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3003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27964.5
申请日:2010-07-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42 , F02D41/0002 , F02D41/10 , F02N19/005 , F02N201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停止控制装置,其能够在内燃机停止时防止噪音及振动的产生,并能够使活塞高精度地停止在预定位置。本发明的发动机(3)的停止控制装置(1)为了在发动机(3)停止后使活塞(3d)停止在预定位置,在将节气门(13a)控制为第二预定开度ICMDOF2的第二级控制(步骤42)之前,执行将节气门(13a)控制为较小的第一级控制用目标开度ICMDOFPRE的第一级控制(步骤34)。此外,与修正后目标停止控制开始转速NEICOFREFN的变更相应地设定第一级控制开始转速NEICOFPRE及第一级控制用目标开度ICMDOFPRE(步骤71、85),由此使开始第二级控制时的初始条件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004280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037150.9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牵引钩支架的干涉而组装排水槽板外板的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有:后侧车架(14),其呈向后方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框体部(68),其在后侧车架(14)的后端的下方形成封闭截面,至少朝后方开口;排水槽板内板(36),其接合于后侧车架(14)的后端;排水槽板外板(34),其一体形成于侧板(38),接合于排水槽板内板(36)的后表面;以及牵引钩支架(60),其从后方插入框体部(68)的内部,通过螺栓(B)固定在框体部(68)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875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49110.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P5/1504 , F01L2800/03 , F02D9/02 , F02D11/105 , F02D37/02 , F02D41/0002 , F02D41/042 , F02D2009/0247 , F02D2041/0095 , F02D2200/1012 , F02N19/005 , F02N2019/008 , F02P9/00 , Y02T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关闭发动机的点火之后,为了避免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停止而打开节气门并导入了空气时,以不打乱活塞的停止位置且不使排放恶化的方式停止发动机。本发明的在内燃机停止时对停止点火的正时进行控制的装置具有:在点火开关(55)断开且节气门(14)关闭之后,根据由转速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燃机转速(NE)小于等于预定值(Np)的情况,为了控制活塞的停止位置而将信号发送给致动器(18)以打开节气门(14)的单元;以及,在为了控制活塞的停止位置而打开节气门(14)时,使火花塞的点火停止的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179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80028150.3
申请日:2010-07-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7/04 , F02D41/0002 , F02D41/042 , F02D2041/0095 , F02D2200/021 , F02D2200/0414 , F02D2200/703 , F02N201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停止控制装置,其能够校正活塞的停止特性的偏差及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并能够使活塞高精度地停止在预定位置。本发明的发动机(3)的停止控制装置(1)在发动机(3)停止后,且在发动机转速NE低于停止控制开始转速NEIGOFTH时,向打开侧控制节气门(13a)(步骤42),从而将最终压缩冲程转速NEPRSFTGT控制为预定的基准值NENPFLMTO,由此,将活塞3d的停止位置控制为预定位置。此外,确定停止控制开始转速NEIGOFTH与最终压缩冲程转速NEPRSFTGT之间的相关关系(步骤5、图9),根据所确定的相关关系计算/学习目标停止控制开始转速NEICOFREFX(步骤11),并将其用于上述的停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3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070539.3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身后部的较低位置配置捆绑钩安装部或顶举部,能够支承顶举车辆时的向上方的压缩负载或利用捆绑钩时的向下方的拉伸负载的车身后部结构。其具有:后板(28),其具有后外板(30)及后内板(32),后外板(30)及后内板(32)沿着后底板(10)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相互接合而形成封闭截面;以及盒体结构部(43),其形成在后板(28)的下方,与后板(28)协同构成箱形。在盒体结构部(43)的底部,形成有顶举部(44)和捆绑钩安装用的卡合孔(46、48)中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770652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180010643.9
申请日:2011-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29/02 , F02D41/009 , F02D41/062 , F02D2041/0092 , F02N11/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排放特性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发动机控制ECU中,在对口喷射式内燃机进行排气冲程喷射控制的情况下,在发动机起动时的判别实际冲程前的燃料喷射定时处,例如如图12的(b)所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t1)~(t2)期间的初次燃料喷射,喷射的燃料在实际冲程中被导入到气缸内。假设在下一排气冲程的(t1N)~(t3N)期间不如实线所示那样喷射燃料,则该气缸会失火,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旋转无法顺畅地进行。因此,在发动机控制ECU中,进行控制,使得在判定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的定时(tJUD)处,如单点划线所示那样去掉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 INJ),使得能够进行燃料喷射。
-
公开(公告)号:CN102209844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0980144945.8
申请日:2009-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4 , F02D41/0002 , F02D41/0005 , F02D41/042 , F02D41/1497 , F02D2041/0095 , Y02T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内燃机的活塞的停止位置控制在期望位置的停止控制装置。在点火开关断开后,根据检测内燃机转速和检测曲轴角度,确定吸入空气量控制阀的开启量,控制吸入空气量控制阀使得成为所确定的开启量。例如,根据内燃机转速降低到规定范围的时刻的曲轴角度,确定吸入空气量控制阀的开启量,对吸入空气量控制阀进行开启控制。由此,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增加,使得活塞的停止位置处于期望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209844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980144945.8
申请日:2009-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4 , F02D41/0002 , F02D41/0005 , F02D41/042 , F02D41/1497 , F02D2041/0095 , Y02T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内燃机的活塞的停止位置控制在期望位置的停止控制装置。在点火开关断开后,根据检测内燃机转速和检测曲轴角度,确定吸入空气量控制阀的开启量,控制吸入空气量控制阀使得成为所确定的开启量。例如,根据内燃机转速降低到规定范围的时刻的曲轴角度,确定吸入空气量控制阀的开启量,对吸入空气量控制阀进行开启控制。由此,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增加,使得活塞的停止位置处于期望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0049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510134311.8
申请日:2005-1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进一步简单确保车轮退让部的刚性,并能调整接合部的强度,使其充分吸收冲击载荷。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的外壁上形成有右车轮退让部。右车轮退让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凹部。凹部的下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向内壁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内壁上形成有向外壁凸条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在下内壁凸条与下外壁凸条抵接的状态下,将结合部位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为右前车架部件及右后车架部件一体化的部件,其通过将右前车架部件的后边缘与右后车架部件的前边缘对接起来,并将对接部位激光焊接接合成接合部。横跨该接合部配置有用于安装制动流路的安装托架,接合部的前、后部位分别接合在安装托架的前、后部位上。
-
公开(公告)号:CN181449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134311.8
申请日:2005-1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进一步简单确保车轮退让部的刚性,并能调整接合部的强度,使其充分吸收冲击载荷。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的外壁上形成有右车轮退让部。右车轮退让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凹部。凹部的下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向内壁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内壁上形成有向外壁凸条隆起的下外壁凸条,在下内壁凸条与下外壁凸条抵接的状态下,将结合部位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车身前部结构的右前侧车架为右前车架部件及右后车架部件一体化的部件,其通过将右前车架部件的后边缘与右后车架部件的前边缘对接起来,并将对接部位激光焊接接合成接合部。横跨该接合部配置有用于安装制动流路的安装托架,接合部的前、后部位分别接合在安装托架的前、后部位上。
-
-
-
-
-
-
-
-
-