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0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231031.X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对使用CO2回收装置的使用者通知从CO2回收装置回收到的CO2的使用用途、使用量等的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适于构建该信息管理系统的CO2使用设施、CO2收集站、信息管理装置、车辆、建筑物以及信息通信终端。信息管理系统具备:CO2回收装置,回收CO2;CO2收集站,对通过多个CO2回收装置回收到的CO2进行收集;CO2使用设施,使用通过CO2收集站收集到的CO2;以及信息管理装置,具备通信部,通信部向CO2回收装置的使用者所使用的信息通信终端发送将用途信息和CO2回收装置的使用者的识别信息关联了的信息,用途信息表示CO2使用设施中的CO2的使用用途和该使用用途中的使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2384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048784.5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能在有效地抑制电力消耗量的同时进行电加热式催化剂的状态的诊断。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电加热式催化剂,包括夹置于排气通路的内壁与发热体之间的绝缘构件;绝缘电阻检测器;以及处理器,执行与电加热式催化剂相关的处理。每当车辆的行程开始时,处理器使用绝缘电阻检测器来获取绝缘构件的绝缘电阻值,在获取到的绝缘电阻值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处理器执行对电加热式催化剂的状态进行诊断的诊断处理。在诊断处理中,处理器基于表示本次的行程的绝缘构件的绝缘电阻值相对于包括最近的行程的过去的一个以上的行程的绝缘构件的绝缘电阻值的降低的程度的指标值来判定电加热式催化剂有无绝缘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278038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170854.6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100)的控制装置(200)具备催化剂预热控制部,该催化剂预热控制部在电池充电量为预定的第1充电量以上、且车辆(100)的行驶模式被设定为至少对旋转电机(40)的输出进行控制来使车辆(100)行驶的EV模式时,若导电性基材(151)的温度小于预定温度、且电池充电量小于比第1充电量大的第2充电量,则向导电性基材(151)供给电力来对催化剂装置(15)进行预热。催化剂预热控制部以使导电性基材(151)的电阻值大的情况下是第2充电量比导电性基材(151)小的情况下的第2充电量大的方式设定第2充电量。由此,可抑制内燃机在催化剂装置的预热完成之前被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44184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020854.1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发热体具有NTC特性的情况下,高精度地检测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检测装置,其具备:通电单元,以使施加电压与催化剂电流之积即电力成为目标电力的方式,调整施加电压,在通过向电加热式催化剂施加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电压而能够向该电加热式催化剂供给的电力小于目标电力的情况下,向电加热式催化剂施加与预定的上限值相等的施加电压;运算单元,在从对电加热式催化剂的通电开始的时间点至目标通电量达到预定的基准通电量为止的期间即预定期间中,运算实际向电加热式催化剂供给的电力的累计值即实际通电量;及检测单元,如果实际通电量小于预定通电量,则判定为电加热式催化剂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03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190887.X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439 , F01N3/22 , F01N9/00 , F01N2430/06 , F01N2900/1404 , F02D35/023 , F02D41/008 , F02D41/0255 , F02D41/1446 , F02D41/1447 , F02D41/1448 , F02D2200/021 , F02D2200/0414 , Y02T10/26 , Y02T10/47
Abstract: 抑制因排出气体的热被排气通路夺走而导致的排放的恶化。在执行稀燃烧和浓燃烧按气缸交替地进行的A/F振动运转的发动机(8)中,在判断为催化剂(21)的上游侧的排气通路(18)内的浓气体和稀气体的反应状态不良的情况下,交替地变更进行稀燃烧的气缸和进行浓燃烧的气缸的分配,以使得:作为在排气通路(18)的距离中距离催化剂(21)最远的气缸的#1气缸(81)进行浓燃烧、且作为比该最远的气缸靠近催化剂(21)的#2气缸(82)进行稀燃烧。能够将对各气缸(81、82、83)的燃烧状态的分配变更为反应状态容易稳定的方式,由此,能够抑制因排出气体的热被排气通路(18)的第1分支(11a)夺走而导致的排放的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906411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080066947.2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25/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715 , F01N3/10 , F02D41/0065 , F02M26/05 , F02M26/15 , F02M26/28 , F02M26/40 , F02M26/43 , F02M26/44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以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当增加EGR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爆燃的产生的内燃机及其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如图7所示,能够使EGR气体分成通过EGR通路(28)的路径(路径a)和通过EGR通路(30)的路径(路径b)流动。特别是,通过向路径(b)流动,能够利用内部冷却器(18)对EGR气体进行冷却。通常内部冷却器(18)的容量大于EGR冷却器(34)的容量,因此冷却能力高。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能够在使EGR气体的热充分散热后的状态下使EGR气体流入浪涌调整槽(22)。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58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080001903.1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23 , F02D41/00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确定机油流入汽缸内的主要原因的内燃机异常燃烧判定装置。是具备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异常燃烧判定装置,按每个汽缸检测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另外,存储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和运转过程中的负载履历(100)。判定所存储的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是否为特定的汽缸(130)。对所存储的履历,判定在异常燃烧产生前所使用的负载是否为比阈值高的负载(140、S170)。利用根据这些判定的组合决定了机油流入汽缸内的原因这一关系,根据基于上述汽缸判定单元的判定和基于上述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的组合,来确定机油流入汽缸内的主要原因(150、160、180、190)。
-
公开(公告)号:CN10290641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80066947.2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M25/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715 , F01N3/10 , F02D41/0065 , F02M26/05 , F02M26/15 , F02M26/28 , F02M26/40 , F02M26/43 , F02M26/44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以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当增加EGR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爆燃的产生的内燃机及其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如图7所示,能够使EGR气体分成通过EGR通路(28)的路径(路径a)和通过EGR通路(30)的路径(路径b)流动。特别是,通过向路径(b)流动,能够利用内部冷却器(18)对EGR气体进行冷却。通常内部冷却器(18)的容量大于EGR冷却器(34)的容量,因此冷却能力高。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能够在使EGR气体的热充分散热后的状态下使EGR气体流入浪涌调整槽(22)。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582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80001903.1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23 , F02D41/00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确定机油流入汽缸内的主要原因的内燃机异常燃烧判定装置。是具备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异常燃烧判定装置,按每个汽缸检测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另外,存储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和运转过程中的负载履历(100)。判定所存储的产生了异常燃烧的汽缸是否为特定的汽缸(130)。对所存储的履历,判定在异常燃烧产生前所使用的负载是否为比阈值高的负载(140、S170)。利用根据这些判定的组合决定了机油流入汽缸内的原因这一关系,根据基于上述汽缸判定单元的判定和基于上述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的组合,来确定机油流入汽缸内的主要原因(150、160、180、19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