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拖曳水池的流激噪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6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189063.2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试验装置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拖曳水池的流激噪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中拖曳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拖车运动的导轨。拖车的车轮架设在导轨上。拖车的底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装载有传感器的试验模型。拖车通过牵引结构与动力装置相连。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通过动力轮与缆绳相连。动力装置通过牵引机构与载有试验模型的拖车相连,优化了试验装置的动力结构,使得动力装置远离试验模型所在的区域,降低了动力装置在驱动拖车运动时,其自身的振动引起试验模型的振动,同时减少了动力装置的工作振动向外辐射的噪声,避免了动力装置的振动对流激振动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一种楼梯自适应逃生系统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6819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1336585.3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楼梯自适应逃生系统,由逃生轨道和逃生车集成,逃生轨道包含轨道系统和收放系统,逃生车包含车本体、限位轮、张紧调度系统和刹车系统。逃生轨道保证逃生车按照既定轨道下滑且不脱轨,轨道间经滚轮铰接,内侧经转轴与护栏铰接,收放系统开关镶嵌于楼层门外墙体上,与火灾报警器串联连接,接收报警信号。逃生车通过限位轮卡入轨腰安置于逃生轨道上,限位轮与张紧臂末端连接,张紧臂受控于手柄,刹车系统作用于后导向轮,通过操作阀把带动刹车线收紧刹车器实现刹车功能。本发明通过逃生轨道与逃生车配合使用,实现火灾事故时高层楼宇人员快速逃生,具有收放便利、安全快速、速度可控等优点。

    一种船舶共振破冰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07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1017278.4

    申请日:2018-09-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船舶共振破冰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该主动控制装置由振动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电频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包括FFT分析仪、滤波器、DSP控制器,电频控制系统包括变频器和交流电源。破冰时DSP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电频控制系统,驱动作动器以船体首阶垂向固有频率激励冰层5~10s;该响应信号经滤波器滤波和傅里叶变换获得冰层固有频率,DSP控制器依据识取的冰层固有频率,输出控制信号至电频控制系统,调控作动器以激励频率激励冰层,实现破冰激励频率的主动控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适应性强等优点,可满足船舶多功能破冰的工程需求。

    一种楼梯自适应逃生系统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6819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36585.3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楼梯自适应逃生系统,由逃生轨道和逃生车集成,逃生轨道包含轨道系统和收放系统,逃生车包含车本体、限位轮、张紧调度系统和刹车系统。逃生轨道保证逃生车按照既定轨道下滑且不脱轨,轨道间经滚轮铰接,内侧经转轴与护栏铰接,收放系统开关镶嵌于楼层门外墙体上,与火灾报警器串联连接,接收报警信号。逃生车通过限位轮卡入轨腰安置于逃生轨道上,限位轮与张紧臂末端连接,张紧臂受控于手柄,刹车系统作用于后导向轮,通过操作阀把带动刹车线收紧刹车器实现刹车功能。本发明通过逃生轨道与逃生车配合使用,实现火灾事故时高层楼宇人员快速逃生,具有收放便利、安全快速、速度可控等优点。

    一种船舶共振破冰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7278.4

    申请日:2018-09-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船舶共振破冰主动控制方法和装置。该主动控制装置由振动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电频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包括FFT分析仪、滤波器、DSP控制器,电频控制系统包括变频器和交流电源。破冰时DSP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电频控制系统,驱动作动器以船体首阶垂向固有频率f0激励冰层5~10s,作动器停止工作后,振动加速度计拾取振动信号5~8s;该响应信号经滤波器滤波和傅里叶变换获得冰层固有频率fw,DSP控制器依据识取的冰层固有频率fw,输出控制信号至电频控制系统,调控作动器以激励频率fn激励冰层,实现破冰激励频率的主动控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适应性强等优点,可满足船舶多功能破冰的工程需求。

    一种拉伸式便携救生艇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15424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069392.0

    申请日:2017-0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C9/02 B63B7/00 B63B7/08 B63B2007/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式便携救生艇,包括艇架、艇体、划桨装置,还包括两个充气装置,所述艇体的一端设置有拉手、另一端设置有主进气孔和主排气孔,所述艇架有两组且通过连接扣对称设置在艇体两侧,每组艇架是由至少两节等长、变截面的空心连杆连接而成的可伸缩结构,每个充气装置包括中空的密闭圆柱环、设置在中空的密闭圆柱环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端面设置有进气孔A和进气孔B,所述中空的密闭圆柱环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进气孔C和进气孔D,且中空的密闭圆柱环还设置有与艇体相通的进气孔E。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携带方便、存放空间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能够在水灾水患中使被救助者得到及时救助。

    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470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428264.1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海洋船舶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实现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脉动载荷测试问题。它包括循环水槽、水下航行体模型、整流罩、连接杆、支撑杆和定位铁块,水下航行体模型设在循环水槽内部且模型的头部朝向循环水槽的来流方向,水下航行体模型翻转布置使水下航行体模型的围壳朝向下方;整流罩安装在水下航行体模型上,围壳完全浸入水中,通过调整支撑杆穿过连接杆上圆形孔洞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迎流角度。本发明可完成水下航行体围壳区域不同工况下的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测试。

    基于阻抗失配原理的链式面板减振基座

    公开(公告)号:CN11530341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0934673.9

    申请日:2022-08-04

    Abstract: 基于阻抗失配原理的链式面板减振基座。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基座,基于阻抗失配原理,包括链式面板、防侧力弹簧减振器和底板,链式面板由面板铰接装置串联链式子结构面板组成,防侧力弹簧减振器固定安装在链式面板与底板之间;链式面板基于阻抗失配原理构建,机械设备安装于上,通过防侧力弹簧减振器连接链式面板和基座底板,振动能量经过了链式面板和防侧力弹簧减振器的双重衰减,大幅降低机械设备运行对船体结构的影响。本发明结构简单、减振性能佳,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船舶设备动力吸振基座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63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93473.2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设备基座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设备动力吸振基座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设计的船舶设备动力吸振基座具有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通过在船舶设备基座面板下方、基座肘板之间安装动力吸振器,将经过橡胶层部分隔振处理后余下的低频振动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对船舶设备基座低频振动的控制。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含空气弹簧的橡胶层及带有变截面的橡胶层限位结构,对船舶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进行初步处理,以更好达到预期减振降噪效果。

    一种低噪声布局水面船舶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3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058791.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将水面船舶壳体分为外壳与内壳,两壳体通过环肋与艏部减振限位器连接固定;对水面船舶螺旋桨及艉部动力舱内主机等强振动噪声源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安装在设备减振基座上,并在左右设置设备减振限位器,艉部动力舱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减振舱壁弹性连接;水面船舶上层建筑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支柱刚性连接,并在支柱与水面船舶外壳连接处设置减振装置。水面船舶正常航行时,动力舱设备工作产生的振动能量难以通过内部结构传递至水面船舶内壳体及上层建筑,从而达到减小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的目的。本方案能较好地控制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达到提高舒适性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