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9112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0509617.4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气热防冰功能的压气机进口导叶结构,在叶身内部布置单个展向主通道和多个流向分通道,流向分通道在叶片尾缘附近与叶片吸力面相通,高温气体经展向主通道和流向分通道流入压气机主流道进行掺混。具体结构包括:去除前缘的进口导叶和去除尾缘的导叶套,沿导叶吸力面布置多个等深度流向凹槽。二者装配形成展向主通道,流向凹槽被导叶套覆盖区域作为流向分通道,未覆盖区域作为高温气体出口,高温气体经展向主通道和流向凹槽进入压气机主流道进行掺混。本发明能够沿展向均匀加热压气机进口导叶与第一级动叶之间的空气,并对压气机的内部流动影响很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523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1124642.8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排放三回路贫油预混主动燃烧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燃气轮机或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贫油预混引起燃烧不稳定现象,从而导致燃烧污染排放高的问题,其中基于预混当量比燃油控制模式是通过贫油预混和控制燃油与空气当量比大小,实现燃油充分燃烧和降低燃烧火焰温度,从而达到降低NOx排放量;基于声压相位延迟的燃油控制模式是根据测量声音压力振动情况,通过相位延迟算法,控制燃油加注时刻来抑制燃烧的热声不稳定现象;基于LMS的燃油控制模式,是通过测定燃烧低周热释放循环区域温度,并通过LMS算法,控制燃油注入量来消除低周热释放循环区热振荡问题,从而降低燃烧的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16152B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210518522.1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将空气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存储压缩热),利用膨胀机使空气降温同时回收膨胀功驱动一级压缩机提高系统效率,并利用已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并存储(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经过加压、吸热至超临界(同时回收冷能),并在进一步吸收压缩热或其他工业余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等后通过涡轮驱动发电机发电(释能)。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不受储能周期和地理条件限制、适用于各种电站(包括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对环境友好、可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3787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14731.9
申请日:2013-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Y02T10/166 ,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天然气发动机(CNGE)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涉及发动机的新型节能技术,它采用余热换热器利用尾气和/或缸套水余热对高压气瓶输出的高压燃气进行加热,利用两级膨胀机装置(一级为变膨胀比膨胀机、一级为定膨胀比膨胀机)对高压燃气进行降压处理,以达到发动机燃烧所需的燃气压力,同时利用膨胀机对压力能和余热进行综合利用,增大发动机输出轴功,提高发动机系统效率,增加行驶里程,节约天然气消耗。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回收了80%的燃气压缩过程消耗的能量,显著提高了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燃料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301615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18522.1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将空气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存储压缩热),利用膨胀机使空气降温同时回收膨胀功驱动一级压缩机提高系统效率,并利用已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并存储(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经过加压、吸热至超临界(同时回收冷能),并在进一步吸收压缩热或其他工业余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等后通过涡轮驱动发电机发电(释能)。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不受储能周期和地理条件限制、适用于各种电站(包括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对环境友好、可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74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70888.8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扇叶片制造方法,包括将若干种纤维丝编织并扭转形成内芯;对预处理后的多层预浸料依据铺层设计分别铺设于内芯的向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形成叶片预制件;将叶片预制件进行树脂灌注及固化成型处理形成固化叶片;以及对固化叶片的至少一部分表面涂注防腐涂层形成风扇叶片。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风扇叶片,包括:内芯,由若干种纤维丝编织形成;第一预浸料包覆层,形成于内芯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预浸料包覆层,形成于内芯的第二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59112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09617.4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气热防冰功能的压气机进口导叶结构,在叶身内部布置单个展向主通道和多个流向分通道,流向分通道在叶片尾缘附近与叶片吸力面相通,高温气体经展向主通道和流向分通道流入压气机主流道进行掺混。具体结构包括:去除前缘的进口导叶和去除尾缘的导叶套,沿导叶吸力面布置多个等深度流向凹槽。二者装配形成展向主通道,流向凹槽被导叶套覆盖区域作为流向分通道,未覆盖区域作为高温气体出口,高温气体经展向主通道和流向凹槽进入压气机主流道进行掺混。本发明能够沿展向均匀加热压气机进口导叶与第一级动叶之间的空气,并对压气机的内部流动影响很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42359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20626.6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天然气压缩机组、换热器、水处理器、热水储箱、二次换热器、进水冷却器、循环水泵、连接管道及调节阀门等主要设备,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换热器进水经过水处理器处理成为软水,升温后汇总进入热水储箱,并与供热用二次换热器回水进行热交换用于供热,多余部分还可通过二次换热器带动一个沸水器提供生活饮用沸水,也可以提供生活热水,经过二次换热的压缩机冷却水再进入一个进水冷却器使其将至常温,达到冷却水进水条件。该系统利用压缩过程的间冷热量加热冷水,将提升温度的水经过二次换热,实现了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80631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26671.4
申请日:2015-05-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在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的进气口分别装有喷射器,在储能压缩过程中,通过向被压缩空气中喷入雾状或者泡沫状液态换热介质实现准等温压缩过程,从而降低单位工质的压缩功,在压缩机组后装有气液分离器,分离压缩空气中的冷却介质并存储;在释能膨胀过程中,通过向膨胀过程的气体内喷射雾状或者泡沫状液态换热介质实现准等温膨胀过程,从而提高单位工质的输出功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使压缩与膨胀过程明显地偏离绝热过程,获得接近于等温的“准等温压缩与准等温膨胀”过程,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6305.4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00 , F01K25/08 , F02C3/22 , F02C6/00 , F03D9/02 , F03G6/00 , F03B13/14 , F03B13/26 , F02C6/18 , C02F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41 , Y02A20/144 , Y02E10/38 , Y02E10/46 , Y02E10/72 , Y02E50/11 , Y02E50/12 , Y02P80/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冷能的海岛供能系统,包括:LNG发电系统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基于LNG发电机以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联合海岛供能系统,系统余热作为海水淡化单元的热源。在储能过程中,贮存LNG经蓄冷气化转化为高压天然气NG,进入NG储罐和管网系统储存备用;其次,将空气压缩间冷经过蓄冷回收冷能并节流后液化储存。在用电过程中,高压天然气NG吸热升温后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后进入小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与压缩空气燃烧带动燃机涡轮做功;液态空气经过蓄冷和逐步吸热升温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本供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岛上电能和淡水供给,并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发电输出,实现了系统效率提升和用电成本降低,与传统海岛供能系统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