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活提高的苯乙烯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7099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1430826.6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活提高的苯乙烯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以及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此突变体是通过将出发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苯乙烯单加氧酶的第305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得到的;此突变体的酶活可达99.12±1.5U/mL、Kcat/Km可达268.2±19.5mM‑1·min‑1,分别较野生型提高了1.7倍、3.4倍;此突变体的温度稳定性以及pH稳定性较野生型有了明显的提高,将此突变体在60℃下保持24h依旧可残留59%的酶活,在pH5.0的状态下保持12h依然可残留71%的酶活。

    一种酶活提高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07058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711354029.X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活提高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的突变体是在SEQIDN0.2所示的氨基酸的基础上,将第484位亮氨酸突变成甲硫氨酸。因为表达包涵体问题将构建的重组载体L484M‑pET28aN端起始密码子后一段冗余序列删除得到重组质粒L484M‑pET28a‑M。本发明得到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纯化得到的酶做酶学性质研究,pH4.5、pH5.0、pH6.5下相对酶活分别提高了40%、36%、42%。L484M和未突变酶在相同酶活不同pH条件下进行全细胞转化1h取样测定产量,在最适pH5.5条件下,产量提高48.5%。本发明表明484位氨基酸残基对酶的催化作用有较大影响,对该酶的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生产宝丹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6738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1507100.8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生产宝丹酮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克隆了来源于Bipolaris oryzae的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并实现在E.coli BL21(DE3)中过量共表达。此全细胞转化体系的建立,首次鉴定出Bipolaris oryzae来源的17β‑HSD具有17β‑羟基甾体脱氢酶功能,并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实现了Bipolaris oryzae来源的17β‑HSD的功能鉴定。经过24h全细胞转化,1g/L ADD可转化为872.9mg/L宝丹酮。本发明为微生物工业化生产宝丹酮提供了基础。

    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59735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443305.8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了SEQ ID NO.4、SEQ ID NO.6及SEQ ID NO.8三个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以及上述突变体或产生突变体的基因工程菌在氨化还原α‑酮酸制备光学纯手性L‑α‑氨基酸中的应用。本发明在于:所述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或含有突变体基因工程菌氨化还原制备L‑α‑氨基酸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能够合成高光学纯度L‑α‑氨基酸(ee>99%),如突变体酶催化L‑苯甘氨酸的转化速率提高了2.62倍,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实际有效策略。

    一种用离子转运蛋白促进钝齿棒杆菌合成L-精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7209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95689.6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离子转运蛋白促进钝齿棒杆菌合成L-精氨酸的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过表达单价阳离子/H+逆转运蛋白Mrp1A以及阳离子转运ATP酶CTAP1提高L-精氨酸产量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成功实现了对基因mrp1和ctap1的敲除和过表达,通过对胞内[Na+]和[K+]的测定,明确离子转运蛋白在离子浓度、pH稳态和渗透压方面的调节作用。采用5L发酵罐分批发酵策略,优化发酵条件,最终重组钝齿棒杆菌5-5(mrp1ctap1)发酵至96h,重组菌的L-精氨酸产量达到65.3g/L,产率为0.395g/g,比钝齿棒杆菌SYPA5-5提高了39.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