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953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27786.1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羰基还原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该酶及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基因工程菌和应用。所述突变体是由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38位、第193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点联合突变获得。本发明提供的重组羰基还原酶及其突变体具有较广底物谱,对手性醇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含有该酶及突变体基因的基因工程菌催化活性高、酶表达量高,易于发酵制备,可用于多种手性醇药物的酶法催化制备,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突出优势,具备良好的开发与应用价值,为药物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关键的核心酶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70255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71912.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56位或第125位进行单突变获得的,编码所述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两种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对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56位或第125位进行单突变,得到的两种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具有高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的ADP转化率高于野生型多聚磷酸激酶突变体,显著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减少了ATP的用量,经济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9705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76985.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耐高温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中的耐高温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在70℃下孵育10h达到半衰期,较于野生型70℃半衰期100min,热稳定性提高了5倍;该酶提高了合成乳果糖所用底物乳糖的反应温度和转化效率,在高温下进行催化反应,产物乳果糖得率显著增加,副产物量明显减少,绿色高效,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33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086389.5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16 , C02F11/02 , C02F3/34 , B01D53/84 , B01D53/52 , B01D53/58 , C12R1/84 , C12R1/4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除臭菌剂,包括如下菌:季也蒙毕赤酵母、玉米鞘氨醇单胞菌、中间苍白杆菌、中孢芽孢杆菌、沃氏葡萄球菌及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其通过利用上述菌的微生物作用,对恶臭气味进行吸收利用并降解实现除臭作用,并能对散发恶气物质的有机物进行腐熟发酵,将发出臭味的物质转化为无味物质,从源头上解决臭味气体的散发,实现除臭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04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27168.9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生物级联合成L‑草铵膦的方法及突变体,以三氯化磷、二氯化磷和丙烯酸加成反应合成亚磷酸甲基丙烯酯,然后将亚磷酸甲基丙烯酯与乙醇钠缩合反应后,再与草酸二乙酯水解合成α‑酮酸‑2‑羰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最后采用草铵膦脱氢酶与醇脱氢酶共表达湿菌体或草铵膦脱氢酶突变体与醇脱氢酶共表达湿菌体为生物催化剂合成L‑草铵膦,解决了现有L‑草铵膦合成繁锁,不对称胺化还原活性不高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工艺路线绿色、简单、温和,避免了合成D,L‑草铵膦所用剧毒氰化物,三废产生量较D,L‑草铵膦减少50%以上。本发明生物催化步骤转化率达到100%,无底物残留,产物ee值大于99%。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6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07632.3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异源可溶性表达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对来源于丝状真菌柄孢霉(Podospora anserina S mat+)的PaLPMO基因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及定点突变,得到了一种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表达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基因工程菌,实现了真菌来源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在原核系统菌株中的异源表达,且可溶性表达水平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48578.4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5/31 , C12N1/21 , C12N15/113 , C07K14/245 , C12N15/70 , C12N15/65 , C12P13/12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代谢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ysB突变体、高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该cysB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对硫源结合能力更优及不受OAS激活作用,并基于突变体以菌株E.coli W3110EYC::PyhaO‑ydeD::PyhaO‑yfiK::PyhaO‑yeaS::PyhaO‑alaE::PyhaO‑apFAB689‑tolC/pE为底盘菌,构建了一株能够对cysB表达强度性能更优的高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E.coli W3110EYC::PyhaO‑ydeD::PyhaO‑yfiK::PyhaO‑yeaS::PyhaO‑alaE::PyhaO‑apFAB689‑tolC‑ΔcysB/pTrc99a‑cysBV122G‑pcysK‑eGFP。相对于出发菌株,本发明中的基因工程菌单位时间内生长效率提高了10.5%,最终使L‑半胱氨酸的效价提高了55%。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32061.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21 , C12N15/53 , C12N15/31 , C12N15/54 , C12N15/60 , C12N15/52 , C12N15/70 , C12P13/06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L‑高丝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在底盘菌株Escherichia coli HS33的基因组中原位回补L‑蛋氨酸运输蛋白的编码基因metI,敲除甲基乙二醛合成酶的编码基因mgsA、(p)ppGpp合成酶基因relA以及丙酮酸激酶的编码基因pykA,过表达葡萄糖特异性PTS酶IIBC组分编码基因ptsG、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pc、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yc、天冬氨酸转氨酶编码基因aspB和解反馈抑制的天冬氨酸激酶/高丝氨酸脱氢酶I编码基因thrAG1297A即得所述高产L‑高丝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并将其应用于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该重组大肠杆菌相比于野生型能够更好地利用葡萄糖等碳源物质进行L‑高丝氨酸的生产,并且能力更强,转化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60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62287.9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D‑泛解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应用,所述基因工程菌是将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S,在底盘菌PAL1中过表达,得到高产D‑泛解酸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通过引入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S,解决大肠杆菌自身乙酰乳酸合酶基因(ilvGMBNIH)存在的反馈抑制问题。强化了D‑泛解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增加了丙酮酸流向D‑泛解酸合成的碳通量,D‑泛解酸最高产量相较于出发菌株从12.4g/L提高到了16.0g/L,D‑泛解酸产量提高了约29.0%;菌体干重从60.2g/L下降到33.0g/L,单位产率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约135.4%。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19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282247.3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和活力提高的腈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芜菁/高山南芥腈水解酶嵌合体BaNIT的三突变体BaNITmut为亲本,运用定点突变对127位点和260位点进行改造,所获得的腈水解酶突变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或SEQ ID NO.8所示。相比于亲本腈水解酶,本发明提供的腈水酶突变体催化外消旋异丁基丁二腈的活力及温度稳定性分别有所提高;同时副产物(S)‑3‑氰基‑5‑甲基己酰胺含量减少;操作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产品光学纯度高,在高效催化异丁基丁二腈合成(S)‑3‑氰基‑5‑甲基己酸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