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座椅的安装结构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3308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610088576.3

    申请日:2006-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1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牢固地将座椅安装在车身上的汽车用座椅安装结构。汽车用座椅安装结构具备:在车身C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4);沿车身C的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沿车身C的前后方向延伸、端部弯曲且与下边梁4连接并架设在下边梁(4)和横梁(3)上的底板边梁(5);与底板边梁(5)连接的座椅安装托架(9);固定在座椅安装托架(9)上的座椅S。

    车身前部结构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049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510134311.8

    申请日:2005-12-14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进一步简单确保车轮退让部的刚性,并能调整接合部的强度,使其充分吸收冲击载荷。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的外壁上形成有右车轮退让部。右车轮退让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凹部。凹部的下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向内壁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内壁上形成有向外壁凸条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在下内壁凸条与下外壁凸条抵接的状态下,将结合部位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为右前车架部件及右后车架部件一体化的部件,其通过将右前车架部件的后边缘与右后车架部件的前边缘对接起来,并将对接部位激光焊接接合成接合部。横跨该接合部配置有用于安装制动流路的安装托架,接合部的前、后部位分别接合在安装托架的前、后部位上。

    车体前部结构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5629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610065903.3

    申请日:2006-03-23

    Inventor: 安原重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结构具有弯曲的前梁,可抑制发生碰撞时的变形。这种车体前部结构具有左、右一对前梁,前述的各前梁具有:轴载荷支承构件,其具有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呈直线形的第1脊线;弯矩支承构件,其焊接在上述轴载荷支承构件上,具有第2脊线,该第2脊线从第1脊线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开始分岔,并随着向后方的延伸而逐渐向内侧方向弯曲。

    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
    5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0854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007480.X

    申请日:2006-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9 B60K5/12 B62D21/152 B62D25/082

    Abstract: 一种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其在结构上可以提高支承座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较容易地对车体发生了碰撞时的框架部件的变形特性进行调整。其中,在形成封闭截面的前侧框架(1)的上壁(21)上,配置用于对发动机支承座(2)进行固定的螺母部件(17、18),此螺母部件被固定安装在支承板(31、32)上,所述支承板(31、32)从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侧壁(22)的内表面上的部分(33)延伸而形成将前侧框架的内部大致隔开的隔壁状,并且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另一个侧壁(23)上。

    后部车体构造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70370A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610149492.6

    申请日:2006-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B62D25/08

    Abstract: 一种后部车体构造,其可以向左、右分散发生后面偏离中心的冲撞时的冲撞力,并且能够减轻后框架的重量。其中具有第一后框架、第二后框架、后保险杠梁、挡泥板框架、最后部支柱,上述第一后框架为左、右一对;上述第二后框架被连结在上述第一后框架的后端上,在俯视时呈圆弧状;上述后保险杠梁的中央部分的前表面被连结在上述圆弧状的第二后框架的后面上;上述挡泥板框架为左、右一对,它们的一端部分别被连结在上述后保险杠梁的两端部上;上述最后部支柱为左、右一对,它们分别被连结在上述挡泥板框架的另一端部上。

    汽车用座椅的安装结构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72581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88576.3

    申请日:2006-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1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牢固地将座椅安装在车身上的汽车用座椅安装结构。汽车用座椅安装结构具备:在车身C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4);沿车身C的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沿车身C的前后方向延伸、端部弯曲且与下边梁4连接并架设在下边梁(4)和横梁(3)上的底板边梁(5);与底板边梁(5)连接的座椅安装托架(9);固定在座椅安装托架(9)上的座椅S。

    车体前部结构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7071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65903.3

    申请日:2006-03-23

    Inventor: 安原重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结构具有弯曲的前梁,可抑制发生碰撞时的变形。这种车体前部结构具有左、右一对前梁,前述的各前梁具有:轴载荷支承构件,其具有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呈直线形的第1脊线;弯矩支承构件,其焊接在上述轴载荷支承构件上,具有第2脊线,该第2脊线从第1脊线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开始分岔,并随着向后方的延伸而逐渐向内侧方向弯曲。

    车身前部结构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449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134311.8

    申请日:2005-12-14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进一步简单确保车轮退让部的刚性,并能调整接合部的强度,使其充分吸收冲击载荷。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的外壁上形成有右车轮退让部。右车轮退让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凹部。凹部的下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向内壁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内壁上形成有向外壁凸条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在下内壁凸条与下外壁凸条抵接的状态下,将结合部位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为右前车架部件及右后车架部件一体化的部件,其通过将右前车架部件的后边缘与右后车架部件的前边缘对接起来,并将对接部位激光焊接接合成接合部。横跨该接合部配置有用于安装制动流路的安装托架,接合部的前、后部位分别接合在安装托架的前、后部位上。

    车身构造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8922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3739.X

    申请日:2004-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B62D21/157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可以使来自车身前方的碰撞能量和来自车身侧方的碰撞能量的双方高效率地分散到车身上。该车身构造中,从车宽中心向左右两侧方以并列设置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纵梁(16)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3)的并列设置地板纵梁(16)和下纵梁(13),从左右地板纵梁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左右前侧车架,使地板纵梁的后端部(75)靠近并接合在下纵梁的长度中途,在比它们的接合部分靠前的位置且在接合部分的近旁,在下纵梁间架横梁,通过也使左右地板纵梁接合于该横梁上,将下纵梁与地板纵梁与横梁之间的接合部分(85)构成为俯视中大致三角形状的接合构造。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5522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80664.X

    申请日:200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4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前部车身构造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而且力图减轻重量,并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配置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前侧架(11),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左前侧架(11)的外侧。此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为了以左前柱(27)承受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负荷,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