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飞行器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8602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09314.6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郭应辉

    Inventor: 郭应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9/062 B64C27/28 B64C2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碟形飞行器,包括机架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且呈罩壳状的碟形翼,所述碟形翼的外缘设置有环状的导流翼,所述机架连接有升力产生装置,且所述升力产生装置位于所述碟形翼的下方,所述碟形翼的下方设置有爬升翼。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碟形飞行器,具有碟形翼和位于碟形翼下方的爬升翼,可以在碟形飞行器具有水平速度时提供升力,碟形飞行器的水平速度越高,其获得的升力越大,同等情况下使碟形飞行器的能源消耗更小,碟形飞行器的加速性能相对更高,碟形飞行器的机动性能高。

    多旋翼飞行器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2702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6583.6

    申请日:2015-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08 B64C1/30 B64C2201/0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旋翼飞行器。该多旋翼飞行器包括:第一旋翼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组旋翼;第二旋翼组件,其包括第二支撑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组旋翼;转动构件,其被配置为枢轴地连接所述第一旋翼组件和所述第二旋翼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旋翼组件和第二旋翼组件能够绕一转动轴线彼此相对转动,其中所述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主平面;以及锁定构件,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旋翼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旋翼组件转动到一个或多个预定展开位置时锁定所述第一旋翼组件和所述第二旋翼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

    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9374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08850.X

    申请日:2017-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56 B64C2201/028 B64C2201/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两套机翼伸展单元和同步齿轮机构;左、右机翼的机翼伸展单元通过折叠机翼过程中压缩弹簧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使其绕主齿轮轴线旋转,旋转角度0~90度,以完成机翼的折叠展开功能;左、右盖板通过带有耳片的挡块与机身固连;同步齿轮机构的设计保证了左、右机翼的同步展开。为了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飞行效率,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各个单元均做了减重处理。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实现折叠翼无人飞行器左、右机翼的准确定位和可靠展开,提高了无人飞行器弹射的成功率,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全机的可靠性,且具有设计合理、实施容易、成本低,折叠方式简单、快速,折叠后外形规则、美观,便于载运等特点。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94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80002964.7

    申请日:2016-05-18

    Inventor: 王建军

    Abstract: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100),包括主壳体(10)、第一旋翼组(11)、第二旋翼组(12)和第三旋翼组(13),所述主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参考面和连接两个端面参考面的棱面(101),所述第一旋翼组(11)与所述第二旋翼组(12)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三旋翼组(13)的两侧,所述第一旋翼组(11)和所述第二旋翼组(12)中旋翼的转轴平行于所述端面参考面,所述第一旋翼组(11)和所述第二旋翼组(12)用于带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100)在平行于所述端面参考面方向运动,所述第三旋翼组(13)中旋翼的转轴正向相同且垂直子所述端面参考面。所述第三旋翼组(13)将所述多旋翼无人机(100)悬浮于地面/水面,使得所述多旋翼无人机(100)处于悬空状态,能够消除所述多旋翼无人机(100)与地面/水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有效降低运动阻力。

    一种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0634766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44666.4

    申请日:2016-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9/10 B64C3/10 B64C3/40 B64C2201/028 B64D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其包括翼身融合体,以及对称设置在翼身融合体两侧的外翼段;其中,外翼段通过连接结构与翼身融合体连接成一体,外翼段的前、后缘都后掠,且外翼段的翼稍连接有翼稍小翼;本发明的外翼段的前缘和后缘后掠,有助于降低飞行阻力,提高横向稳定性;而外翼段的翼稍处连接的翼稍小翼,既能够减小飞行的诱导阻力,增大升力,并且提高无人机的航向稳定性,又不会使该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的结构质量增大很多,同时,连接区域的圆滑过渡减少翼梢小翼与外翼段之间的干扰阻力;如此设置的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

    一种新型无人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7542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05654.3

    申请日:2016-08-23

    Inventor: 司佳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27/467 B64C2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结构,包括旋翼轴和连接在旋翼轴上的桨叶,所述桨叶的前缘为正弦波状结构,所述桨叶的尾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锯齿结构,所述桨叶的末端设置有翼尖小翼,翼尖小翼垂直安装在桨叶末端,翼尖安装翼尖小翼,用以阻碍上下表面的空气绕流,降低因翼尖涡造成的诱导阻力,减少绕流对升力的破坏,提高升阻比,达到增加升力的目的,同时,因为采用正弦波的前缘和锯齿状的后缘,采用仿生学设计,空气阻力更小,产生的噪声也更低。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桨叶升力高,续航能力强;工作时空气阻力小,噪声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