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5306.0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包括顶推侧接岸结构和接收侧接岸结构;顶推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起步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止推段、密封段、对接段、顶推段、水平运输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对接段横向布设的顶推侧水泵房;顶推侧接岸结构内布设顶推装置;接收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接收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管节稳定段、密封段、管节固结段、牵引锚锭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管节固结段横向布设的接收侧水泵房;牵引锚锭段内布设牵引索牵引装置。本发明的接岸结构,适用于所有岸坡地质条件,同时适用于所有型式的直线型悬浮隧道结构。

    一种沉井刃脚支设结构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801610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1124915.0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井刃脚支设结构,包括:支设结构本体,所述支设结构本体至少包括第一结构层以及镶嵌于第一结构层内的第二结构层;垫架,所述垫架为上边短、下边长的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上边连接处形成安装部;模板体系,所述模板体系包括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底部与所述支设结构本体相接,所述第二模板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处;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支设结构本体以及梯形结构的斜边构成浇筑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镶嵌的方式,构成支设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结构层的优势,能够实现支撑安装的作用,节省材料。

    一种钢筋连接装置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62191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821864.0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直螺纹套筒和止回装置,直螺纹套筒的两端各螺纹连接一根钢筋;所述止回装置安装在任一钢筋上具有螺纹的端部,该端部贯穿止回装置后与直螺纹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止回装置的端面与直螺纹套筒的端面接触;安装有止回装置的钢筋上螺纹段的长度大于另一根钢筋上螺纹段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止回装置有效预防直螺纹套筒的松动问题,解决了两根钢筋连接的整体性不好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钢筋连接要求的情况下,可有效解决直螺纹套筒的松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钢筋的用量,且补充在钢筋连接在不同环境不同结构和不同标准的情况下拥有更多的选择。

    一种用于生产预制式悬浮隧道的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15150310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097771.9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预制式悬浮隧道的模板,用于流水式生产线作业,包括,底部支撑模板,所述底部支撑模板包括移动模板,所述移动模板用于带动预制式悬浮隧道移动;外模,所述外模设置于底部支撑模板上,所述外模通过机械设备控制,实现外模的安装和拆卸;内模,所述外模与内模形成圆环形浇筑腔,所述圆环浇筑腔至少包括第一浇筑腔以及第二浇筑腔;所述圆环形浇筑腔内设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固定于所述移动模板上;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贯穿预制生产线,以形成内部支撑,所述内模支撑于所述内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模板,能够实现边预制边移动,减少了整个预制的成本,使用更加安全。

    一种用于桥梁修建的移动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12128879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428658.3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修建的移动模板,包括:模板系统,包括内模和外模,所述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至少设有一个开口的浇筑腔,所述开口处形成浇注口;所述浇筑腔为曲线结构,从所述浇注口至浇筑腔底部,所述浇筑腔的横截面宽度成增大状,使得所述浇筑腔形成扩张型浇筑腔;支架,所述支架为门型结构,所述支架设置于模板系统的外周,所述支架与所述外模板之间形成移动间隙,所述模板系统顶部悬吊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内模和外模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处通过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支撑;还包括第三支撑点,设置于外模外侧,且第三支撑点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