀、燃油流量计、停车电磁阀、压力调节阀、电磁换向阀、作动筒、燃气轮机控制器、上位机、状态监控显示装置、Ng小惯性变速电机、Ng音轮测速机构、Ng矢量电机控制装置、仿真激励单元、Np小惯性变速电机、Np音轮测速机构、Np矢量电机控制装置等组成。该半物理仿真试验装置和验证方法在动力装置的数字控制系统试验验证和性能评估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49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309422.7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4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预冷功能的压缩空气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多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方式压缩空气,使用冷却介质回收级间压缩热量及量,将回收的热量作为热源,使用吸收式制冷的方法产生冷量,并且利用这部分冷量对各级级前的待压缩空气进行预冷。该发明的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组气路子系统、压缩机组水路子系统和吸收式制冷机子系统三部分组成。该发明特别适用于夏季或者高温环境。采用该发明进行空气压缩,可以保证压缩空气的产气量,降低压缩空气的含湿量,提高各级压缩机的压比,明显降低各级压缩过程中的耗功。此外,该发明还充分利用了各级级间压缩热量及其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04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155855.7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气压耦合的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中,在用电低谷通过压缩机组将空气压入恒压储气装置,同时将恒压储气装置中的液体通过液体泵压入变压储气装置中,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和液体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恒压储气装置中高压空气经加热器吸热并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变压储气装置中的高压流体驱动液压马达发电机组发电,并将流体注入恒压储气装置中维持其压力恒定。本发明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储能周期不受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源,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47646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10253827.3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7/18 , F16H57/02 , F16H57/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中分面齿轮箱与多级透平集成的膨胀机组。具体结构为:齿轮箱具有上、下两个中分面,3~5根由透平驱动的输入轴和1根机械功输出轴布置在所述的两个中分面上;各输入轴的一端或两端安装有回收高压气体膨胀功的透平,透平类型为向心式、混流式、单级或多级轴流式,采用悬臂或两端支撑结构,各轴的转速可互不相同,以达到透平气动和整体结构设计上的最优方案;各透平产生的轴功通过齿轮箱变速后由输出轴传递给发电机或工业用动力机械;透平个数为3~10个。本发明能使多级透平与齿轮箱集成的膨胀机组空间布置更紧凑,各个透平的气动、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合理,机组能量利用效率高,转子动力学特性更稳定,适用于各类大膨胀比的膨胀机组。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999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255879.X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8D2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淋式填充床蓄热装置,用于中高温的热能存储领域。是一种采用液态流体为传热介质,固体材料为蓄热介质,通过喷淋装置,将液态传热介质雾化成微小液滴/或分流成若干液柱,在填充床内的持液量不超过填充床空隙的50%,只需少量液态传热介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新型蓄热装置。是一种采用外壳承压、保温层介于外壳与内壳之间、填充床入口为单/多个排列的喷淋装置、壳内承装固体蓄热介质的蓄热结构。本发明的喷淋式填充床蓄热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寿命长、蓄热效率高、热能品位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容量大、温度范围大、中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储热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538006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010612737.0
申请日:2010-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3R3/00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涡旋燃烧端盖的热侧气冷方法,在涡旋燃烧端盖上引入冷空气从端盖冷侧进入端盖内部,随即进入一个突扩空腔以利于冷空气的压力均衡和均匀分配,并通过热侧冷气喷射小孔完成与涡旋燃烧端盖以及端盖热侧或者小孔载体的热侧壁面的热交换,使涡旋燃烧端盖得到保护。其装置主要包括:燃气轮机涡旋燃烧端盖内部设有一突扩空腔,该突扩空腔的底部开有多个热侧冷气喷射小孔;一引入冷空气的引气管,该引气管的出气口连接燃气轮机涡旋燃烧端盖的突扩空腔,该引气管的进气口连接压气机或者火焰筒外壁面和燃烧室壳体之间。本发明使得涡旋燃烧端盖对于热值不同或波动的燃料,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494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09422.7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4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预冷功能的压缩空气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多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方式压缩空气,使用冷却介质回收级间压缩热量及火用量,将回收的热量作为热源,使用吸收式制冷的方法产生冷量,并且利用这部分冷量对各级级前的待压缩空气进行预冷。该发明的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组气路子系统、压缩机组水路子系统和吸收式制冷机子系统三部分组成。该发明特别适用于夏季或者高温环境。采用该发明进行空气压缩,可以保证压缩空气的产气量,降低压缩空气的含湿量,提高各级压缩机的压比,明显降低各级压缩过程中的耗功。此外,该发明还充分利用了各级级间压缩热量及其火用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